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獲良骥萬裡尋仇

首頁
    !我們這兒,古代叫西域,在陽關以西,而且正在絲路上,可是販絲綢的絲客,全用的是千裡明駝,咱們不是絲客,雖不用明駝,可也得有匹好馬呀!更何況将來你要天下尋仇,沒匹良駒,那怎麼行?” “爹!一匹汗血寶馬,得多少錢?” “嗯!一匹真正的大宛汗血寶馬,起碼得一萬兩白銀!” “一匹馬值一萬兩白銀?乖乖隆的咚!您有那麼多銀子麼?” “沒有!”他答的倒幹脆。

     “爹!咱們沒銀子,還怎麼買?” “笨蛋!沒銀子想法呀!糊塗蟲!” “爹!沒銀子還有啥法子好想?” “咱們洞裡頭不是有兩顆珠子麼!” “您說的可是照明的那兩顆‘夜明珠’?” “當然啦!那是價值連城的無價之寶!” “爹!夜明珠雖是無價之寶,可是誰又買得起呀?” “你小子真笨!沒有買得起,不能用它換馬麼?” “人家肯麼?” “咳!渾小子,千裡馬雖罕見,但總有産地,可是夜明珠确是稀世之珍,要不是為了買馬,我還小換呢!” “爹!您要把這兩顆夜明珠換了馬,這洞以後還怎麼住?” “你小子渾蛋哪!誰說一顆珠子換一匹馬,他奶奶的,一顆珠子換兩匹馬,我老人家還不願意呢!” “嘻嘻!我看你是一廂情願!” “小子!别管一廂情願不一廂情願啦!咱們到時候一試便知!” “爹!那咱們明天就上路!” 伊犁! 古代為西域的“烏孫國”實是天馬的故鄉。

     天馬的故鄉?有說乎? 有!原來在公元前……九年,烏孫玉昆莫,向天朝(漢朝)求親。

    漢武帝劉徹,便把江都王劉建的女兒細君郡主,封為公主,嫁給丁昆莫!同時嫁的還有位解憂公主,二人同侍昆莫!在昆莫求親時,獻給了漢武帝向千匹大宛汗血馬。

    所以說,伊犁是天馬的故鄉! 當時的烏孫,乃是烏孫族和突厥等遊牧部落的遊牧場,而今的伊犁,已變成了維吾爾族和哈薩克人農耕和遊牧的混合區了。

     維吾爾人,大多從事耕作。

     哈薩克人呢?他們仍然生活在馬背上,從事愛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

     新疆,本來就是瓜果之鄉,而伊犁的蘋果,更是舉世聞名,不但大、香,而且甜、脆而多汁,吃起來,過瘾極啦! 伊犁的建築,别有風貌,也許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全都向下發展,僅有窗戶在地面上,有一半在地面下,這一來不但保涼、保暖,而且可避風沙。

     伊犁的建築,外表看起來,并不起眼,可是進屋一瞧,哇,富麗堂皇,簡直亞于小皇宮。

    家家院内,種樹,植花,一片青紫豔紅。

     話說,石中玉爺倆,來到了伊犁城,找個客棧住下吧! 客錢(旅社)? 新疆全省,當年根本沒這個名詞,那旅客住哪兒呢? 你們先别慌,住,不成問題,新疆雖沒有專門接待旅客的旅社,可是家家全都可以招待旅人寄宿。

     怎麼會這樣? 邊疆民族,本來天世好客,維吾爾人尤其特别好客,家家戶戶全把最好、最大、最豪華的房間,做為客房,遠客到此,不論識與不識,全都熱情招待,而這熱情招待,絕無虛假,完全發自内心。

     這爺倆選了一戶較大的人家,住下來,可巧,家正是伊犁維吾爾人的一位族長之家。

    這位族長,一見有漢客到,以最高的熱誠,來款待遠來的漢客,他把所有在伊犁維吾爾族有頭有臉的全請到家來陪客,午宴居然是維族最高的全羊大餐。

     族人按長幼之序就坐之間,家人立即送上了洗手水和毛巾。

     原來新疆的民族,吃飯不用筷子,全是用手抓,所謂“新疆抓飯”,故在飯前必先淨手。

     大夥淨過手之後,宴席開始。

     石中玉爺倆一年全是美酒佳着,除了全羊席之外,席上還有各色水果,以及新疆人最愛吃的“馕”,最後由一架小餐車推上來的是烤全羊,羊頭上還系了一條紅綢。

     石中玉爺倆,久居塞外,深懂維吾爾族的生活習慣與禮節,他們知道,這烤全羊是先敬主客,而主客必須先将羊頭上的肉,割下一塊來吃,并要誇贊羊的味美,與女主人的烹調手藝高明。

     這爺倆取出身上的小刀,割了羊頭上的肉,吃了之後,贊不絕口。

     老族長一聽他們爺倆居然滿口流利的維吾爾話,這才問道:“你們兩位會維吾爾話?” 石中玉笑道:“老族長,我是在維吾爾長大的呀!” 老族長聽了,也哈哈大笑道:“我看你們一身漢裝,以為是從内地來的呢!原來是老維吾爾啦!便不知你們住在維吾爾哪裡啊!” 石中玉道:“我們住高昌古洞。

    ” “高昌古洞?吐魯番以後是高昌國,你們莫非住在吐魯番?” “雖不中,亦不遠矣!我們住在吐魯番與烏魯木齊之間,天山中的一個古洞,這古洞乃高昌國時代留下來的,所以我叫它高昌古洞。

    ” 好!好!好!咱們成了一家人啦!“ 匡廣義也笑道:“咱們本來就是一家親麼,想當年,我們大漢公主,不就嫁給了烏孫王昆莫了麼!當年的烏孫,成了今天的伊犁,說不定,咱們還是親戚呢!” 他說完了,全體主、客,皆哈哈大笑。

    這一來,雙方更加親熱了。

     筵罷,接下來的是餘興節目。

     大家到了屋外廣場,不一刻,就有很多人拿着樂器,開始演奏!樂器還真多,有: 撥弦的“獨他爾”。

     彈弦的“丹不爾”。

     接弦的“艾捷克”。

     以及月琴、琵琶、三弦、四胡、揚琴,還有橫笛和豎箫。

     這麼多的樂器,根本沒人指揮,居然抑揚頓挫,配合得天衣無縫。

     樂聲悠揚,真不愧是“龜茲之聲”。

     而新疆更不愧歌舞之鄉。

     首先就有一位非常美豔的少女,進入場中,随聲起舞。

     族長對他們兩位介紹道:“這是小女阿燕。

    ” 啊!族長的嬌嬌女呀!他們爺倆帶頭鼓起掌來,這一來,掌聲雷動。

     這位阿燕姑娘,向四周鼓掌的人們,行了個羅圈禮之後,翩翩起舞。

     新疆舞,豪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