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由認為,薩拉星文明對自身星球的考察遠遠落後于他們的紡織工業。
因為“薩拉”一詞在薩拉語裡的意思就是“錦緞”,薩拉人用最先發展起來的紡織産品命名了他們所居住的行星。
從表面上看起來,薩拉星與地球别無二緻,距離恒星不遠不近,溫度适宜不高不低,總之諸如此類,具備了産生人類型智慧生物的各種條件。
因此當星河第一次踏上薩拉星的時候,他覺得似乎回到了自己剛剛離别的家鄉。
到處風景宜人,陽光燦爛,在繁華的都市街衢裡,流溢着熙攘的人群,相互訴說着在整個星球普及推廣已久的世界語——薩拉語。
但是很快,星河的這種認同感就被親眼目睹的現實所打碎,因為他看到了薩拉星的水體。
紅綠藍黃五彩缤紛的湖泊,棕青橙紫五光十色的河流,以及各種顔色的雨水、雪花、冰淩、霧氣……形形色色,不勝枚舉。
最後,星河終于看到了薩拉星的大海。
這可真是一片名符其實的牛奶海。
星河在心裡思忖道。
乳白色的液面在陽光的照射之下,反射着潔白耀眼的眩目光芒。
五顔六色的水體!
早在一個世紀以前,地球人類便與薩拉星文明取得了聯系。
當所有的外交禮儀都徹底進行完畢之後,最後剩下的文化交流領域就隻有自然科學研究了。
衆所周知,兩顆星球上的文明具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科學體系。
在星河看來,在表征物質結構和變化的化學方面,這一點尤為明顯。
薩拉星幾乎沒有無色透明的水體,這已經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但是,沒有任何理由證明,薩拉星上的水不是純淨水。
所有的分析都表明,“薩拉水”的組成也是雙氫單氧,化學式絕對也是h2o;此外還有許多與“地球水”完全一緻的共性特征:水分子是非直線型的;由于氧原子的電負性大于氫原子,因此o—h鍵是極性鍵,水分子對外顯出極性;等等等等。
但是,一個不争的事實是,這裡的水就是會呈現出無數種多姿多彩的顔色。
薩拉自然科學家對此的解釋是氧原子的種類不同。
可是,按照地球化學家和物理學家的認真分析研究,認為這些氧原子沒有絲毫不同。
但是薩拉自然科學家不同意,他們認為其表面特征——顔色——就是區别。
這時地球哲學家站出來幫忙辯解說,表面特征決定于内在本質,正因為生理結構的不同才決定了不同人種的膚色,比如我們人類。
可思維方式決定着科學研究,薩拉社會科學家有力地反駁說,你們地球上每個人的腦構造都是相同的,可為什麼産生的思想卻不同呢?
一百年來争吵不休。
現在,人類的使者星河來了。
之所以派他來是因為他是目前全球最有希望榮獲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而他之所以有可能獲此殊榮又正是因為他即将前往薩拉星進行科學考察。
當然星河此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在揭示彩色水體結構的同時檢驗其純潔性,如果獲得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