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很多朋友通過各種心理學測試,性格色彩測試,還有什麼智商啊情商啊來測試自己,這也是對自己的内心的一個暗示。就拿樂嘉老師的性格色彩來說,四種性格每種都有自己的優勢劣勢,所以拿整體思維來說樂嘉老師也沒有絕對的說哪個好哪個不好。實名倪濤同樣也是,一個問題測試的是人的思想,而不是論證人的對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今天實名倪濤說的一個問題,大家也可以自己來測試一下,看自己到底創業思想到底有多大。
這個問題實名倪濤一年前曾經問過很多朋友,而每個朋友都是各自說詞,實名倪濤整理幾份回答,大家可以針對自己的情況對号入座。問題如下:說的是有一個大專生,在剛畢業的時候在一家公司每個月能拿一萬,兩萬,三萬甚至是更多,你能想到什麼?
這個問題本人從去年到現在一共問過一百個人,差不多都是那幾種說詞,下面本人整理一下這些人的說詞,然後做一下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這個大專生怎麼可能呢?你又瞎扯淡,你給我找一個這樣的人出來看看?反正我是遇不到的。(此來人占40%)
第二:這個人肯定有一定的家庭背景,要麼就是有關系,該不會他老爸就是老闆吧?這樣的富二代現在很多好嗎。(此類人占35%)
第三:這個人實力很強,肯定學了不少東西,肯定是做銷售的吧,但是你保證他能每個月拿這麼多嗎?(此類人占20%)
這裡割一下,一百人中95人選擇了這樣的答案,也就是說95%的人都是以上三種回答,每個人都有每個的人思想,并沒有對與錯之分,下面實名倪濤來做分析。
第一種人:這種人是典型的不願意接受現實的人,在生活圈子裡認為一切都不可能,認為自己的圈子就是世界,屬于典型的按部就班,也就是聽之任之。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能完成的就是世界,世界之外的都是奇迹。
第二種人:成長于社會幾年,逐漸被社會的一些人性化所侵蝕。自己很努力的去走自己的路,但是最終也抵不過關系二字。現實的眼光讓這類人成長為社會的中層人士,想通過關系來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第三種人:看到了這個社會的很多事,認為自己的确實能力有限,但是折服于外面的成功人士,這類人不會因為不信和反感而選擇放棄,認為銷售才能做到這些,而忽視了自身的一些問題。
上面三種人都不會去選擇創業,思想和眼界決定自己的成長與出路,這三類人不會想去創業,都會成為打工族。下面再來看另外兩種人的回答:
第四:這個人是在創業呗,自己就是公司的老闆,所以多少都是自己的呗,創業能掙這些也是情理之中吧。(此類人占4%)
第五:這個人都能掙一萬,兩萬,三萬甚至更多那他的老闆不掙個十萬,二十萬,三十萬怎麼養這個員工呢?(此類人占1%)
再來分析以上兩種人的思想:
第四種人:此類人已經有了創業的思想,此類人不安現狀認為創業才是屬于自己的道路,不會按部就班,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成就自己的事業,這樣的人跟第一種是一樣的自我中心太重,但是會努力改變自己的路。
第五種:此類人一目了然,認為公司才是大業,重心并不是在個人,這類人能很清楚自己的目的,眼裡隻有公司二字。
其實大家要仔細看問題的所在,本身就是一個陷阱問題,前面三種人看問題就是這樣的“一個大學畢業生掙了一萬兩萬三萬”後面兩種人看問題就是這樣的“大學生掙了一萬兩萬三萬是公司給的。”至于你是哪種思想,留着自己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