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華是個思想家一點也不過份,先見之明是不少所謂名人專家所不及的,可悲的是人微言輕,不少名人專家也受他文章的啟發而專題發揮得更好。
這一點,從他們後發的文章可見。
今天古華發文《打破曆史周期惡性循環律的唯一法門》。
地球世界是真善美假醜惡的因果糾結集合體,其衆生充滿了私欲、功名利祿貪嗔癡心,強者,弱者,聰明,愚昧,正道,魔道。
人類曆史長歌充斥着悲切的音符,貧富懸殊從來成反比例差别(人數與錢數),爾今更甚。
反抗不公,探求光明之強音時有爆發。
國外曆史上奴隸、平民起義反抗黑暗統治成功的很少,最大的斯巴達克斯起義之歌也沒有達到高峰。
又民族性格差異決定了他們不會産生太多、太過極端的矛盾鬥争。
地球上國家人口之多、幅圓之闊、民族性格之複雜、苦難之深重莫過于中國了。
曆史上反抗黑暗統治起義的次數、規模也堪稱世界之最,這并不光彩。
人類曆史上私有制一直占統治地位。
隻要是私有制,無論皇帝怎麼開明,皆免不了貧富懸殊,少數人剝削壓迫多數人,以及産生諸種社會頑疾問題。
起義反抗黑暗統治可稱為起點。
其被反抗的黑暗統治不妨稱為起點前。
私有制起源于人心的私欲一面,它是萬惡之源。
曆史上起義的初衷大都是良好的。
劉邦起事是反抗秦王朝暴政,但本就不代表新的生産力,默認的本就是傳統習慣的私有制,其智力囿于私有制思維定勢,所以奪取政權後并不會脫胎換骨,無論有什麼經驗教訓可汲取,終是換湯不換藥,從起點出發轉了一大圈又回到了起點前,最終成為上一個政權性質的複制品,即代表少數富人階級利益,壓迫多數勞動百姓。
這就是被政治經濟學家們稱之的周期律。
隋唐演義裡的翟、李舉事亦為推翻隋朝暴政,後隋被推翻,李世民執政雖然史稱“貞觀之治”,但依存的經濟基礎是私有制,最終難逃周期律。
明朝朱元璋亦複如是。
陳勝、吳廣起義的口号也不過是“王侯将相甯有種乎?”雖建立了政權,無非挑戰了皇權的世襲制,思想僅開放了一點。
仍因并不先進的思想與能力所限,昙花一現,不值一論。
太平天國的“均田地,薄賦稅,均貧富”口号進了一步,但也無實質性改造,脫離不了私有制。
建立政權後,其舊思想、舊習慣主導了實際,從起點出發轉了一大圈又回到了起點前,最終成為上一個政權性質的複制品。
即代表少數富人階級利益,腐敗速發,導緻快速滅亡。
黃巢起義,出發點是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朽殘酷統治,亦建立了政權。
其範圍之廣,時間之久,在中國曆史上書寫了重重一筆。
但仍是私有制,重蹈了周期律覆轍。
李自成起義,亦提出了“均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