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我丢桌上的書冊一瞧,往後一翻,眉頭都歡喜得揚了起來,自顧自地瞧了起來,不理咱?更好,本公子拿碗往宮女的手裡一遞,使個眼色,再來一碗,三五碗下肚,總算是差不多夠了,涼氣從裡散到外,伸了伸腿,舒服地靠在榻欄上哼哼,看得李叔叔屁股後頭站得端直的侍衛頭子趙昆一臉黑線,直朝本公子立眼角,我很仁慈地露了露了口整齊的白牙。
回給他一個和善的微笑,嗯,以德報怨嘛,咱不跟你計較,費那些精氣神,打了個飽嗝,拍着肚皮打量起四周來。
趙昆被我氣的,瞧他那臉子猙獰樣,兩眼珠子都綠了,若不是怕打擾到正專心緻志正在看房二版《三國演義》的李叔叔,瞧他那架勢,似乎氣得都想抽刀子剁人了,咱可不理你,小樣……舞槍弄棍的咱可不幹,那實在有辱斯文,有本事就跳上來跟本公子掰腕子,就憑咱那生裂獅虎的力道,嘿嘿嘿。
“蜀如此亡之,确乃憾事,若不是諸葛亮一意北伐耗盡了國力,姜維亦繼諸葛之志長年征伐……”李叔叔很是感慨地放下了手中的書稿,長歎道。
還好,李叔叔瞧書的時間短,總算把差點就打盹的我給驚醒了過來,趕緊坐了起來,應和着李叔叔的說法:“是啊,是啊……”
“哦?怎麼今日倒覺得老夫對了?平日裡頭,每個人物你小子都要跟我争個透底。
該不是,有什麼要求老夫的吧?”李叔叔笑眯眯地盯着我瞧。
手中的團扇悠然地搖着。
“嘿嘿嘿,哪有,後主确實是個樂不思蜀之人,若不如此,蜀何能安?其命何能保全?”咱不跟你争,本來劉禅就不是真笨,咱的房二版《三國演義》可是秉着公正公平的原則而寫。
當然,既突顯了諸葛亮智多幾近妖的原著精神,也對周瑜和曹操作出了正面的評價,不像羅大大版的《三國演義》除了對蜀漢多作正面贊揚之外,對旁人卻諸多打壓。
光是諸葛亮的幾把火、空城計、草船借箭、舌戰群儒,嗯,這可是正宗的舌戰群儒,不像程叔叔那盜版貨,等等一系列的智計,看得李叔叔也對這位諸葛先生的才情很是感慨。
特别是哭周郎時,李叔叔亦黯然失色。
久久不言。
坦言周郎因疾早逝,為吳國之憾事。
而千裡走單騎的關羽,喝斷長闆橋的張飛,七十能斬夏候的黃忠,殺得曹操割須棄袍的錦馬超,一身是膽、七進七出單騎救主的趙子龍,更是讓李叔叔贊歎不已,言此方乃良将爾。
就算是中了諸葛遺計身死的魏延,李叔叔也不由得低歎一聲:“諸葛遺計雖妙,卻斷了自家臂膀……”咱也算是按照個人的喜好,為三國之中自己所喜愛的一些人物進行了正名。
劉禅繼位初期也确實聽從父親的遺命,“政事無巨細,鹹決于亮”,放權給諸葛亮處理軍政大事。
随着劉禅對軍國治理的深入了解,開始對諸葛亮窮兵黩武的進行獨力北伐導緻國力衰退的政策看法有分歧,可是基于劉備訂立的北伐統一中國恢複漢朝宗師室的既定政策和諸葛亮在國内的崇高威望,劉禅在諸葛亮主政期間,以團結為重,全力支持諸葛亮的北伐——
相對緩解了諸葛亮北伐帶來的耗損。
對于繼承了諸葛亮職務的姜維也諸多制衡,嚴重地拖慢了北伐的進度,這對于經濟财力及人員大幅衰退的蜀國,卻是一個複蘇的契機。
可是由于劉禅對軍隊沒有可靠的控制權,不敢對主張急于北伐的軍方将領姜維等太過壓迫,導緻戰略方針混亂,魏國趁機而動,出奇兵,終是滅蜀。
然其與司馬昭的對答,更是留下了“此間樂,不思蜀”的名句。
讓司馬昭留下了我無憂矣的好印象,不但成功地保住了性命也使得日後司馬昭對其消除了戒心。
“唔,老夫亦以為然也,後主劉禅雖非雄主,卻也算是一位守成之君,怎乃司馬逼人爾……”李叔叔拈須朗笑道:“司馬一家,果然非凡人物,可是,三代之後,再無人矣……”
眉間,沾染上了憂色,概歎一聲,也不知道是不是觸動了他的心事,想起了現下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