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部林子淵的經曆
接下來的日子之中,我們這一群人,幾乎廢寝忘食,在和林子淵交談。
雖然國語注音,是一種好的交談辦法,但是我們首先要弄清四十個注音字母的波形,而且每一個字的注音字母,數字不同,林子淵平時所操的可能不是标準國語,有很多情形,要推敲決定,最後還要問他是,或不,才能決定。
所以,花費的時間相當多。
在開始的時候,一天,隻能交談十來句話,而且是極簡單的話。
到後來,漸漸純熟了,可以交談的,就多了起來,比較複雜的語句,也可以表達出來。
前後,我們一共花了将近五個月的時間,在這五個月之中,我們都住在陳長青家的地闆上,不理發、不剃須,每個人都成了野人。
有時候,當我們睡着的時候,記錄筆會自行振動,寫下波形。
在這五個月之中,記錄紙用了一卷又一卷,也是在人類語言所能領悟的能力之外。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靈”可以聽到人的語言,但“靈”無形無質,根本沒有耳朵,如何聽?但是“靈”又的确可以聽得到,所以,在語言的表達上,明知“聽”字絕不适合,但也隻好用這個字,因為并沒有另一個字,可以表示根木沒有聽覺器官的聽!
這隻不過是例子之一,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總之我在叙述之際,盡量使人看得懂就是。
首先,是我的問題:“林先生,你在木炭中?”
“是的,很久了,自從我一進入,就無法離開,放我出來!”
我苦笑:“我們很不明白你的情形,在木炭裡面?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情形?我們如何才能放你出來?”
“在木炭裡,就是在木炭裡,像人在空氣當中一樣,我隻是出不來,我要出來!”
“怎樣才可以令你出來呢?将木炭打碎?”
“不!不!不要将木炭打碎,打碎了,我會變得在其中的一片碎片之中!”
“你的意思是,即使将之打得最碎最碎,你還是在木炭之中?即使是小到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微粒,你也可以在其中?”
“是!”
我苦笑:“這對你來說,不是更糟糕了麼?”
短暫的沉默:“不見得更壞,對我來說,大、小,完全一樣!”
(這一點,我們無法了解,何以“大”、“小”會是一樣的呢?)
“那麼,請你告訴我,我們應該如何做?”
“我不知道!”
(他自己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做,才能使他離開木炭,這真是怪異莫名。
)
我很審慎:“會不會你進入了木炭之後,根本就不能離開了?”
“不!不!一定可以的,玉聲公進入了一株樹之後,他離開了。
”
“他是怎麼離開的?”
相當長時間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