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阿才,他帶領南溪村緻富社社員,幾年時間,從分田到戶單幹到走社會主義集體化共同富裕道路,使南溪村擺脫了世世代代貧窮落後狀況,走上了共同富裕道路。
從此,南溪村脫貧經驗,猶如一首優美動人的歌,一傳十,十傳百,在廣大群衆中互相傳唱着。
南溪村的名字也伴随着這優美嘹亮的歌聲響徹了東西南北。
連日來,全國各地不少熱心人,有些是邊遠山區的鄉村幹部,有些是城裡的居民,他們不遠千裡,來到南溪村取經送寶。
這樣一來,小小的南溪村像一鍋煮開的水,立即沸騰起來,一下子令阿才招架不住,忙得不可開交。
當然,這樣的場面,對阿才來說,他是完全沒有意料到的。
村裡沒有旅館住宿、沒有飯店吃飯,給接待工作帶來困難。
怎麼辦?于是,阿才想出了一個臨時應急之計,他考慮到,目前社員們戶戶住别墅、不缺吃、不缺穿,生活無愁,把參觀人員分别安排到社員别墅家中吃宿,讓他們面對面了解南溪村社員生活工作情況。
這樣,既解決了來南溪村參觀人員吃飯、住宿的問題,同時,又使參觀者在社員家中親身體驗到南溪村人的幸福小康生活,兩全其美。
于是,緻富社成立三人接待組,負責安排引導參觀人員到社員家中吃宿。
實踐一段時間後,客人反映還不錯,能看到東西,又能學到東西,效果很好。
阿才又想到,盡管在社員别墅家中吃宿效果不錯,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那僅僅是暫時的應急措施,要想南溪村更上一層樓的話,必須要下功夫解決這些問題。
讓南溪村呈現在參觀者面前的,不僅僅是學到南溪村人脫貧緻富的做法,而且還讓參觀者分享到南溪村人脫貧緻富所帶來的一片新氣象。
于是,阿才腦海裡産生起一個大膽的設想,即是借助參觀團絡繹不絕的東風,充分利用南溪村前水後山自然條件優勢創辦一個原生态自然風景度假村,把南溪村建成山溝裡的一顆燦爛明珠。
在建設度假村問題上,阿才心裡是這樣設想的,總目标是充分發揮南溪村脫貧緻富名氣,利用本地自然優勢創造四張名片,以這四張名片吸引更多遊客,壯大集體經濟收入。
這四張名片是,除已打響的南溪菊花茶名片、南溪魚名片外,還要打造南溪雞、南溪羊兩大名片;即利用後山自然資源創辦養殖場,放養本地雞、本地羊;利用魚塘原有的美麗風光基礎上進行改建,在魚塘中間建一座特色休閑亭,魚塘四周建二十幢鄉間别墅,将二十多畝寬的魚塘擴展到一百多畝,改建成湖,打造成一個具有環境優美、空氣清新,能夠品嘗到醇香誘人的南溪四大名牌的鄉間度假村。
此外,在湖畔建一間集住宿、吃飯、娛樂一體化多功能賓館酒店,一間鄉間特色超市,供遊客閑遊消費配套服務。
初春之夜,微風習習,田野中不斷傳來一聲聲青蛙啼叫聲,人們都早已進入夢鄉,四周顯得格外的寂靜。
此刻,阿才躺在床上總是睡不着,南溪村辦度假村,如何打造好這四張名片?這個問題一直在阿才腦海裡翻來覆去思考着。
人家是創旅遊促名牌,自己卻反其道而行之,創名牌促旅遊。
之所以這樣做,因為,南溪村有自己的自然優勢,有山有水,有豐富原始資源。
在這個新時代全面創業的洪流中,誰懂得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的價值,誰就是創業的勝利者。
對此,利用南溪山林有利條件放養雞、羊,用稻谷、米糠、山蟲、蚯蚓、樹葉喂養,精心打造香噴噴名副其實的南溪雞、南溪羊。
更值得阿才高興的是,南溪羊一百多年前已是名聲在外。
此時,他又想起老一輩人中流傳着有關南溪羊一個美麗的傳說:後山有一個石洞直通魚塘,洞裡住着一位地神。
一天,南溪村一位财主家的女傭趕着一群羊到後山喂養,料不到羊群全都走進了石洞,牧羊女急得哭了三日三夜。
悲痛的哭聲驚動了洞裡的地神,地神可憐了她,幫助她将羊群從洞裡趕出來。
可是,山羊個個瘦得皮包骨,牧羊女害怕得又痛哭起來,地神看到牧羊女哭得如此傷心,與天神說情,降下一場綿綿細雨,後山上立即長出一片白嫩嫩的芝草,羊群吃後馬上變得肥壯幼嫩起來。
從此,南溪羊由此以肥壯幼嫩而出名。
想到此,阿才對創建南溪四大名片充滿信心,隻要下決心抓好名牌,有了名牌一定會帶來旅遊度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