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三和邊五話别,他們一直送我們出門口,我一直捧着那隻木盒,上了車,将木盒放在身邊。
我一面駕着車,一面仍在思索着,白素看來也在想,她忽然講了一句:“林子淵的妻子,是一個極重要的關鍵人物!”
白素的想法,和我的想法一樣。
我另外又想到了一點:“你父親一定相信那個林伯駿還會來買這塊木炭,所以他才要我們先買下來!”
白素道:“他為什麼這樣肯定?”我陡地想起來:“會不會這個林伯駿,根本是商場上的名人?而我們卻不知道?”白素點頭道:“大有可能,我們回去,查一查南洋華僑的名人錄,看看是不是有這個人!如果有這個人,我們可以主動和他聯絡!”
我道:“我想在他的身上,得到多一點當年四叔到句容縣去耽擱了一個月的資料!”
白素道:“當然,至少他曾主動想要這塊木炭,隻不過他不知道代價如此之高!”
我同意白素的說法,一到家中,我立時到書房,找出了一本華僑人名錄來查,看看是不是有林伯駿這個名字。
一查之下,我不禁暗叫了一聲慚愧!
名人錄中,不但有林伯駿的名字,而且所占的篇幅還相當多,其中自然有不少恭維的言語,這一類“名人錄”,大都是這樣的。
我删去其中一些無關緊要的,将“名人錄”中所載,林伯駿的小傳,抄在下面。
因為在整個故事之中,林伯駿這個人,所占的地位,相當重要。
林伯駿的小傳如下:“林伯駿,一九四○年生于中國江蘇省句容縣,自幼喪父,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其太夫人攜帶來汶萊。
林君勤懇好學,自修不辍,初在林場中擔任小工,由于勤奮向上,開始經營林場之後,業務日見發展,到七十年代初,已擁有林場多處,并在世界紙業危機之際,眼光獨到,設立大規模紙漿廠,供應各地造紙廠原料,業務開展蓬勃,為汶萊地區華僑首領,熱心公益,樂善好施,人皆稱頌。
”
我一查到林伯駿的小傳,立時叫白素來看:“看,他是汶萊的紙業钜子!”
白素看了看這本名人錄出版的日期,那是一年前出版的。
白素皺着眉:“奇怪,當年,他沒有那麼多黃金來換這塊木炭,如今看來,他應該巳經有能力了,為什麼他不主動去找四嬸?”我攤了攤手:“不知道,或許另有原因。
我們已經找到了這個人,這個人對這塊木炭有興趣,這一點十分重要!”
白素笑起來:“那你想怎樣?到汶萊去,同他兜售這塊木炭?”想到做上門兜售的買賣,我不免覺得有點尴尬,但是這塊木炭,當年林伯駿為什麼想得到它呢?還有種種許多疑問,似乎全要落在他身上求解答,看來,非去見他一次不可。
在我猶豫期間,白素道:“或者,我們先打一封電報給他,看看他有什麼反應?”我點頭道:“也好!反正我不善于做買賣,上門兜售,相當尴尬!”
我一面說,一面已攤開了紙,根據“名人錄”上,林伯駿辦事處的地址,寫了一封簡短的電報。
電報很簡單,隻是說,若幹年前,他有興趣的一塊木炭,因為價格太高,他未能到手,如今這塊木炭在我的手中,如果他有興趣,請和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