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萌動的邪念

首頁
    無論如何,對楊馬娃的一頓闆子,徹底劃開了我和同伴、同學之間的界線,那些心存僥幸企圖開我的玩笑的人,那些想試試新上任的先生的脾氣軟硬的人,全都得出了自己應該得到的結論,學堂裡的秩序按照父親過去的模式繼續下來了。

     楊馬娃退學了。

    挨打的當天後晌,他就沒有再來上學,扛着撅頭跟他爸上坡挖地去了,迅速地從村子各個角落反饋到我耳朵裡的反應,卻是絕對的一邊倒。

    沒有任何人同情楊馬娃,聽說連他爸也罵他不知深淺。

    執事楊步明當天下午跑到學校,給我撐腰:“打得好!念了幾年書,連個禮性兒也不懂,沒有一點規矩!不打的話,明日該翻天了!”他故意用大聲說話,讓那些坐在學堂裡的娃娃都聽見。

    不光執事楊步明,幾乎所有送子入學的莊稼人,在我來去的街巷裡,一律支持我動闆子的舉動。

    不過,我心裡明白,不尊師長的越軌行動是不會有人同情的,所以并不覺得意外。

     對楊馬娃的退學,我也不覺得遺憾。

    按照我爺爺在這個學堂裡開創的獨特的教程(後來又經過了我父親的補充),啟蒙生從一二三四五開始識字,然後學《百家姓》,中年級學《七言雜志》,大約三年時間。

    附加的課程是珠算,先學加減,後學《九歸》。

    三年時間裡,那些窮莊稼漢的後代,學會了日常生活慣用的雜字,會打一手算盤,就走出學堂跟他們的父兄做莊稼去了,或者到西安某個鋪店、作坊當相公(學徒)去了。

    留下為數不多的一些富裕戶的子弟,接着就開《論語》,步步深造。

    這一套教程,從爺爺創立,頗受莊稼人歡迎,可以說貧富皆宜,有普及也有提高,照顧了“面”又保證了“點”。

    楊馬娃早該退學去做莊稼或當相公去了,隻是生得矮小,父母疼其體力不支,就叫他在學堂多混幾年……遲早是要走的。

     兩月過去了,沒有發生什麼意外,秩序正常,執事楊步明對我父親幾次誇贊:“栽培有方!”父親自然很欣慰。

    我的自我感覺也甚好。

    我從村中走過去時,可以踏出緩急有緻的腳步了,再不緊張了。

    我在教桌前端直坐一晌,看書或授課,不再覺得腰酸腿困了。

    人說,我活脫就是二十年前我爸的原樣兒!連脾氣也跟我爸一模一樣了。

     我也意識到我的脾性兒變了。

    我小時愛笑,媽說我長了一副笑面菩薩的臉兒,而且一笑臉頰上就有兩個酒窩,我爸為我的愛笑沒少訓過我,說我長了一副沒楞角的臉,尤其讨厭我臉上的那兩個倒黴的酒窩……現在,我改掉愛笑的毛病了,酒窩自然也就極少出現了,我面對一夥性格各異的學生,沒有威懾的力量是不行的,父親說絕不能跟學生嘻嘻哈哈,笑了就失掉威勢了。

    另一個不便說出口的原因,我自打媳婦一娶進門,就笑不出來了。

     她是坐着轎子來的,在伴娘的攙扶下走進廂房,我一把揭開她的蓋臉的紅布,狂跳着的心一下子沉下去了,再也跳不起來了。

    我實在無法預料,父親會給我娶回來這樣一個媳婦。

    當然,父親那種奇特的理論,我不敢頂撞,想想我現在在楊徐村的地位,想到徐家三代人在楊徐村所樹立的威望,我覺得心裡十分沉重,我不能給祖先丢臉,更不能耽于女色而使徐家的門樓上的“讀耕”精神毀斷于我手,這個女人的位置和比重一下子給劃開了。

     我從學堂放學回家,她就怯怯地招呼我:“先生,用飯。

    ”她從來也不敢正眉正眼地看我的眼睛。

    當我發覺她在注視我的時候,我一回頭,她立即把眼光避開了。

    她不會撤嬌,隻會燒火、洗鍋、刷碗、縫衣、做鞋。

    我不說話,她也不說話,大約是怕說得不合适,我見了她就沒有話說了,所以小廂房裡總是靜悄悄的。

     配偶的不甚稱心和夫妻感情的不甚融洽,為新承擔的教書工作的熱情和興味所沖淡,我覺得十分喜歡教學。

    這一方面的如願與另一方面的不如願摻和着,我就這麼過,也沒有感覺到活不下去,生活雖顯得古闆,卻也平靜。

     我的平靜的心境突然被打破了! 這天放學時,天下着雨,大雨點子在院子的積水上打出一片白花花的水泡。

    大學生們不顧雨大路滑,縮着脖子跑出學堂去了,院子裡響起一陣雜亂的噗哧噗哧的腳步聲,隻有幾個小娃娃躲在門口的房檐下,不敢出去。

    我站起來,舒展一下腰身,走到房檐下,勸那幾個小娃娃再等一會,雨住了再走。

    這時候,一個穿着旗袍的女人走進學堂院子來了,撐起的紅紙雨傘遮住了她的頭臉。

    我卻早已認出,這是楊龜年的二兒媳婦。

    我返身走回學堂,在椅子上坐下。

     這個女人走到學堂門口,她的兒子已經撲到她的膝前,抱住了她的腰。

    她一面摸着孩子的頭,笑容可掬地說:“把這把傘給你先生送去,你跟娘打一把傘行了。

    ” 我立即從椅子上站起,推辭,要她和孩子一人打一把傘,我到雨住了再走。

    她的兒子把傘放到桌子上,跳出門,她牽着他的手,轉身走了,在院子的泥水裡,小心地挑選可以下腳的地方,走出院子去了。

    剩下的三五個小娃娃,大約估計到他們的父母不會送洋傘或草帽來,就冒雨跑了。

     學堂裡靜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