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章 獎賞

首頁
    世很有效甚至很容易診治的疾病,在這個年代卻久治不愈或不治身亡,陸玉成甚為痛心。

    他不由想到如何把自己前世掌握的先進豐富的醫學知識盡快傳播出去的問題,心裡有了著書立說的沖動,考慮到如何更有效地傳播知識,使更多的人受益,他想到了活字印刷,看來必須盡快把它“發明”出來才行啊!想到這裡,他一邊看着正在藥鋪幫忙的楊荷,臉上露出一副古怪的笑容,楊荷剛好擡頭,見到他那副神情,身子一僵,打了一個哆嗦,以為他在轉什麼壞念頭,臉一紅,柳眉倒豎,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弄得陸玉成一時半會摸不着頭腦。

     一天晚上,一滿臉胡須衣着怪異的中年漢子來藥鋪看病,一問之下,竟是個波斯人,常往來中國和西亞做陶瓷生意,他患了一種慢性病,久治不愈,這次是慕名前來就診。

     經詢問,陸玉成得知他這病以多飲、多食、多尿、乏力、消瘦、尿有甜味為主要症狀。

    稍加檢查,陸玉成就診斷為消渴症,也就是後世的糖尿病。

    他以後世的七味白術散加減開了一個方子,并叮囑了一些注意事項。

     這位波斯病人漢語不錯,陸玉成與他攀談了起來。

     揚州瀕海、面江、枕淮、跨河(運河),是長江和運河的交彙點,是陸上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的交彙點,這種地理位置是其他城市所沒有的,這也使得揚州成為漕運的樞紐,外國人進出的中轉站。

    揚州的經濟日益繁榮,吸引了來自波斯、大食等外國商人和傳教士來到揚州。

    它們或者通過陸上絲綢之路中轉來到揚州,或者由海上絲綢之路來到揚州,在揚州經營珠寶、藥材,并把活動範圍擴大到運河沿線和内陸城市。

    唐政府對來商人采取保護政策。

     唐朝時,揚州是中國最大的陶瓷外銷港口和集散地,那時候連廣州、福建的陶瓷都要先運到揚州再出口。

    因為大量的商人聚集在揚州,他們采購的貨物要從揚州出去。

    隋唐時期,中國的航海技術已處于當時世界前列,尤其是唐代,當時我國的造船業十分發達。

    揚州作為唐代東南最繁華的城市,造船和航海更是所有沿海城市中的佼佼者,當時的揚州是唐代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

     陸玉成了解到相關信息後,開始思考參與海外貿易的可行性,海外貿易對國家經濟有很大的正面影響,包含着巨大的利潤,讓他不由怦然心動,打算有時間專程去考察一下揚州的海外貿易和造船業。

     幾個月後,朝廷的封賞诏書到達揚州,楊恭仁等一衆官員得到了嘉獎,而陸玉成因此次功勞巨大,在楊恭仁力薦下,除賞給他5000貫銅錢外,還擢拔為大都督府醫學博士,秩正八品下,成了大唐正式官員。

     陸玉成表示仍想繼續在曹憲門下學習。

    楊恭仁倒也開通,允許他如非必要,他仍可去學堂聽課。

    楊恭仁見他臨危不懼,遇事果決,敢于任事,在此次抗擊瘟疫中立下大功;又文武全才,溫潤謙恭,頗合自己的脾性。

    他極其看重陸玉成,決心對他着意培養,對其寄予了厚望。

     舅舅謝仲翔聞陸玉成當了醫學博士後,高興壞了,他開玩笑地對他說:“你如今的官位比舅舅還高了,厲害!将來必定出将入相,舅舅以後可要跟着沾光了。

    ”母親謝纖雲也非常高興,外公謝宏銳老懷大慰,特在府中大擺宴席以示慶賀。

    虞書鴻等幾位同窗好友則拉着陸玉成在虞府飲酒作樂,鬧了一個通宵。

     倒是陸達明反應比較平靜,他現在對兒子的才華充滿自豪和信心,期望他将來能建立赫赫功業,重振陸氏宗族,再現昔日先祖的榮光,而不是僅僅一個醫官罷了。

    他告誡陸玉成要戒驕戒躁,不要荒廢了學業,努力進取,争取更大的成就。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