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34 糾結的日常事

首頁
    農曆三月末天氣也就開始轉熱了,古華也在改變飯後不動的習慣,出門外沿門前走走,從宿舍樓房這頭走到那頭,當然這是因為腿腳稍有好轉能動就動,難動時動一步也艱難,便限制了行動。

    這世上事理就它媽這樣邪,能動愈能多動,難動愈少動,好上更好,壞則更壞,一損俱損,一榮俱榮,錦上更能添花,窮途的愈末路。

     門前隔了一道建築工地欄栅,是為安全見。

    整個宿舍樓一樓陰暗起來,談不上視野開闊了。

    而古華從來喜歡敝揚,比如立于高山之巅,不喜歡溝溝灣灣擋住視野。

    不過現在也己看開,入鄉随俗吧。

     古華能拄單杖便不柱雙拐,他甚至對這保姆給他備了一付雙拐而不悅,認為是不祥之兆,你這是要我身體更差吧?差得隻能拄雙拐了。

     古華走至門邊,保姆也出門回家,對古華熱情地說了聲:“下坡上坎注意喲,免得摔了。

    ”古華雖然“哦”了一聲,心中卻反感。

    你明明知道我隻會在門前通道走走,不敢也不會去涉險坡坡坎坎之地,卻要誇大其詞。

    他知道這是老嫂子的性格,熱情是熱情,但帶虛僞成份。

    她在各方面都體現出這一點,久而久之古華就徹底讀懂她了。

    造作的賢慧露出了本相。

    古華喜歡一是一二是二,作事出自真摯而非造作,他希望社會人人都是這樣。

    古華當然不會沒理性,既或失真,總比麻木不仁、三錘砸不出一顆屁來好多了。

    古華很想對她說,與我相處,不必用對待社會上人那一套應對,但說出來她也聽不懂。

     依梅電告爸爸開視頻,她給爸爸看肩上的被砍傷疤,果然!視頻一閃而過,古華說:“等等,讓我再看看!” 她亮出冬、夏衣,說不會再回家連換洗衣服就沒有了。

    意在讓爸爸看到她有進步,給她寄錢錢。

    之前依梅回家換洗衣服就沒帶得一件這鐵的事理就不以為然,現在終于承認是過錯了。

     他一眼觀定依梅病态,很不正常。

    依梅現在處境很差,有病、失戀、上班少無錢用,隻不過頭腦簡單并以何Q精神掩飾心虛,唯有古華不離不棄于她,以德報怨,成了她眼下唯一的依托。

     天己拉下惺忪睡眼,古華回屋打開電視拉開燈。

    人生中有些時候是奇怪的,想想向他借錢的都湊在了今天。

    不過,齊老師常得古華解危,每次借五百、千元不等皆按月還。

     古華打開紅歌會網,點開一标題:《河南一中學學生打砸食堂推 特警車(組圖)》永城市實驗高級中學三高食堂被砸,因為食堂經理毆打賣雞蛋老人,校方不給予回複,食堂經理消失不見,學生抗議強烈,已經把特警車推翻砸爛。

    有網友評論說:“我就是從商丘永城實驗高中(三高)畢業的,學校是封閉的,所以外面一些賣飯的都是在牆頭送飯,搶了食堂的生意,前幾天一個賣飯的大媽就被打了,于是學生怒了,食堂被砸了。

    ”目前大河報記者正在核實。

     一評論說:“住校生都有這樣的體會,學校食堂的飯菜,有三個特點:一,貴;二,量少;三,黑心的老闆從學生嘴裡扣食賺錢,這錢賺得讓人心酸!所謂的封閉式管理,跟集中營差不多。

    ” 又見一評論說:“看來我們國家還是有希望的!”古華對這條評論點了支持票。

     古華心中感慨道,不需要窮舉事例證明,我就知道隻要是中國複辟私有制,信仰金錢教,在中國人特種劣根性化合作用下,就會百病叢生。

    這是理論發現先于實踐,其後的各類現象不過是給其理論提供了事實依據。

    當然,理論預知也是來源于更早的實踐。

    這猶如理論計算哈雷慧星何時會重現一樣,果然! 不過,古華覺得自己所在的中學,學生食堂的飯萊數量、營養還不錯,隻不過大鍋飯作工粗糙了些。

     老嫂子日久後的炊事手藝愈來愈随便,十有十八飯不香萊無味。

    這頓午飯時,古華終于将忍了很久的話以正常的語調說出:“不要把米淘得太很,現在的商品米用不着這樣,這樣的習慣是錯誤的,把營養淘掉了,飯也不香了。

    蒸飯要用我說的蒸鍋,你卻圖省事省用炒瓢蒸飯。

    蒸的時間要夠,反正你飯後還要耍那麼長時間呢,急啥?” 老嫂子咧笑回答道:“我看你早點沒吃啥,餓了,所以急了些。

    ”古華不客氣地揭穿她,說:“你說話不依實。

    說成是為了我。

    ” “下次改,這才一次。

    ” “才一次嗎?” “兩次,兩次了,嘿嘿!” “已無數次了!” 保姆無語了。

    她其實心中有數,但就是嘴上不承認,盡量往輕地說,這種常用伎倆常人都忽弄不過去。

     素質低下。

    古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