返回

第三七章

首頁
    一趟,再一件便是親自參預慈禧太後萬壽的慶典。

     慶典中最重要的一項,不是皇帝率領臣工行禮,也不是内廷賜宴,而是唱三天戲。

    自從王慶祺奉派在弘德殿行走,皇帝對這方面的“學問”,大有長進了,君臣之間,雖不便公然研究如何行腔運氣,但“四大班”的淵源和優劣長短,有些什麼後起之秀,什麼戲正流行?皇帝大緻都能了然。

    他一直覺得升平署的那些昆戲“瘟得很”,令人昏昏欲睡。

    所以三天萬壽戲,很想把外面的那些名角兒都傳了來,辦它個天字第一号的大堂會。

     等把這層意思透露給王慶祺聽,他力贊其成,“慈禧皇太後四旬萬壽,普天同慶,讓外面的班子,也有個盡孝心的機會,正見得皇上以仁孝治天下的至意。

    ”王慶祺自己發覺這段話說得有些牽強,便又補了一句:“傳名伶供奉内廷,在唐宋盛世,亦是有的。

    ” 于史有征,皇帝的心就越發熱了,但亦還有顧忌:“就怕那些腐儒,又上折子說一篇大道理,把人的興緻都給滅了。

    ” “皇上下了停園工的诏,聖德謙沖,虛懷納谏,臣下頗有愧悔不安者。

    象這樣的小事,再要饒舌,天良何在?”王慶祺又說,“而況王府堂會,傳班子是常事……。

    ” 這就不必再說下去了。

    皇帝深深領悟,如果恭王他們敢說什麼,正好這樣诘責:“就準你們聽戲,不準皇太後聽戲,這叫什麼話,莫非要造反?” “臣還有愚見,”王慶祺想到貴寶和文錫等人,一再重托,相機進言,正好利用這個機會,“貴寶、文錫常跟臣說,受恩深重,不知如何圖報?臣愚昧,代乞天恩,這個差使,合無請旨,交貴寶、文錫承辦,必能盡心。

    ” “好!你讓他們明天一早遞牌子。

    ” “是!” 王慶祺得了皇帝這句話,退值以後,立刻去訪貴寶,貴寶正在借酒澆愁,一聽經過,七分酒意,醒了五分,将王慶祺納于上座,就手便請了個安。

     “王大哥,你幫我這個忙,可幫大了!”他拍着胸說,“你請放心,都交給我,包你有面子。

    ” “你别高興,”王慶祺笑道:“那班爺們都難伺候,萬一推三阻四,莫非你拿鍊子鎖了他們來?” “這算什麼本事?”貴寶笑道,“王大哥,不信你就試試看,你派出戲來,看我能不能把那些爺們都搬了來唱給你聽。

    ” “好呀!”這一說,王慶祺大為高興。

    一個愛好此道的,能夠想聽什麼就聽什麼,想叫誰唱就叫誰唱,那是多痛快的事! “來,來!咱們喝着、聊着,先把戲碼兒琢磨好了,我連夜去辦。

    ”貴寶摸着下巴,先就躊躇滿志了,“看我辦這趟差,非讓兩宮太後跟皇上誇獎我不可。

    ” “隻要你有把握就好。

    ”王慶祺笑道:“起複有望了!” 于是取了筆硯來,一面喝酒,一面商量着派戲,雖說可以從心所欲,到底不能不以慈禧太後和皇帝為主,慈禧太後喜愛生旦合演,情節生動,場子緊湊的“對兒戲”,皇帝則比較更愛以花旦為主的玩笑戲和武戲,因此拟的戲碼,也就偏重在這母子倆的興趣上面。

     “日子可很緊促了,我得巴結一點兒。

    ”貴寶問道:“王大哥,你是跟我一起到‘四大徽班’去走一趟,還是你在這兒喝着酒,聽我的信息?” 王慶祺以帝師之尊,到底不好意思公然出面去辦這種差,所以這樣答道:“你一個人去好了!我也不打擾了,明兒一早宮裡見吧!” “是,是!明兒一早,我在内務府朝房,我不便上弘德殿,請你抽空來一趟,我好把今晚上接頭的情形,跟你先回明了。

    ” “那也不必了。

    等召見下來,如果還有什麼話要我替你轉奏,你派個人招呼我一聲就是。

    ”王慶祺又勉勵他說:“好好兒下一番功夫。

    把差使巴結好了,趁太後的萬壽,必有恩典。

    ” “那都是王大哥的栽培。

    此刻我先不必說什麼,等事成了,我必有一番人心。

    ” “自己弟兄,說這個幹什麼?我走了。

    ” 貴寶殷殷勤勤地将王慶祺送出大門,也不再入内,立等套車,揣着那張拟好的戲單,趕到宣武門外。

    四大徽班,各有總寓,名為“大下處”,春台在百順胡同,三慶在韓家潭,四喜在陝西巷,和春在李鐵拐斜街,相距都不甚遠。

    貴寶最熟的是四喜掌班梅巧玲,是唱旦角的,人長得很豐碩,外号叫“胖巧玲”,為人仗義疏财,極講究外場,貴寶跟他不是泛泛之交,所以首先找他。

     等說明來意,自是一諾無辭,梅巧玲又說宮裡傳差,是向所未有之事,隻怕各班都會獅子大開口,要的戲價甚高,勸他耐心細磨。

    貴寶則表示:錢不在乎,隻要痛快。

    不但說唱什麼,就是什麼,而且還要唱得好。

     隻要錢不在乎,事情就好辦了。

    唱得好更不在話下,禦前獻技,誰不希望出類拔萃,壓倒同行,博得天語褒獎。

    因此,半夜工夫下來,四大徽班都說好了。

    但花的錢也很可觀,因為這三天的戲,早由戲園子貼出海報去了,現在進宮當差,便得告訴戲園子回戲,還得貼補一筆損失。

     回到家,貴寶還不能休息,連夜恭楷繕好三份戲單,略微歇一歇,也就到了進宮的時刻。

    在内務府朝房一坐,舊日同僚,看他滿面春風,又聽說皇帝召見,看來起複有望,所以紛紛前來問訊應酬,與一個多月前,奉到革職嚴旨後所遭遇的冷落,完全兩樣了。

     牌子是一進宮就遞了進去的,直到近午時分,方見小太監來傳旨,說在乾清宮西暖閣召見。

    等磕過頭、請過安,皇帝先開口問:“聽說你已經把戲碼兒都拟好了?拿來看。

    ” “是!”貴寶把一份戲單捧了上去,小李接着,轉呈皇帝。

     “隻要兩天就可以了。

    ”皇帝略看一看,便這樣吩咐:“初九、十一,傳外面,正日那天不用,仍舊用升平署的‘承應戲’。

    ” 一聽這話,貴寶才發覺自己做事,太欠考慮。

    内務府中,繼自己的遺缺,署理堂郎中的文錫,為了承辦十月初十的慶典,也預備了三天的戲,光是升平署的行頭和砌末,就花了十萬銀子,這是自己知道的,既然知道,就該預作安排,如今自己排了三天的戲,擠得人家一天都不剩,似乎不替人留餘地,太說不過去了。

     在自己這方面,三天的戲縮成兩天,而且擠掉的那一天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