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天下太平滅一元

首頁
    上,草民必動員武林盟成員,全力以赴.但不知何時、何地向王爺報到?” “魚兄如此仗義,小弟先謝了,救兵如救火,我率所有與南靖島有關人員,先赴貴陽,魚兄待武林盟諸俠到後,直赴貴陽找我可也!” “是!草民遵命!” “魚兄特謙了!” 武林盟的事,辦好之後,他們回到了西成錢莊總号。

     朱玉龍道:“爺爺,武林盟也通知了,咱們該怎麼辦?” 老漁翁道:“這行兵打仗,調兵遣将的事,我不行,你得請教老四!” 朱玉龍轉對書簍子道:“再晚請老前輩指示玄機!” 書簍子笑道:“島主,俗話說,打架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武林盟這些人,雖然個個武功不弱,可是現在已備回來處,一者集結不易,再者他全是來自四面八方,不相隸屬,人心不齊,這樣的組合,并不太可靠。

    再說,撲滅叛亂如同救火,要在火頭一起,立即撲滅,要等到燎原,那可有點凍豆腐——不好辦啦!” “那依您的意思……” “由咱們島上的子弟兵先打頭陣,把武林諸賢當後衛,算二路兵馬!苗疆雲南那邊先交給你師母庫爾斑,咱們先打貴陽的一元教!” “是!再晚立刻通知島上!” 他立即給島上的副島主王猛寫了一封緊急文書,叫他除水陸二軍各留部分守島外,其餘全部開往洞庭湖,在嶽陽靠岸,另給揚州賀古寒一封信,叫他抽調島上各镖局子的人手,趕往嶽陽報到! 緊急文書發出之後,他同三位老人家以及時老武幫主和小慧,急急趕赴嶽陽。

     嶽陽,又叫嶽州,古稱巴陵或巴邱。

     相傳夏朝後羿在此射殺了傷人的巨大巴蛇,因這巨蛇能口吞大象,其死後,屍骨竟堆成了小山,故人将此地稱為巴丘,至唐初才改名巴陵。

     嶽陽地當湘南水路要沖,南绾三湘,北控荊漢,為軍事要地。

     城瀕洞庭湖北口,湖水三面繞城垣。

     風景之佳,以城西之嶽陽樓為最。

     樓建于唐開元年間,矗立嶽陽西門城上,為三層式城樓建築。

    高約三十七八尺,下臨湖濱,有石磴百餘級,直通樓門,途中有坊,上題“南極潇湘”四字。

     此三級木造閣樓,四周飛檐,廣場前有數百斤大鼎及大銅缸,均為宋代古物。

     二樓内供奉着呂祖的神像。

     三樓則懸“嶽陽樓”的匾額。

     八扇丹紅大門上,刻有範仲淹《嶽陽樓記》全文,将洞庭湖千變萬幻的氣象,描寫得淋漓盡緻。

     嶽陽樓之擅名,不僅因其史迹多,實由于環湖特具形勝,登樓遠眺,洞庭湖景緻之美,盡入眼中。

     樓閣入門處,即镌有名詩人之大作。

     東有孟浩然的:“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 西有杜甫的:“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 想當年,建樓之初,呂洞賓曾三至此樓,并留詩一首,詩雲: 朝遊北海暮蒼梧,袖裡青蛇膽氣粗。

     三醉嶽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

     就為他留的這首詩,後人曾國荃特别又在右側建了個輔亭,名“三醉亭”。

    後又有人在左側建了個“梅仙亭”。

     以後有位名士窦君序,把這些前人詩文、史話全包涵進去,寫了一副長聯: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範希文兩字關心,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怆然淚下。

     請君試看,洞庭湖南極潇湘。

    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嶽州城東道岩疆,潴者、流者、崎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由嶽陽樓西望,巨浸中有一座孤山,形如十二螺髻,下則崇岡平阜,此乃道家第十一福地——君山。

     君山,一名湘山或洞庭山,在湖中,可望而不可及,所謂“君山一點望中青,湘女梳頭對明鏡”是也。

     李白曾有寫君山詩: 淡掃明湖開玉鏡, 丹青畫出是君山。

     君山特産名茶“毛尖”,可惜是貢品,隻有皇帝老倌和京中大員,才能享受,就是本地人,也難得一嘗。

     另有二妃祠與二妃墓,乃堯之兩女——娥皇、女英,一同嫁給舜為妃,死後封湘水為神,因此建廟奉祀。

     再說朱玉龍他們,到了嶽陽之後,各路人馬還沒到,老偷兒先期準備,包下了嶽陽所有的旅店,一切就緒後,沒事等人,閑得無聊,大家就天天去逛嶽陽樓,溜遍了三層樓,也看遍了所有的文章聯語,小慧這丫頭批評上了,道:“呂道人真無聊,八百裡洞庭,飛過來、飛過去,一個神仙誰在眼?範秀才更多事,五千年鄉國,什麼先,什麼後?萬國憂樂太關心!” 大夥聽了,哄堂大笑! 老學究眼尖,忽然發現島上的鐵殼艦隊,出現在洞庭湖,忙叫大家快看! 可不麼?島上的一十二艘鐵殼艦不但全來了,還有八艘自制的木艦呢,于是全下了樓,直奔碼頭,等到碼頭一看,領隊的竟是陸軍統領,太極劍陳長有! 他一見島主親迎,沒等船靠岸,就一個燕子飛雲縱,竄到岸上,忙向島主,行了大禮! 朱玉龍忙把他攙了起來,問道:“島上有誰來啦?” 陳長有道:“啟禀島主,除副島主留小部分護島外,三分之二的水陸兩軍全來了!” 這時有兩艘艦船已靠碼頭,頭一批上岸的居然是時玉镯與苛爾沁,還有兩位千夫長譚腿譚小飛同子母钺郝家駒。

     朱玉龍問時玉镯與苛爾沁道:“你們怎麼也來了?” 時玉镯道:“你出征,我們怎麼不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