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該審稿人是個什麼檔次的水準了。
想從第一章就看出真相呀?這她媽什麼寫法?切!可見此人隻注重情節,狹隘于網絡小說的特點。
未料章章都要審,一章一評,審閱老跟不上更新節奏。
審稿人繼續評論:“故事依舊進行。
這一場愛情的角逐,究竟花落誰家?不是情感的較量,更多卻是處事和能力的衡量,這個立足角度倒是不錯。
”
古華看出此審稿人思想見境的低俗。
她隻知道從純情愛角度看問題,仿佛任何時代愛情都一樣,不受其社會背景影響。
不懂得愛情建立在高尚理想上的意義,隻需卿卿我我,你愛我追。
這也是當今私有化時代人低智化的通病啊!
“一路讀下來,主人公貌似要成為人生大赢家了?作者對土地政策及其他農事挺了解的啊,難道也是農村出身?”古華沒理睬這評論,有了進一步的感覺,此女城市人,第一章時就想看出真相,這才六七章時又似覺得真相浮出太快了,真是矛盾。
“趁去各家上工,順便就各家荒地登記在冊,成為集體所有……這種說辭誰肯認啊?縱然是暫時荒着,誰會白白送給集體?我個人覺得,還是暫歸集體統一調配為好——最起碼類似土地流轉,有收成了,人家原主人不至于吃虧吧。
”
對于這段評論,古華有點氣不順了,但仍未反駁。
“這就紅紅火火幹起來?隻是留住外出打工者的過程,似乎有些顯得站不住腳。
如果外出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而在家裡卻還得交錢不說,也不能立馬見成效,叫鄉親們坐吃山空啊?”
這個時代把人都淺薄化了,她竟然不知道什麼叫集體,不懂得集體化是為了穩健發展是為了共同富裕。
一個隻憑有限得可憐的知識宅女,毫無思想閱曆的文學愛好者罷了,以為文學僅憑書語言能力就可以當作家!古華終于上氣了,心道,何等淺薄幼稚無知,不知其味,卻就是占道當判官!但仍舊忍住火氣,用較委婉的語氣回複了:“呵呵,你了解打工現狀嗎?性質嗎?你了解農村嗎?你看不看得透土地流轉性質與後果?你是城裡人吧?你多大年齡了?有文字功夫不等于有思想深度。
你的看法有點幼稚。
這世上,不少人隻見樹木不見森林。
”
她隻有碗大個思想空間,而碗大個思想空間是無法理解海闊天空的。
绠短汲深,一尺之棰能探百丈井底嗎?如同當今時代自由經商開門面攤點,誰都可以當老闆,文學界也為求利益創業辦小說網站或出版公司,誰都可以當文學判官,不論有無那資質水平。
古華再一次驗證了自己的概括:世界是世俗的世界,社會是俗人的舞台!
當今社會是魔道回潮,崇尚堕落排斥人性的升華。
編輯怎能以自己的好惡模式去作為度量一切的尺碼呢?除非你本具包羅萬象之境界,但現實往往不是這樣,而是有限得很。
無論紙質出版審稿人,網上審稿人端正的态度應該是什麼?古華認為,正确的态度應該是:客觀、虛懷。
方能納百川,收千山,不損聖賢。
不過那女審稿人還算有氣量,沒有一蹦三尺高。
說::“如你覺得我水平不夠,可以換編輯。
”古華見此态度,便說繼續合作。
但再一章,該女人評道:第9章老闆和鄉幹部說你們的土地出租,并當工人,可以當地主,不用再面朝黃土背朝天,一下就能得一筆用不完的錢,明顯是騙人的嘛,是幹部騙人或是作者并不了解土地出租價位?
又道,編輯不能隻說好的,這也可以幫助作者有提升的空間,你若不喜歡,我緘口就是。
古華心道,切!你隻會敗壞我的空間,老子已過花甲了,還提什麼空間?你以為老子是什麼人啦?以對待網絡小說寫手的口氣,情況就不了解,想當然地瞎說。
該死的女人,自以為聰明,作者深谙風土民情才寫得出這樣的文字,這一點眼力就沒有,還拿編輯的架子!一氣之下,将作品删除,它設有這功能。
古華打算放棄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