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論戰
一
魯莊公十年,齊國發兵攻打魯國,引起了魯國朝野上下的一緻恐慌,雖然兵禍還沒有波及到曹刿的家鄉,但是關于戰事的各種消息已經傳的滿村風雨。
那天一早,曹刿就看見村頭聚一堆人,年輕的、年老的、婦女、兒童,都聲色惶惶,愁眉不展。
隻有幾個德高的老者壓低嗓子,在商量着什麼,唯恐被人聽到,似乎在說如何把糧食牲畜轉移到安全的地方,曹刿聽的不大清。
年輕人全沒有主意,一言不發,側耳聽着老者的計劃,婦女孩子更是面如死灰,滿眼驚慌。
作為閑話中心的村頭,今天沒有了熱烈的讨論,現在村頭這一幕與往日村頭比簡直就形成鮮明的對比。
平日裡大家争論的是那樣的熱烈,尤其是年輕人,飛濺着唾沫星子,積極的關心國事,提起要獻身為國無不慷慨激昂的發表一番演說,一講到戰事更是像吃了興奮劑,激動開始比劃,或作肉搏狀,或作持矛攻擊狀,大家的假想敵正是現在兵臨魯國城下的強鄰齊國,并且人人都能提出一套足以消滅齊軍的作戰方案,現在自然别提拟什麼抵抗敵人的方案了,當務之急怎樣躲避兵禍,還沒有人拿不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來呢!
曹刿對戰事也是十分關切的,但他比較理智,他知道,戰争是殘酷的,其慘烈性是直接的,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除了武器裝備和軍隊的整體素質都過硬外,雙方軍隊在數量上也是關鍵的因素之一,數量占優勢的一方首先在心理上已經占了主動,當然以少勝多的戰例在戰争史上也是占有一定的篇幅,決定此項傑作的完成與否是取決于指揮戰争主帥的智慧的超長發揮。
現在齊軍兵臨長勺,與強大的齊國相比,魯國同樣顯得那樣渺小,一戰即可被消滅。
顯然這是一場敵強我弱,力量懸殊,極不利于魯國的戰争,在這樣的情況下想免于亡國之禍,勢必要一舉擊潰來犯之敵,但他也知道,要創造以少勝多這樣軍事史上的奇迹,談何容易。
即使如此艱難,他也沒有畏懼,也沒有喪失信心,他想自己作為一個魯國人,國家到了存亡的關頭應該挺身而出,來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他想到拜見國君,請求到前線,為國盡一點綿薄的力量。
他在關心戰事的這些天裡,已經在腦子裡拟好一套應對措施,打算獻給國君。
大家正在心神不甯,惶惶不知所終,側耳傾聽着老者低聲讨論躲避兵禍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時候曹刿走入人叢,大家先是吓了一跳,不過當大家聽到曹刿大聲說他要去進見國君,卻引來了同鄉們的一片嘲笑,大家立刻又活躍了起來,閑話中心又恢複了它往日的生氣,大家都像聽到比戰事更具有爆炸性的新聞,哼哼冷笑,敲怪話,撇涼腔,冷嘲熱諷,說他自我炒作,自不量力,無自知之明等不一而足,近乎罵街,剛才靜悄悄的村頭沸騰了,争論聲吵一片。
大家都說國家大事當官的老爺們自會謀劃,要你參與,難道你一個鄉巴佬比人家肉食者都高明?人家又當官又有錢,足見是有本事的,不是等閑之輩,你想成名想瘋了吧,盡想到前線去自我炒作!曹刿也不介意,他早已習慣了,他知道大家都懷疑成性,動辄陰謀論,又崇拜權位,羨慕榮華富貴,但是他也知道,大家打心裡還是信不過那些老爺們,雖然一味的為那些有權有錢的肉食者辯護,可是從他們驚慌不安的表情中還是可以看出,大家知道這些肉食者并不可靠!
但是當曹刿公開質疑那些肉食者是否有能力抵抗侵略的時候,卻遭到了其鄉人新一輪的攻擊謾罵,甚至有幾個年輕人想要動手。
曹刿說平日裡威風十足的老爺其實大多目光短淺,摟錢泡妞,坑害老百姓,說大話打官腔,搞形式主義在行,遇到真正的困難就會束手無策,面對大國的軍事威脅時,能不能硬着膽子,來個兵來将擋水來土掩是很值的懷疑的,多半都會卷包細軟開溜……
還沒等他說完,幾個年輕人卷起袖子,摩拳擦掌,做着要揍人的動作,變得十分勇武,與剛才讨論避難時候怯懦的樣子判若兩人,他們滿嘴飛濺着唾沫星子,大聲呵斥曹刿妖言惑衆,崇洋媚外,诋毀國家,如此敗類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幾個老頭子也氣的吹胡子瞪眼,嗓音提高了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