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河内密謀

首頁
    得真正的天下之主,咱們還需另立一個皇帝。

    ” 這話可把曹操吓壞了:“不行不行!名不正則言不順,這樣等于另立一個朝廷。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天下百姓不知所歸,如此行事必定生亂。

    ” 袁紹擺擺手道:“孟德不要固執。

    西京董卓暴虐百姓不得人心,他擁立的皇帝自不能得民心。

    我已經想好了,咱們輔保大司馬劉虞為帝。

    劉伯安年高有德,為政仁愛,念利民物,幽燕之民無不感恩戴德,博愛之名播于鮮卑烏丸。

    扶立他為皇帝,百姓自然歸心。

    ” 曹操連連搖頭,說道:“劉伯安雖有德,但其與時主血脈疏遠,不能為宗廟所承認。

    我恐以其為帝,天下好亂之士紛起,各挾宗室諸王侯為尊,争強鬥勢,到時候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 “孟德莫怕,我已與外間諸将乃至各家牧守商議了,大家都沒有什麼異議,我看此事可保無礙。

    ”袁紹笑呵呵道,“若立此主則朝廷之制再創,令可行禁可止,明诏下行權責可明,便不能再有人掣肘咱們讨賊之事。

    ” “讨賊何為?一救黎民出水火,一救皇帝脫牢籠。

    倘另立一帝還談何勤王誅逆,豈不是另扶他人奪取天下?此殺雞取卵也!” “你不要這樣頑固,要懂得變通。

    ”袁紹還是很客氣,“現在這不是我個人的意思,大家都這樣想。

    ” 不是大家都這樣想,而是大家都這樣說,現在信誓旦旦都說得好聽,日後什麼樣子簡直不可想象……曹操竭力控制情緒,但還是把話說得很硬:“董卓之罪暴于四海,吾等合大衆、興義兵而遠近莫不響應,此以義動故也。

    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未有昌邑亡國之釁,而一旦改易,天下孰安之?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 袁紹大吃一驚,“諸君北面,我自西向”這樣的話一語雙關,一棍子掃倒一大片,實在是有駭視聽。

    看他這樣決然,也不好再說什麼,隻道:“好吧,此事日後再作定奪。

    你回去也再想想,好不好?” 此事豈需再想?曹操随口答應袁紹一聲,便把這件事扔到夜郎國去了。

    袁紹起身踱至門口,随口道:“這些日子我有時會想,萬一讨賊之事不成,群雄紛起……我是說萬一有那麼一天的話,該怎樣用兵安定天下呢?” “本初你怎麼想?”曹操又把這個難題抛了回去。

     袁紹不再避諱了,走到他面前道:“當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衆,南向以争天下!” 曹操微然點點頭,這是當年光武爺平定天下的策略。

     “孟德又有何高見?”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禦之,無所不可。

    ”此話一出,曹操有些後悔,這樣的話是不能輕易談起的。

     “無論如何,你能到此就是給愚兄添了一條膀臂,”袁紹拉住他的手,“你之用兵勝于愚兄,現既不能進,且助我在此操練人馬以備大事之需。

    ” 曹操對袁紹此時此刻所言的“大事”深表懷疑,但還是态度謙恭地拱手道:“小弟自當效力。

    ” “前幾日西京差派大鴻胪韓融、少府陰修、執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吳修、越騎校尉王瓌到此,傳來董卓矯诏,想讓咱們遣散義兵,各自還任。

    ”袁紹邊說邊擺弄着衣襟,“焚洛陽弑主君,犯下這麼大的罪過,還想叫咱們不管不問嗎?” “不錯,這兵當然不能撤!”曹操這話是半公半私,一旦解散義軍之衆,人家都是州郡之職有個地盤,他可往哪裡去?所以他是這些人中最為反對解散軍隊的,“這兵固然不能撤,那韓融、胡母班五人今又何在呢?” 袁紹眨眨眼,含含糊糊道:“我沒有領這份矯诏,恐怕他們又到各處傳去了……哼!白費心機,沒人會聽董卓那等鬼話的。

    ”他覺得這是個好說辭,又補充道:“你看看,現在他的鬼話都托以王命,咱能不考慮另立一君嗎?” 曹操笑而不答,沉默一會兒見無話可言,便起身告辭。

     袁紹卻又拉住他的腕子,緩緩道:“還有一事,河内太守王匡自領兵馬以來,驕縱跋扈,對諸家牧守又多有微詞,我恐其有過激之事,孟德你要多加照應他才對……” “諾。

    ”曹操低頭應允。

     “若是事有過激,一定多多照應王匡……你明白嗎?” 曹操聽他重複了一遍,又感手臂被他攥得很緊,便擡頭相視。

    隻見袁紹面含微笑,目光深邃,似有殺機,馬上明白其意。

    頃刻間他内心做了一絲掙紮,但畢竟自己現在是人家的附庸,還得看袁紹眼色,便故作正色道:“大義當前,壯士斷腕在所不惜。

    ” 袁紹滿意地點點頭,送他至院中,深深作了個揖……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