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章
這幾天過的也算充實,老頭給我講解了盜墓的一些東西,雖然我不怎麼喜歡,但還是悻悻的知道了一些東西;盜墓在外人眼裡不過就是掘墳偷盜之事,但其實這行規矩講究極多。
從古至今,各朝各代無不有自己的習俗文化,因此不同朝代的墓葬也大有不同。
比如秦漢墓,秦朝的墓中講究氣派,一人稱帝,萬人附于胯下。
而漢墓中多以古玉為葬,因為漢朝崇尚玉之高雅溫潤,視為吉祥如意之物,更相信玉能保持屍體不腐,使死者面貌如生。
因此貴族們死後多身穿金縷玉衣,并以玉覆面。
而唐朝國力強盛,物資豐饒,哪怕是一個平民百姓之墓也不會令盜墓者空手而回。
但不知何故留存後世的貴族唐墓卻非常少見,難以發掘。
唐太宗昭陵又開創了因山建陵的先例,更為盜墓造成了困難。
再比如魏晉南北朝時,頻繁更替的王朝,彌漫的戰火,動蕩的時局,不但百姓日子凄苦,便是王孫貴族們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今兒還是座上賓,明日便成了階下囚,故這一時期的墓葬珍玩很少,并且玉飾也極小,幾乎成了一個斷谷期。
除了墓中葬品的區别外,墓裡的防盜設施也各不相同。
象漢代及漢以前的古墓,在下棺後便以流沙填滿墓室,頂上還放置巨石。
一旦有人貿然闖入,不小心觸及流沙層,其下場不是被流沙活埋便是被巨石壓死。
因此沒有絕技的盜墓者是決不敢碰漢墓的。
而唐墓中的機關更為精巧,或弓弩暗藏,或伏火毒煙。
至于明墓光是一個墓頂便能累死傻小子,七縱七橫共十四層整塊的大青磚足有好幾米厚,若不識其中奧妙,隻知一味從頂上硬挖的話,不等進得墓去便早被人發現拿個正着了。
正因如此,盜墓業裡也細分為若幹種。
有專盜漢墓的,也有專擅長宋明墓的。
這些人雖統稱為盜墓人,也叫倒鬥或土夫子,但其實也是隔行如隔山,盜得了唐墓明墓的遇到了漢墓卻不敢輕易下手,而對漢墓手到擒來的遇到了明墓卻也隻有抓瞎。
許是當了一聲夫子之稱,土夫子們竟也有些文人相輕的脾氣,派系之間都各以自家技藝為尊,相互鄙薄。
于是便漸漸有了比試,到了明朝竟形成了正規的比賽,被稱為“摸金大會”。
因這行畢竟要避人耳目。
盜墓有南北兩派,長江與黃河為分界線,以北的叫北派,以南的叫南派。
北派精于陵墓位置、尋龍點穴,也就善于看風水,南派擅長挖坑掘土,靠着一隻鼻子就能斷定墳墓的深淺和具體哪個朝代。
随後我問老頭是哪個派的,他自己也說不上來。
兩派各有各的本事,也各個各的禮節,比如北派因為與風水有關,比較相信因果報應,盜墓的時候先會對着棺材說幾句打擾之類的話,墳墓裡的東西也是拿一半留一半,而南派卻恰恰相反,進入墳墓之内就狂掃一番,所有的值錢的一個都不會放過,不過臨走之前,會把墓裡的一切按原來恢複。
又如南派盜墓之時,毫無例外的會在墓室一角點燃一隻蠟燭,如果燈滅了,不管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