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事業,十三年後你将在濟北見到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了。
”說完就走了,再沒有說别的話,也不再出現。
第二天張良看那卷書,原來是《太公兵法》。
張良就感到很驚奇,常常反複地誦讀它。
後來成為輔助劉邦奪得天下的開國三大功臣之一。
張良屺橋遇見神仙黃石公,獲得兵法天書的故事,讓他神馳萬千,盼望有一天也會得到一部天書。
三、通讀《毛澤東選集》四卷
家鄉貧瘠而溫情的土地和淳樸可親的鄉親在張鴻雁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了真善美的種子,讓他熱愛那塊生他養他的土地,熱愛那塊土地上流傳千古的神話傳奇、英雄故事,熱愛那塊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世俗生活。
他的内心深處隐隐約約地存放了一個念頭,要為這塊土地做些什麼。
雖然這個念頭是那麼天真幼稚、虛無缥缈,但卻如一粒小小的種子,總有一天會發芽,會生長,會成為一棵風景樹。
張鴻雁到了讀書的年齡。
王林村雖然不大,有一所小學,是小學一、二年級。
王林村小學,十分簡陋,石頭牆圍着一個院子,有二間茅草房正屋,是教室。
中間有一塊小空地供孩子們玩耍,還有一個很小很小的廁所。
教室的天花闆上有幾個破洞,那是常年失修造成的,遇上下雨漏水下來,隻好放個破盆在地上接水;地面凹凸不平,行走起來不但不舒服,而且一不小心還會摔倒。
孩子們的課桌是白條木做的,已經很陳舊,桌面坑坑窪窪,十分難于寫字,包括老師的講桌也是如此。
黑闆是用水泥抹了幾下做成的,一點也不平順。
教室的門,是幾塊破木頭拚起來勉強能應付開關的舊門。
教室裡沒有椅子,學生自帶小凳子或者幹脆用石頭壘。
入學的第一天,張鴻雁被領進東屋,正牆上貼着張畫像,畫的是毛主席。
王林村小學有一個老師,叫鄭慶福,二年級時搬到伊樓,老師是閻家密。
鄭老師教一二年級,一二年級在一個教室上課。
老師先給一個年級講完課布置作業後再給另一個年級講課。
學生還有從附近幾個村來的,他們有的要走八九裡山路來上學,每天兩個來回。
盡管如此,也不是每個家庭都能供得起孩子上學,能夠不用在家幹活受累,不受風吹雨淋,在校安靜讀書,已經是十分幸福的事了,大家對能夠上學也都很珍惜,學習也非常刻苦用功。
雖然那時學校條件差,老師教學卻極其嚴格認真,教學質量也不含糊,語文、數學、自然、品德,以及體育、音樂等副課每門都不少。
雖然是山村過于偏僻閉塞,但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也波及到了,**中往往是半天上課,半天勞動。
清晨,在這所“袖珍學校”的教室裡,琅琅的讀書聲響徹山際,二個年級的孩子們都在教室裡晨讀。
張鴻雁雖然平日裡在山野間玩耍象個野孩子,但一到學校,就象變了一個人一樣,他似乎與文字、數字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就好像本來這些東西就存放在他的腦子裡,這時候,老師在課堂上,隻是在喚醒他大腦深處的記憶。
他驚喜的發現,原來在生活中的話語,在課本上都能找到一個個對應的文字,而這些文字,又能組成更多的話語。
發現了這個秘密,張鴻雁欣喜不已。
講台上,鄭老師教完了一年級,布置他們做作業,然後轉身去教二年級的時候,張鴻雁竟然側過身,目不轉睛地聽老師講課。
時間一長,鄭老師發現,在他轉身給二年級的學生講課的時候,别的一年級學生都是在做作業,隻有張鴻雁,放下自己的作業不做,在聽他講二年級的課。
難道是他家裡早就教過了他?或者根本就是沒在聽課?鄭老師心裡有些疑惑不解,因為這個學生平日裡的作業完成的不錯,成績也很好,但在課堂上的這種現象最起碼可以說是不專心聽講。
有一次,上二年級的語文課,鄭老師發現張鴻雁又在“不務正業”了,他就叫起了張鴻雁:“張鴻雁,你站起來。
”
張鴻雁一聽老師在叫他,連忙站了起來。
“你的作業做了嗎?”
“還沒呢。
”張鴻雁小心翼翼的答道。
“你作業不做,聽二年級的課幹什麼呢?”鄭老師有點不高興地問。
“我就是喜歡聽老師講課”。
張鴻雁老老實實的回答,立刻引起了課堂上一片哄笑。
“你的作業都會做了嗎?”
張鴻雁點了點頭。
“二年級的功課也會嗎?”鄭老師這時心裡有點試探也有點刁難。
張鴻雁又點了點頭。
鄭老師一見張鴻雁這副不知天高地厚的模樣心裡不禁有些生氣,便說道:“好,我考考你。
”
鄭老師把二年級課程裡的内容拿出來考張鴻雁,哪知張鴻雁回答的頭頭是道,一點也不比二年級的同學差。
鄭老師非常詫異,但也不好說什麼,隻是擔心張鴻雁到了二年級的時候會不專心聽課。
後來,到了二年級,張鴻雁上課時,仍然專心緻志地聽講,其實,這是張鴻雁心裡對知識的渴望和敬畏。
看到了張鴻雁的表現,鄭老師這才放下心來。
張鴻雁小學入學第一學期,就考了個語文、算術雙一百。
這個成績一直保持到初中畢業,都是年級第一名。
2012年,為了撰寫此書,筆者到徐州王林采訪,見到了張鴻雁的老師閻家密,這位教了張鴻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