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隆中

首頁
    三足鼎立曆史格局的形成起源于赤壁之戰,這場戰役是那個時代最傑出人物之間的較量,而諸葛亮無疑是那場戰役乃至整個三國曆史上的關鍵人物。

    他是僅次于曹操、劉備及孫權的強人,在三國中後期的舞台上他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

    甚至諸葛亮的名頭高過劉備,被後世普通認為,劉備的成功離不開諸葛亮的貢獻。

     是的,自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以來,劉備時來運轉,高奏凱歌,一步步走向成功。

    可以說,諸葛亮對劉備事業的成功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劉備在新野的時候,與當地士人多有接觸,司馬徽等名士對諸葛亮推崇備至,而當時投靠在劉備賬下的徐庶也是一再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想讓徐庶請諸葛亮來。

    徐庶說,諸葛亮這樣的大才不是随便召喚就會來的,劉備應該屈駕拜訪,于是劉備親自去拜訪了諸葛亮,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的由來。

    諸葛亮出山,為劉備畫出了一副清晰的事業發展藍圖,使得的劉備撥開雲霧見天日。

    多年來,劉備處處碰壁,諸葛亮為他尋找到了方向。

     “三顧茅廬”傳為佳話,後世人多稱贊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建立王圖霸業,豐功偉績,卻很容易忽視劉備善于發掘人才,禮賢下士。

    不管劉備有沒有三次親自到隆中拜訪諸葛亮,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劉備對諸葛亮很器重,很信任,至少在赤壁之戰前後,諸葛亮是劉備最信任的人。

    甚至令跟他出生入死的關羽張飛都很是吃醋,劉備向他的好兄弟解釋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這深刻流露出了劉備在慶幸自己得到得力助手之餘的内心獨白。

     劉備固然思賢若渴,但是諸葛亮也是“良禽擇木而栖,賢臣擇主而事”,他更希望尋找能為自己提供充分施展才華舞台的明主,因此與其說是諸葛亮出山輔佐成就了劉備的霸業,不如說是劉備用人上的成功。

    正是禮聘諸葛亮的劉備對他的器重,才讓諸葛亮脫穎而出,留名青史,所以也可以這樣說,諸葛亮對劉備集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

    劉備對諸葛亮的特别恩遇,諸葛亮用他的畢生精力回報到蜀漢政權上! 當然,諸葛亮對劉備集團的貢獻也不宜過度的誇大。

    劉備在赤壁之戰前後到後來的成功有天時地利人和多方面的因素。

    總之在赤壁之戰前後是劉備時來運轉的時候,形勢是朝着有利于他的方向發展。

    不過,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畫出的那張發展藍圖确實為迷途中的劉備指明了方向! 諸葛亮高卧隆中,自比管仲樂毅,足見他不甘願老死林泉,絕不會耕讀一生,做個隐士,其志在出将入相,是一定要出山的。

    劉備登諸葛亮門禮聘或者諸葛亮登劉備門毛遂自薦都是有可能的,但是這不是最重要的,劉備找到了得力的助手,諸葛亮找到了充分發揮自己才能的舞台才是關鍵所在。

    諸葛亮劉備君臣的相遇改變了他們各自的命運! 諸葛家族其實并不是世代務農,他的祖上諸葛豐做過司隸校尉這樣的高官,諸葛亮的父親和叔父也做過官。

    諸葛亮早年喪父,是由叔父諸葛玄撫養成人。

    為避中原戰亂,諸葛亮兄弟三人随叔父諸葛玄來到荊州。

    可以說,荊州是諸葛家族新的發迹之地。

    諸葛亮兄弟這代人是諸葛家族最輝煌的時期,在魏蜀吳三國中,都有諸葛亮家族的人,其中諸葛亮和其兄諸葛瑾家族權勢最大,而諸葛亮成就最高!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應該也是有機會做官的,他妻子黃氏的姨母就是劉表後妻蔡夫人,有了跟荊州實力派蔡氏家族的這層關系,以他的才能,在荊州這塊地面的官場上是可以混的挺不錯的。

    但是諸葛亮立志要幹大事,豈是那些庸俗的小官僚可比的。

    所以諸葛亮不會去鑽營,不會去投機,混迹于小小荊州官場的不是諸葛亮,因為諸葛亮是胸懷天下,志安社稷的卧龍! 諸葛亮一直沒有出山,或許劉表沒有發掘他,但是多半也是諸葛亮看的很清楚,跟他有親戚關系的蔡氏家族,滿足于一方豪強的地位,隻想保住家族的既得利益。

    而荊州的主人劉表也是個死守自己一畝三分地的無用之人,所以跟着這些人都沒有前途。

    隻有寄居在新野的劉備前途不可限量,雖然當下很弱小,但是後續潛力無限。

    因此他沒有到跟自己沾親帶故的蔡氏及劉表那裡謀個一官半職,而是追随了遊擊隊長一類角色的劉備。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