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首頁
    縣城唯一的一條大街上,走來一支奇形怪狀的讨飯隊伍,這支奇怪的隊伍引起了縣城居民的好奇,旁邊圍了不少看熱鬧的人。

    其實,這一帶屬于貧困地區,每年青黃不接的季節, 農民集體外出讨飯早已蔚然成風,縣城的居民也已司空見慣,本來沒什麼可奇怪的。

    但這支讨飯隊伍卻很引人注目,因為這裡面居然有北京知青,特别是還有女知青,這倒是件新鮮事。

    還有,往年讨飯的農民都很安靜,他們在乞讨的時候都是小聲哀求,絕不喧嘩。

    可今天這支讨飯隊伍卻鬧鬧嚷嚷,很是熱鬧,縣城的居民們都鬧不明白,讨飯吃怎麼可以如此氣壯如牛,就象誰該他們的。

     鐘躍民和鄭桐穿着借來的四處露棉花的破棉襖,腰裡紮着草繩,一手端着破碗,一手拿着打狗棍。

    他們的身後是石川村老人和孩子組成的讨飯隊伍,曹剛、錢志民、蔣碧雲等知青們夾雜其間。

     鄭桐眼鏡後面的一雙眼睛滴溜溜亂轉,哪裡人多就往哪裡擠,他舉着一個邊緣已成鋸齒狀的粗瓷破碗拚命向人群裡湊,嘴裡還大聲念叨着:“大爺大娘們,大叔大嬸們,大哥大姐們,革命戰友們,可憐可憐我們吧,我們已經三天沒吃飯啦,快扛不住啦,給口吃的吧……” 人群象躲避瘟疫一樣四散躲開,鄭桐舉着破碗窮追不舍,連曹剛和錢志民等人都看不下去了,這簡直是起哄架秧子,哪裡是讨飯? 曹剛批評道:“鄭桐,你他媽窮追人家大姑娘幹什麼?瞧把人家吓的,你是要飯還是搶人呢?” 鄭桐壞笑着:“這你就不懂了,一般大姑娘都心眼兒好,看哥們兒可憐,保不齊就把錢包掏出來了。

    ” 錢志民笑罵道:“你丫悠着點兒,鬧不好飯沒要着,倒把咱們當流氓抓了。

    ” 鐘躍民對圍觀的人群雙手抱拳:“父老鄉親們,大爺大娘們,我鐘躍民初到此地,讨飯謀生,請鄉親們多多包涵,有錢您就捧個錢場,沒錢您就捧個人場……” 鄭桐笑道:“躍民,你這路子不對,這他媽哪兒是要飯的?這是天橋賣大力丸的。

    ” 鐘躍民剛醞釀好情緒就被鄭桐攪了,于是他便煩了:“去去去,一邊要飯去,你要你的,看我幹什麼?各人有各人的路數,甭管白貓黑貓,要着飯就是好貓,哎喲,我操,我怎麼渾身癢癢?壞啦,壞啦,這件棉襖上有虱子,鄭桐,快幫我撓撓背。

     鄭桐幸災樂禍地笑道:“你才發現?我剛一穿上就明白啦,這哪兒是棉襖?整個兒一動物園,這虱子也太孫子了,你就在背上溜達溜達得了,老二那也去,害得我撓都不敢撓。

    ” 鄭桐把手伸進鐘躍民的後背撓癢。

     鐘躍民舒服得半合着眼對大家說:“大家都散散,分頭行動,别在一起聚着,蔣碧雲,你扶着張大娘,單走一路,知青們都各自找一個老人或孩子帶着,曹剛,你别一副大爺相兒,這象要讨飯的嗎?比人家施主還牛,鄭桐,把你那破眼鏡摘了,你這也不是要飯的形象,整個兒一摘帽右派。

    ” 大家都默認了鐘躍民的權威,真把他當成了負責人,讨飯隊伍分散走開了。

     鐘躍民叫住鄭桐:“鄭桐,你别走,我背上還癢呢,再給我撓撓。

    ” 鄭桐急着要走:“躍民,咱這可是幹正事呢,你别耽誤我要飯。

    ” “耽誤不了,你就跟我走吧,把口袋準備好,省得一會兒裝不下。

    ” 鄭桐半信半疑:“躍民,你爸參加革命之前,是不是當過丐幫幫主?你丫怎麼這麼輕車熟路?” 蔣碧雲扶着石川村七十多歲的張大娘在一處臨街人家的門口乞讨,臨街門裡走出一個中年婦女奇怪地望着她們。

    蔣碧雲嘴張了張,卻什麼也沒說出來,她實在開不了口。

     中年婦女問道:“姑娘,你們是幹什麼的?” 蔣碧雲漲紅了臉,艱難地說:“我們……是讨飯的。

    ”話沒說完,她的眼淚便滴落到胸前。

     中年婦女的眼圈兒也紅了,她同情地問:“是插隊知青吧?” 蔣碧雲點點頭。

     張大娘顫巍巍地伸出手:“他大嬸,可憐可憐我老婆子吧,村裡斷頓啦。

    ” 中年婦女歎了口氣,進門拿出一個馍:“唉,做孽呀,姑娘,拿着。

    ” 蔣碧雲接過馍,流着淚連連鞠躬:“謝謝大嬸,謝謝大嬸。

    ” 她把馍掰成兩半,遞給張大娘一半,白發蒼蒼的張大娘接過馍,迫不及待地啃起來。

    蔣碧雲輕輕咬了一口,眼淚又湧了出來,她再也忍不住了,終于嗚嗚地哭起來。

    她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屈辱,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為什麼會淪落到讨飯的地步?難道這就是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張大娘可沒有蔣碧雲的感受,她邊啃馍邊勸道∶”姑娘,有馍吃還哭啥?你是不習慣哩,往後習慣了就好了,我剛嫁到石川村時也不習慣去讨飯,那年我剛生了娃,家裡就斷了糧,我死活不去讨飯,我男人就打我,不去也得去,咱農民就是這命,我男人打人可狠呢,可真把我打怕了,我抱着娃就去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