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九年,廣東省國民黨當局重新派吳道南、李春農等來到瓊崖擔任軍政要職。
吳道南為廣東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兼守備副司令,李春農為國民黨保安團第七團長,林荟材為第七保安團副團長。
吳道南到瓊崖任職後,立即按照國民黨當局的反共指意,積極搜羅瓊崖地方反共勢力,挑起軍事沖突,并配合日軍,掀起向我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發動起頻繁的圍剿,妄圖消滅我瓊崖抗日力量。
面對日寇對我瓊崖獨立隊根據地進行瘋狂的掃蕩,以及國民黨反共頑固派的倒行逆施的進攻形勢,瓊崖特委于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召開了第八次擴大會議。
這次會議全面分析了瓊崖當前面臨鬥争的嚴峻形勢,瓊崖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破裂,瓊崖抗戰轉入更加艱苦更加複雜的階段。
在這次會議上,瓊崖特委根據黨中央提出的“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和“發展進步勢力,争取中間勢力,反對頑固勢力”的方針,結合瓊崖的實際鬥争情況,會議提出瓊崖當前鬥争的方針:堅決貫徹黨中央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總策略、總方針,繼續堅持團結,堅持抗戰,反對妥協投降,反對一切分裂活動,開展獨立自主的敵後遊擊戰争,建立鞏固的抗日根據地,堅決打退敵頑的瘋狂進攻。
蘇明參加瓊崖抗日獨立隊後,開始,她分配在總隊部膳食班工作。
在膳食班裡有一位老媽媽,同志們都親切地稱她為三婆。
她是演豐鄉昌城後坡村人。
跟着三婆一起工作,三婆性格很開朗,經常給蘇明講鬥争故事。
她說,大革命失敗後,天空大地烏雲密布,黨組織活動從公開轉入地下。
那時,特委領導同志經常住在昌城後坡村附近的山裡。
為了确保特委領導同志的安全,在錯綜複雜惡劣的環境下,三婆每天要為特委領導同志送飯。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摸黑煮飯,把飯捏成一個個飯團,有腌蘿蔔就拿幾片做菜,沒有腌蘿蔔就抓把鹽代菜。
然後,就把這些飯團裝入籮筐裡,用水布蓋好,上面放一些亂七八糟的雜物,天亮後,她就挑着擔子牽着牛向山上送飯去。
到了山腳下,三婆把牛繩拴在樹上,讓牛在附近吃草。
這時,三婆在牛的旁邊仔細地觀察,看村子附近是否有動靜。
按習慣,村子裡若有鄉公所保丁在村子裡,老百姓會陸續逃出村子,沒有發現這情景,就确定村子沒有異常情況,于是,三婆就放心往山上送飯去。
“七七事變”後,國共合作抗日,釋放政治犯。
住在昌城後坡村的特委領導行動比較公開了,常常在村子裡來回走動,三婆也經常在大衆之下與特委領導拉家常開玩笑。
她對同志們的生活習慣了解如掌,這個同志喜歡吃什麼,她心裡都有一本帳,對待同志們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
她平時口中經常念叨着“布文”(當時,馮白駒的化名叫李布文)似母親對待兒子一樣。
好景不長,這種形勢不存在了。
現在,國共合作已走向破裂。
瓊崖國民黨當局不但不抗日,反而積極配合日寇轉槍口對準我瓊崖獨立隊,這樣,我瓊崖抗戰鬥争轉入艱苦的歲月。
不久,蘇明被調到司令部後方醫院工作。
當時,醫院人數不多,隻有院長馮質夫,中醫生吳志光、吳存香,以及從農村出來的幾名女護士。
後方醫院沒有一間固定房屋,戰士們稱為“流動醫院”。
醫院跟随着總隊部、特委機關。
他們轉移到哪裡,醫院就跟随到哪裡。
由于是流動醫院,每到一地,都是借老百姓的房屋或者祖廟、祠堂做為臨時醫院。
重傷員,集中安置在祖廟、祠堂,以便及時護理;輕傷員,分散安置在老百姓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