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下一次休沐日,陸玉成如約一早就來到了虞府拜訪。
他發現這次虞書鴻的母親和哥哥對他親近了許多,虞書謙還一副熟絡的樣子,熱情地與他聊了幾句大都督府裡的趣事。
與大家寒暄一陣後,虞理明就挽着陸玉成邊走邊提出要與他“手談”一局。
這次虞理明把陸玉成請進了自己的書房,這一舉動顯示了他對陸玉成的親近和看重。
虞理明的書房很講究,陳設高雅,賞心悅目。
書房正中幾案上擺了一副精緻的圍棋,黑白棋子溫潤如玉,陸玉成暗暗猜測其是否為後世稱之為“雲子”的棋子,經詢問,果然産自于雲南。
虞理明執黑先行,這局棋戰況激烈,緊張處虞理明額頭都滲出了冷汗,把幞頭都浸濕了,最後以陸玉成小勝而收場。
虞理明倒不氣餒,連呼過瘾,顯得很痛快。
他倆接着又把這局棋複盤一次,雙方細加讨論了一番,彼此都大有收獲。
仆人重新奉上茶來,倆人又閑談了幾句後,陸玉成正了正身道:“學生近日有所思忖,頗得兩點淺見,冒昩禀告明府,請明府指教!”
虞理明和顔悅色道:“但說無妨。
”
陸玉成說:“今天下創痍未複,民生維艱。
山東大旱,饑民遍地,關中也饑,京師至鬥米值絹一匹。
農為國之本,民賴之以生。
揚州水利頗豐,荒地亦多,如大力開墾荒地,并興修水利,引水溉之,功莫大焉!”
隋末唐初,經過長期的戰亂,社會經濟尤其是農業生産造成了極為嚴重的破壞,就連一向号稱富庶的山東地區,竟然“茫茫千裡,人煙斷絕。
”全國出現了大量無人耕種的荒地,百姓缺衣少糧。
虞理明凝視了他一會道:“爾接着說!”
陸玉成不慌不忙地道:“學生聽聞南邊占城國的稻種生長期短,一年可兩熟,且耐旱,如能引進本州,豈不大功一樁!”
聽到這裡,虞理明眼晴一亮,眉間一擰,神情肅然,忙道:“賢侄不妨詳細說來,某洗耳恭聽!”
占城稻又稱早禾或占禾,屬于早籼稻,原産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首先傳入我國福建地區。
根據我國古書記載,占城稻有很多特點。
一是“耐旱”。
二是适應性強,“不擇地而生”。
三是生長期短,自種至收僅五十餘日。
史載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江淮兩浙大旱,水田不登,宋真宗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種三萬斛,分給以上地區播種,獲得成功。
不久,今河南、河北一帶也種上了占城稻。
南宋時期,占城稻遍布各地,成為早籼稻的主要品種。
占城稻成為廣大農民常年食用的主要糧食。
虞理明仔細向陸玉成詢問了占城稻的情況,對他所說的這一稻種很感興趣,末了,他對陸玉成說:“賢侄今日所述兩項皆甚好!某即派人去占城國購買一些稻種試種,如所言不虛,倒确是一場大功德!”
在虞府用過中飯後,陸玉成與虞書鴻、虞書娟又來到前院亭子裡聊天彈琴。
虞書娟親自下場施展手藝為之煮茶,動作美不勝收。
唐代茶的飲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
根據唐代陸羽《茶經》記載,唐代茶葉生産過程是“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
”飲用時,先将餅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後用茶碾将茶餅碾碎成粉末,再用篩子篩成細末,放到開水中去煮。
煮時,水剛開,水面出現細小的水珠像魚眼一樣,并“微有聲”,稱為一沸。
此時加入一些鹽到水中調味。
當鍋邊水泡如湧泉連珠時,為二沸,這時要用瓢舀出一瓢開水備用,以竹夾在鍋中心攪拌,然後将茶末從中心倒進去。
稍後鍋中的條水“騰波鼓浪”,“勢若奔濤濺沫”,稱為三沸,此時要将剛才舀出來的那瓢水再倒進鍋裡,一鍋茶湯就算煮好了。
如果再繼續烹煮,認為“水老不可食也”。
最後,将煮好了的茶湯舀進碗裡飲用。
前三碗味道較好,後兩碗較差。
五碗之外,“非渴其莫之飲”。
這是當時社會上較盛行的飲茶方法。
因茶葉有不同種類,所以還存在另一種方法,将餅茶舂成粉末放在茶瓶中,再用開水沖泡,而不用烹煮,這是末茶的飲用方法。
茶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