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裝病

首頁
    條通向權臣之路的捷徑。

    顧命大臣也叫托孤大臣,顧名思義,就是先帝将未成年的孤兒托付給你,以輔佐年輕的皇帝。

    因為皇帝年幼,還沒有處理政務的能力,顧命大臣可以為小皇帝代勞,利用顧命大臣身份之便很容易權傾朝野,甚至顧命大臣成為權臣也是無可厚非的。

     諸葛亮是蜀漢朝廷的權臣,司馬懿是曹魏朝廷的權臣,司馬懿走的是諸葛亮的路子,他們都是托孤重臣。

    但是司馬懿不可與諸葛亮相提并論,因為諸葛亮及其家族沒有取代蜀漢朝廷,或許因為諸葛亮後繼乏人也未可知。

    但是總的來說,諸葛亮即使權傾朝野也一直秉持公心,沒有為自己的家族謀取利益的行為,所以諸葛亮受到後世的尊崇,成為忠臣的典範。

    而司馬懿至始至終都是有野心的,他本人及其家族獨攬朝政,最後的目的恐怕就是要取代了曹魏。

    因此司馬懿雖然沒有像曹操那樣廣受争議,但總的評價不是很高,後世認為司馬懿是“以狐媚取天下”,這多半是說司馬懿心術不正,通過不光明的手段取得天下,其中裝病這一招是就是欺詐的手段,多被後世所诟病。

     其實司馬懿能成為顧命大臣也是有很多的偶然因素,這跟魏明帝曹睿猝然駕崩有直接的關系。

    魏明帝駕崩的時候正當壯年,他死的很突然,來不及妥善的安排他的身後事,臨終托付大事都欠考慮。

    本來皇族内的燕王曹宇被敲定是首席顧命大臣,另外領軍将軍夏侯獻、武衛将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骁騎将軍秦朗等同時被列入了輔政大臣的行列。

    但是曹宇秦朗等人跟曹睿的寵臣中書監劉放、孫資沒有搞好關系,尤其夏侯獻、曹肇、秦朗可以說跟孫劉二人是水火不容。

    因為夏侯獻、曹肇是皇族,很看不慣孫資、劉放掌握權機。

    夏侯獻、曹肇在之前就指着樹上休息的雞說“此亦久矣,其能複幾”,很顯然這是指着和尚罵秃驢,意思是遲早要将這倆小人弄下去。

    孫資、劉放很懼怕,急需找個可靠的後台。

     由于孫劉二人害怕曹宇等人一朝權在手,沒有他們倆好果子吃,所以孫劉兩人想法設法排擠燕王曹宇和夏侯獻、秦朗、曹肇等人。

    曹叡召見了曹宇,想讓他做大将軍,以輔佐即将繼位的少帝曹芳。

    曹宇為人比較謙虛,沒有馬上答應。

    曹叡問劉放、孫資,曹宇為什麼堅辭。

    孫劉二人抓住機會,大肆歪曲曹宇的意思。

    二人跟曹睿說,曹宇自知能力不夠,所以沒有信心接下這這副重擔。

    曹叡問,那麼曹爽怎麼樣。

    孫劉二人非常贊成曹爽代替曹宇為大将軍,于是曹叡不再挽留曹宇,而用了曹爽。

    其實曹睿雖然也驕奢淫逸,但算不上是昏君,他心理也清楚,曹爽能力不如曹宇。

    但是因為曹魏的傳統是藩王的權力不宜過大,同族藩王的權力過大很容易奪位,這是曹丕跟他的兄弟們争權留下的後遺症。

    魏文帝曹丕從一開始就對藩王壓制的很厲害,對藩王有諸多的限制,其中一條就是籓王不得輔政。

     曹爽畢竟是公子哥兒,曹睿召見他,問他能否勝任輔弼幼主的重任,他緊張的要死,汗出如漿,不知所對。

    幸賴劉放在旁提示,他才說“臣以死奉社稷”。

    盡管是斬釘截鐵的四個字,但是曹爽結結巴巴的說出顯的毫無自信心。

    曹爽顯然是缺乏曆練,劉放、孫資又向曹叡建議,把司馬懿召回,與曹爽同受顧命。

    曹肇反對,但是當朝似乎沒有誰的才能威望高過司馬懿的了,因此曹叡還是從遼東前線召回了司馬懿。

     曹睿死後,司馬懿與曹爽成為輔政大臣,在最初兩人倒也能和衷共濟,相安無事。

    但是自曹爽提拔了何晏、鄧飏、丁谧三人做死黨後就開始排擠司馬懿。

    曹爽說到底是個公子爺,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