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七章 美酒與教育,相得益彰

首頁
    些牛貼,從中吸取了不少的新知識和概念,也更加了解了古代卓越 軍事家和政治家們的得失,當然,有時候是一家之言,雖如此,可并非沒有道理。

     諸葛亮在曆史上牛,在演義裡更牛,所謂多智幾近妖的人物。

    但是,他卻缺少了更加長遠的戰略目光,還有他性格的短缺。

     作為臣子,很稱職,後期的諸葛亮,可以說是獨斷而專行,基本上,國家大事,諸葛亮一手把持。

    人事、經濟、 軍事各個方面,隻要丞相府裡定了,就成了決策,加上其性格謹慎,早年劉備隻有三千人馬的時候,他事必躬親,二十軍棍以上由他親自處理,在當時的階段,這樣的管理方式是比較合适的,加強了上下的交流,促進了團結。

    然而當他率領數十萬大兵北伐時,依然事必躬親,處理二十軍棍這樣的小事,多數芝麻綠豆大的小事都要他這位一國之相來親自審批,這算啥子?一國之相在于協調及統籌,若是後世那些跨國集團總裁要學他這樣,怕不到半個月就得吐血三升而死,更何況,你這麼做了,你手下的官員去幹啥?看你幹?那還要他們幹嗎? 說明了諸葛亮的思維模樣處于個人中小企業主管的模式,并沒有向大型企業流程進行合理轉變、分割授權的戰略眼光和勇氣,缺乏進取精神和與時俱進和調整自我的能力。

     “說好聽點叫事必躬親,說難聽一點,這叫抓權不放,手下的人得不到鍛煉,如何來進行接班,如何能進行實際操作之後發現錯誤糾正錯誤?”很是感慨地幹掉了杯中的酒,人無完人啊,若是劉備不那麼早死,想來,諸葛亮會有更大的施展空間,那是因為劉備采取的策略相當的成功,他文不成,武了不咋的,可他會看人,會用人,知道什麼不該自己插手,知道怎麼樣來協調下屬之間的關系,而這,恰好是諸葛亮所缺乏的一面,很重要的一面。

     李叔叔“啪!”一大巴掌拍在案幾上,吓得老子一抖酒嗆進喉嚨狂咳半天,啥人嘛,要吓得也得提前打聲招呼。

    别說是我,兩小王爺還有後邊那位在記錄的官員手中的筆管全被李叔叔吓的掉桌子上,都以為這位偉大的皇帝陛下發妖瘋了。

     李叔叔有點臉紅,幹笑兩聲算是歉意,擊掌長歎:“賢婿此解,老夫也得益甚多,快點快點,你必還有話說,一一與老夫道來,來人,再上一壇酒,今日你我翁婿不醉不歸。

    ”李叔叔是要打破沙鍋問到底了,得,今天咱就把你給忽悠圓了去,美酒,我所欲也,教育事業,亦是我的職業,既能飲美酒,又能調教人,此乃雙全美事也,哇哈哈哈,幹!哐,又是一杯宮庭玉液下肚。

    這玩意比較适合這樣豪爽的喝法,若是咱房府産的遺香醉,這麼十來杯下肚,不是因為酒精中毒而昏迷,就是跟李叔叔一起打着酒嗝,哼着小曲,光着膀子上房揭瓦不可—— “諸葛亮的謹慎求穩的性格,決定了他的用人策略,和其戰略戰術構想。

    六出祁山而求穩,用人而不明,隻能揮淚斬馬谡,也缺乏像嶽父大人您一樣的冒險精神,嶽父識人與用人同樣高出諸葛亮數籌。

    ”滋一口酒,順便拍一拍李叔叔的馬屁,李叔叔臉有些紅,很自滿地抿着長須,很受用的表現。

    嗯,繼讀:“像魏延曾經提出分兵的戰略,他卻一再的加以拒絕,就是因為他的性格所限,缺乏平衡好謹慎和适度冒險的分寸。

    如是分兵戰略成功,說不定,天下之三分,或又是另一種結局……同樣,缺乏這樣的冒險精神,盡量謹慎為先,造成了人材的流失……”也不知道說了多久,李叔叔也對于諸葛亮的用人和培養人材的手段表達了自己的見解,獲得了我與兩位在邊上啃着羊排的小王爺的一緻贊同,李叔叔也對大唐 軍事學院的建立于後備人材的培養作出一個明确的肯定,然後,什麼也記不住了,一睜開眼,已然是第二天早上,雞都叫了三遍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