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64 他談市場經濟浪費

首頁
    私有化下痛心的浪費。

     自鄧垂簾幹政,解散莊重的大集體,以土地承包責任制為幌子,以其反動本性拉開私有化演變序幕,極有忽悠性的曰之激發個人勞動積極性,于是個人緻富奮發如萬馬奔騰,“優勝劣汰”,一個亂字了得,“能人”各顯“神通”在這場競賽中脫穎而出,形成了無數大大小小各自的陣地。

    這場市場自由化經濟,野蠻、盲目、混亂、好端端的一個計劃經濟有序平衡局面被撕扯得七零八落,人性的負面被極大地釋放出來,造成了無數令人痛心的浪費之極大的犯罪,而犯而無罪! 1,産品過剩的浪費 由于市場化自由經濟僅從各自的私利效益、局部考量出發,缺乏全國性統籌布局,以緻同一種産品太多,加之其它資本主義固有的頑疾,導緻某些産品中了馬克思的詛咒——産品過剩,供大于求。

    賣不出去,最後隻得當垃圾倒掉有之,造成極大的浪費。

    例如我國的钛工業過剩、鋼材市場中低端産品過剩、膜産業出現産品過剩……為減少虧損,叛變人之良心,使用欺騙性生意買賣手段有之。

    但農産品的過剩就不僅是上述理論原因了。

    幾百萬斤枇杷賣不出去、400畝櫻桃将成爛果、冬瓜滞銷、200萬斤青椒難賣、冬季大白菜未打開銷路,約有1000畝滞銷、菜農眼巴巴地看着大白菜爛在地裡……不解決體制根源,無論怎樣調節都隻是治标,服止痛片罷了。

    浪費的不僅是産品,更是金錢、精力、心血的付之東流,由此造成工資拖欠、生活困難等社會問題。

     2,可種土地的浪費 可種土地的浪費有二: (1)私有化造成不能安居農業,大部精壯農民勞動力外出打工。

    以山區家鄉為例,一方面土地抛荒十分嚴重,另一方面生活主要靠不安全的買糧吃。

    平川要好一些,可種土地基本上還算得有大面積耕種,但觀遍四處田野,全是留守老漢老婦,多頭發已出白。

    當年筆者家鄉生産隊十幾畝水田,如今早已變成荒草地,又因荒草地之由被資本下鄉土地流轉雇工種茶,更有資本下鄉租地或買斷良田,将土地荒置在那無所作為的。

    而四十年私有化生存習慣的養成,後代人一代又一代已懶于農業,或根本不會種莊稼了! 土地都是地方上各自為政使用,根本沒有全國性統籌安排。

    浪費性極大。

     (2)官商結合大量征用良田開辦企業、公司、搞房地産,一租就是幾個村組的土地。

    尤其平川,或租或買斷,控制了大量良田,而租金僅每畝每年最高800元及以下,農民不賣吧,政策,政府文件,大勢所趨,隻好賤租出去,任其宰割。

    試想一家隻有二、三畝良田的,一年也就2400元,在這物價飛漲的社會,且不說一年,能供養一家三四口人一月的生活嗎?就是這價廉的租金,也見到擁有資産過億的本鄉大老闆因負債累累而拖欠下去! 租來幹什麼呢?無非舍本逐末,開發賺錢項目,那些失地農民就算在本土公司就業,但能解決幾個村組所有的農民就業需求量嗎?顯然有限。

    就業有限,工資有限,典型的雇傭性質,非集體化性質! 那麼失地農民種田吧?良田已被強租而無,農民無土地,善良的農民隻好拼命外去企業、公司、飯館等等領域打工,而私有化企業興衰規律,打工隻會越來越難,沒有保障性。

    政府抛棄鄉土農業,忽悠農民進城,使城市擁擠混亂,造成城市病,這惡果本是官方政治路線造成的罪業,卻又嫌棄外來低端人口損害了城市秩序,進行驅趕。

    對這樣的政治真它媽無語了! 農民退無地可守,進打工愈難,又一代代人懶于或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