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攻樊城

首頁
    否極泰來,通常是指人倒黴到頭了就會迎來好運,這四個字在劉備的身上得到了驗證。

    在赤壁之戰之前,劉備屢戰屢敗,也屢敗屢戰,但是始終沒有自己的一塊立足之地,朝不保夕,狼狽不堪。

    赤壁之戰之後,落魄潦倒半生的劉備,迎來了他命運的重大轉折。

    在劉備走投無路的時候,孫權方面願意聯手劉備共同對抗強大的曹操,這是劉備交上好運的開始。

     赤壁之戰的結果是,孫劉聯軍打退了來犯的曹軍,而引發戰争的導火索荊州被三家瓜分了,曹操沒有吃成獨食,孫劉兩家也都分得了一杯羹。

    在這場瓜分荊州的宴席上,弱小一方的劉備占了主席,分得了大頭,自此劉備總算是有了一塊立足之地了。

    劉備一旦成為了命運的寵兒就一發不可收拾了,果然是福星高照,好運連連。

    他利用地利之便,唾手而得天府之國,更利用天賜其便,從曹操的大将夏侯淵手裡奪取了漢中之地,将整個益州置于他的控制之下。

    随着劉備實力的不斷增長,他問鼎中原的信心也随之倍增,跟曹操的對抗決心更加堅定。

     曹操稱魏王,劉備有樣學樣,緊随曹操之後進位為漢中王,這是劉備一生事業的巅峰。

    同時,物極必反是與否極泰來形成對立的一個詞。

    劉備事業發展最輝煌的時期也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時刻,更是容易從最高處跌落下來的緊要關頭,在此時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細節決定成敗,尤其要防止否極泰來這四個字替換成“物極必反”。

    不幸的是,劉備集團上下陶醉在取得巨大的勝利喜悅之中,盡然沒有人意識到走到這裡已經進入了深水區,此時尤其要防止切換模式自發啟動。

     在劉備的大将關羽決定進攻曹操控制的襄陽和樊城的那一刻起,形勢悄然變化。

    在劉備毫無預感的情況下局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此時對于劉備集團來說實際上進入了切換模式,否極泰來已經被替換成為了物極必反,劉備的好運走到這裡算是頭了,自此開始走下坡路。

    關羽在劉備集團資曆最老,功勞最大,從鎮壓黃巾起義開始,他跟張飛就一直追随在劉備的左右,這兩員猛将,是劉備起家的最大本錢之一。

    在劉備最不得志的潦倒歲月裡,關羽并沒有背棄劉備而投靠勢力遠比劉備強大的曹操,甚至不為曹操的特别恩待所動,毅然辭别曹操,回到劉備的身邊。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見利忘義也是見怪不怪。

    關羽能夠堅道義,不随世俗大流,在任何時候都是難能可貴的,他的高尚品質曆來被傳為佳話美談。

    因此在劉備集團,關羽與張飛一起被劉備視為左膀右臂。

    關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傑出将領,因此在諸葛亮張飛趙雲入川去支援劉備奪取益州,關羽被委以留守荊州的重任,荊州對劉備集團太重要了,交給關羽足見劉備對關羽的信任。

     但是關羽的性格特點又是狂傲任性的,甚至少有戰略眼光,更加缺乏大局意識,既不能跟同僚處好關系,也不能與下級很好的溝通,更加處理不好敵我友的三角關系。

    他不服氣年老的黃忠,也不服氣勇武的馬超曾經因為黃忠與他并列為四大将軍而勃然大怒,又自負武藝天下第一,想跟馬超一較高下。

    虧的諸葛亮和稀泥有術,摸準關羽的脈門,送了他幾頂高帽子才算是平息了一場風波。

    對部屬想也是威多恩少。

    跟友軍孫權的關系也是處的很槽糕,孫權想跟關羽結為兒女親家,本意是結為秦晉之好,鞏固同盟關系,抵抗共同敵人。

    而關羽對孫權的看不起是毫不掩飾的,赤裸裸的藐視,将孫權派來上門提親的媒人一頓臭罵哄走。

    孫權可以将自己年輕漂亮的妹妹嫁給老頭子劉備,關羽的女兒又是什麼金枝玉葉,為什麼人家孫權的兒子就配不上?所以這些都為他後來被殺埋下禍根。

     另外,荊州的情況比較複雜,對于曹孫劉三家來說,荊州是塊敏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