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的一場事件,又是如何引發的呢?
原來是馮子都依計行事,他先陪不定天趙鎮海喝酒,眼看不定天趙鎮海已有七分酒意,認為時機成熟,遂向趙鎮海低聲說道:“趙兄以後最好檢點些,您知道的,江一鳴這家夥——”
趙鎮海醉眼一翻,變臉道:“小子告密了?”
馮子都輕輕一噓道:“趙兄是聰明人,應知縱然興師問罪,也不該以此為籍口,例如:
趙兄這會兒盡可過去敬他的酒,然後就在酒上做文章!”
趙鎮海頭一點,表示會意。
接着,趙鎮海左手把壺,右手執杯,腳步歪斜地向江一鳴那一席走去,走至席旁,酒杯一舉道:“來,江一鳴,咱們幹一杯。
”
在體制上,趙鎮海是分宮天龍護法,江一鳴是分宮主,雖說地位相近,現在又同為入選劍手,然而依一般習慣,在這種場合中,趙鎮海可以喊對方一聲“江兄”或“一鳴兄”,以示親近,否則就該尊稱對方一聲“江分宮主”。
如像現在這樣徑呼其名,是相當不禮貌的。
江一鳴因晨間之事,早對這位不定天種下不良印象,如今聽到這一聲“江一鳴”,自然更加不痛快了,他本想闆臉推托,無奈不定天趙鎮海竟來了個“先幹為敬”,最後一個杯字出口,脖子一仰,骨嘟一聲,酒杯已空。
江一鳴忍了又忍,最後勉強舉杯道:“趙兄海量,小弟望塵莫及,你幹杯,我随意就好謝謝,謝謝!”
趙鎮海眼皮一撩道:“江一鳴你真的連這一杯也喝不下?”
江一鳴沒好氣地冷冷答道:“一杯酒當然喝得下,問題在于這已經不是第一杯!”
趙鎮海猛可裡将酒杯往地下一摔,嘿嘿道:“什麼玩藝兒!”
江一鳴臉色一變,長身注目道:“你又是什麼玩藝兒?”
趙鎮海臉色一昂道:“你他媽的,這不是明明瞧不起老子麼?”
江一鳴厲聲道:“老子瞧不起你又怎樣?”
趙鎮海一串而上道:“你瞧不起老子,老子就揍人!”
招随聲發,揚手一掌便向江一鳴閃電刮去。
江一鳴大概沒想到對方說幹就幹,一個措手不及,想往後讓,腿子又給闆凳絆了一下,結果叭的一聲,挨了個結結實實。
趙鎮誨存心找碴兒,這一掌腕勁用足,沒有一百斤也有八十斤,江一鳴下身不穩,竟給打得手足朝天,趙鎮海趁酒使性,沖上去又是一腳,隻聽江一鳴一聲慘叫,傷中要害,頓告了賬!
大廳中這時雖有不少其他劍手在場,但由于彼此身份相等,交情亦無厚薄可言,大家誰也不願淌人渾水,因此,兩人剛剛翻臉,大夥兒即自動退去一旁。
這事雖由文束玉和馮子都暗中發動,但歐陽喜并不清楚,等到事情已經發生,歐陽喜這才蓦然警覺一件事:文束玉固然不在,銷魂娘子也似乎不見了好一會兒!這種情形也許隻是“巧合”,也許就要出“毛病”!于是,小妞兒心中一慌,忙向後山另一家溫泉浴堂奔來。
等文束玉趕來前山現場,江一鳴屍體已被移去另一邊,其餘劍手包括不定天趙鎮海在内因為這種事在天龍幫并非絕無僅有,早已各返原位,聚飲如故,直到文束玉走進門來,大家方才一齊停杯罷著,文束玉往廳中一站,四下掃了一眼,緩緩說道:“事情經過,本座已從張龍口中約略獲知,本座的看法和處理是:江分宮主沒有錯,趙護法也沒有錯,要有錯,應該歸罪本座,因為酒是本座要你們喝的,酒後意氣用事,乃屬在所難免,另外,本座亦不欲對趙護法如何加罰,江分宮主固然值得同情,但是雙方機會相等,他如果身手夠好,今天死的也許是趙護法而不是江分宮主!死者已矣,生者為重,這是本幫過去的一貫主張。
本座意見如此,諸位都是在場人,如覺雙方理有長短,不防提出來供本座參考,果若趙護法确有不是之處,本座将決不使惹是生非者得到鼓勵!”
嚴格說來,先起頭和先動手的,都是不定天趙鎮海,分宮主江一鳴隻是應付态度欠佳,當然部分錯在前者。
可是,誰會來做這個傻瓜?
文束玉見衆人不發一語,知道事情已經過去,于是,臉色一緩,吩咐大家繼續喝酒。
第二天,一行進入長安城,就在離居易酒樓不遠的寶華客棧歇下。
文束玉指派兩名劍手出去打聽,傍晚兩名劍手回棧報稱,說是聽不到曹、馬兩位副幫主已來長安的消息。
文束玉暗暗納悶,乃又指使“張龍”出去“買點東西”。
天黑了一會兒,“張龍”方将“東西”買回來。
文束玉輕聲問道:“情形如何?”
歐陽喜笑道:“據鬼谷子胡老鬼說:兩路人馬前天就到了。
曹大年一支住在子午鎮,馬常青一支則在馬鬼坡一帶,兩起合計約在百五十人上下,均為三堂好手,老兒決意先将這兩處人馬加以殲滅。
”
文束玉皺眉道:“辦得到嗎?”
歐陽喜接着道:“所以胡老兒叫我馬上回來跟你商量,他那方面力量足夠,不過在全力硬拚之下,傷亡可能相當慘重,他問你有無把握讓這批劍手全部反正,有了你這邊這支生力軍加進去,問題就簡單得多了!”
文束玉沉吟道:“從趙鎮海事件看來,可見這批劍手意志已經動搖,隻怕操之過急,引起惶惑,也許會弄巧成拙。
”
歐陽喜忙道:“老兒說過了,不必急在一時,他給你七天工夫,成功了,約齊舉事,否則,老兒預備就先從這批劍手下手起。
”
歐陽喜頓了一下,接着道:‘湖老兒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再拖下去你的處境也很為難,譬如說:底下要你血洗武當和少林,你聽還是不聽?武當少林這兩個不比華山,華山可以舉派回避,武當和少林,均為方外門戶,加以弟子亦較他派為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