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弱點

首頁
    吸附的厚厚塵埃覆蓋了你聖潔的身軀,來自你身心内外的激動和重創反複體現着自然規律的冷漠與無情,在億萬年的歲月裡終于凝聚成後來人類手中那張褪色的月質年代表。

     你像一位睡美人一樣一睡就是許多億年,在你的鄰家院落那裡衍生出無數有關美女與野獸的傳說,直到為了追尋這些傳說他們一次次朝你緩緩走來。

     然後呢?故事完了嗎? 當然沒有,但那已不是“圖靈”号所能目睹的景象,隻不過星河預知了它悲傷的結局。

     永不停息的自轉使地球日趨倦怠,他的速度随着時間逐漸流逝,數億年來的穩定婚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月球一天天悄然離去,愛人同志的忠貞正在動搖。

    看遠一些,4億年前地月距離僅為現有距離的一半;看近一些,7千萬年來她一直在以94.5厘米的年速遠離地球。

     列一個簡單的方程就可以解出,隻要時間參數的定義域足夠寬廣,這種倒退就有一個極限。

    在那一處空間坐标,月球開始與地球像陀螺般地相互旋轉。

    它們将不分主次,分庭抗禮,仿佛舞池中和諧旋轉的一對高大和嬌小的伴侶。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人能夠判斷,地球與月球究竟是血緣母子、孿生兄弟還是一對偶然邂逅的相知情侶。

     在經典的月球形成理論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始自喬治"達爾文的“潮汐分裂說”、格斯騰孔提出并由阿爾文極力推廣的“俘獲說”以及在現代太陽系起源學派中最有影響的“共同形成說”等諸多假說,可是無論那種假說都沒能良好完整地向我們講清月球的誕生:無論是46億年前同源的星雲襁褓,還是驚天駭地的抛射後留下的太平洋,都難以解釋清楚這樣一個事實——無論月岩月壤,化驗分析的數據都顯出了與地球的截然不同,地球鐵富矽稀,月球則正好相反,卻盛産地球稀有的钛礦;“俘獲說”曾經也有它緻命的弱點,假如真有一位誤入太陽系的過客,主人的引力應遠勝于仆婢,她如何會戀戀不舍地留在這顆藍色行星的上空? 那麼如今,“月球一站”的新發現是不是可以給這些假說來一次徹底的清算? 那就姑且讓我們認為他們是戀人吧——一對跨越了億萬光年相聚在此的戀人。

     運動并沒有止息,任何和諧的建立都意味着這種狀态最終将被打破:地球再次将月球慢慢地拉近、拉近、拉近……如果說剛才還是布魯斯舞裡暧昧的之字盤旋,現在則是探戈勁曲中潇灑的大王子步了。

     然後呢?它們相撞嗎? 決不會。

    當月球一但步入潮汐力大于引力的洛希半徑之内,地球巨大的潮汐力就将無情地把這位昔日戀人狠狠撕碎,形成一道五彩缤紛、美麗壯觀的巨大光環…… 因此,即使人們永遠也不去探查月球的内部,仍有可能在一個理論上的未來日子裡,看到那分崩離析的文明碎塊。

     無論月球與地球的告别速度增長到何種程度,也不會比她告别“圖靈”号的速度更快。

    月球正在遠去,對于“圖靈”号來說,它們很快就會互相成為昊宇中一個毫不起眼的天體亮點。

    “月海”的反照率相對較低,因此美麗的月神面龐正在變得日益黝黑,不過這也使得好幾處閃爍的光芒顯得更為耀眼,仿佛是一畦畦一束束為“圖靈”号送行的鮮花在迎風怒放,此起彼伏,蔚為壯觀。

     那是一些以環形山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亮帶,這些長寬明暗各不相同的美麗輻射紋幾乎以筆直的方向穿過山系、月海和環形山。

    她的成因曾衆說紛纭,隕石撞擊在沒有大氣的月表可以使那些高溫的碎塊遠濺塵寰,同時還有緣自火山爆發時熾烈的岩漿噴射,沒有風的活動也有可能使這些不同成因的塵埃像文明本身一樣等距等速地四處飛散。

     “這是一個已經逝去的文明。

    ”星河望别正在越來越小的月球,低下頭來把玩手中那張镌片的複制品。

    “它與我們交肩錯過。

    ” 是的,他們與我們交肩錯過。

    目前人類所找到的唯一完整證明,隻有這張飽含着笑容的镌片。

    那笑容将永不消失,那笑容将亘古長在,那笑容将跨越永恒。

     【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