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後世的廣大群衆們都是被某個惡意地、喜好斷章取義地所謂儒學大師給耍了,《論語憲問》裡的真實意思是這樣地:有一天,有個鼻青臉腫的青年人連滾帶爬地竄進了孔老二家的後院,遇上了正在曬太陽打瞌睡的孔老二,孔老二被自己弟子的狼狽樣給吓了一跳,就問他發生了什麼事?
這位弟子很是洋洋得意地道:“師尊,剛才有人打我了,可是我并沒有還手,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教養,用我的品德與羞死他,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老師,您說弟子以德報怨之舉做得對不?”
孔老二給氣的皆時就七竅生煙,直接挽起袖子就把這個弟子痛打了一頓,一面打,一面罵:“老夫讓你以德報怨,來,老夫瞧你拿啥來回報為師,你不是說要以德報怨嗎?報啊,為師看你咋報……”直接揍人揍到一身臭汗,神請氣爽為止,孔老二滿意她收了手,清清嗓子,很是正人君子地闆起了一副師長的臉孔道:“那我問你,你拿什麼來報德?少給為師放屁!你分明就是打不過别人,來我跟前狡辯。
告訴你,給為師好好聽着,别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别人。
可現在别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打不過,就拿起闆磚飛他,打悶棍要石灰都成,就是少給我說什麼以德報怨的屁話!不然,為師見你一次打一次!明白嗎?!”
看!就因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話,剛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後世人民群衆所認知的那個溫婉賢良的受氣包形象。
所以,自從被某位儒學大師給忽悠了天下百姓以後,與西方文化相比,東方文明就被曲解為是謙遜堅忍的,同樣是被人欺負,西方的帶頭大哥耶稣在聖經裡就叫嚣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小弟們!别人瞪了你一眼,你就要瞪回去。
别人咬了你一口,你就要咬回來!而東方呢?也就是天竺那幫子外來貨,佛家的精神領袖釋迦牟尼說的:“我不入地獄。
誰入地獄?”一副逆來順受的樣子。
而且他可不是說說而已的,大鷹來欺負他,要吃他地肉,他也真從自己身上一刀刀幫大鷹割下肉來,嗯,很以德報怨的典型。
典型得變态了,應該作為反面教材來批評才對得起情性剛烈,嫉惡如仇,噬齒必報的華夏先民。
所以。
我對于天竺地外國體系宗教的反感就由此而來。
而孔老二的這句話為什麼會被别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還是當時封建統治者的需要,他們的心思,無外子就是要信仰孔子的萬千民衆成為“以德抱怨”地順民,隻有“以德抱怨”的民衆。
才會老老實實地服從他們的剝削和壓迫。
我們再來看看影響吧,孔老先生這句被曲解了地“以德抱怨”,在中國文化史上起的壓迫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
”皇帝殘暴。
我們要“以德抱怨”,地主剝割,我們要“以德抱怨”,八國朕軍都打到北京了,還是要“以德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稱臣,要想盡一切辦法彰現自己的“德”,要“量中華之物力。
結大國之歡心…”就是沒想過反抗。
試想,如果中國的文化裡。
沒有這種把正确地思想東篡西改來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惡習,如果孔子這句原話沒有被刻意地曲解成這樣子,我們中國人會養成這樣一種懦弱的思維慣性嗎?有人說西方人的骨子裡本性是根性,而東方人地骨子裡的本性是羊性,不知道躺在棺材裡的孔老二是不是會氣的三屍神暴跳。
是什麼原因讓我們變成了這樣?如果我們從古以來信奉的是西方那種“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訓誡,近代史上的中國,會給世界留下那麼一個任人魚肉的印象嗎?
漢代雖然獨尊儒學,但是他們理解先賢,結合實際,不曲解,不像後世的朝代自傲得近子自卑。
那時代地大漢就像是一頭叢林之王,凜然不可侵犯。
而唐代,各族大融合的大時代,這時候,儒家文化對于華夏民族地影響正是降到了最低的時候,同樣,大唐骨子裡的野性就像一頭四處挑釁的惡虎,比之漢時還要兇殘。
這個時代的華夏民族骨子裡頭的血性依舊沒有消亡。
直到了數百年後……呸!想起來就覺得惡心,恨不得打殘那些個曲解先賢典故的小白們。
眼前就有倆個。
整句話全讀出來之後意思,再加上本公子添油加醋的一番解釋之後,朝堂之上的氣氛變得活躍了起來,至于一幹老兵痞樂得者笑話,李叔叔也一個勁她理個胡須,很是悠然自得地模樣,看來,我的解釋很合李叔叔的胃口。
這下好了,倆位儒學吊人實在尴尬,站在那呆楞楞地,吭哧半天放不出個屁來,最終的結果,以孔穎達和長孔陰人的完敗而告終,本公子很是謙虛地謝過了二位失敗者的精彩指教。
“陛下,老臣仍然認為房大人朝堂之上的無禮舉動應該按律治罪!”孔老頭惱羞成怒之下,揪着我剛才犯的小錯誤不放。
“孔老卿家,房小聊家年紀尚小,偶有冒犯之舉,也不是甚子大事,不過……”李叔叔和顔悅色地哄着孔老頭,然後扭臉朝我很嚴肅的咳嗽了兩聲:“若有再把,必按律責罰,你可知錯?!”
李叔叔這是在給我打掩護,趕緊向孔老頭賠禮道歉,一口一個老大人的喊得甜實得緊,聽得孔老頭沒法子跟咱一小年經生氣,有了數聲,方悻悻然地退回了榻位上蹲坐起。
至于長孫陰人,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