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看《孔子》

首頁
    陳的情況下,主人公就爽死了,這是不合邏輯的。

    在理想刻畫的不夠成功的情況下,這是毫無人性光環的橋段,放到現代電影裡,就好比領導家被火燒了,領導的秘書沖進火海,救出了一本毛澤東文選,出來一看隻救出了上卷,于是又沖了進去,又救出一本,出來一看媽的原來不是上下卷,自己救出的是一本中卷,于是明知道房子要塌了自己不行了,又沖了進去,然後房子就塌了他就死了。

    作為觀衆,你認為你能哭麼。

    周迅的出場完全是因為制片方認為要加一個女人才能豐富電影,周迅扮演的南子對着孔子調情半天,但是子光曰不日,急死我了。

    最後南子的結局是不知道為什麼被射死。

     我給孔子打出了兩分,首先,為了周潤發之前在《阿郎的故事》中的精彩演出,鼓勵這部電影一分,我想周潤發的不哭不是人理論用在《阿郎的故事》中是成立的。

    最後,因為導演是女性,也鼓勵一分。

    但是不得不說,無論是《孔子》或者另外一位女導演的《我是劉躍進》,這兩位女性導演對于非情感類電影,尤其是比較龐雜的電影的把握能力都比較差,我不是特别理解他們為什麼不去拍一些愛情電影或者生活電影,這是女導演的長項,類似張艾嘉的《心動》和許鞍華的《天水圍的日與夜》都是女導演的好電影。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自己。

     今天我去看了《孔子》,在進場之前,我又離場了,是因為我要看清楚我究竟坐在哪裡,免得一進去以後打擾到别人。

    一進場我就後悔了,電影院裡不到十人,座位基本是自助的。

    在中國的古代,産生了一堆的子,雖然他們今天曰的和昨天曰的甚至還會自相矛盾,他們的意義不在于他們說的足夠好,而在于他們說的足夠多,各個時空的政客們各取所需,或推崇或批判。

    孔子就是裡面最富有代表意義的一位。

    說實話,我一直不覺得這些古代題材有什麼拍成電影的必要,從電影的角度,類似的電影從誕生的一瞬間做的就是最反電影的事情,那就是扼殺想象力。

    但你要真說中國這些古代大片沒有想象力吧,也不一定,編劇們經常創造出非常反曆史的橋段,所以這本身是非常糾結的一件事情。

    之所以中國的大片大多數都要拍古代著名人物或者故事,源于制片方投資方沒有什麼安全感,他們覺得投了大錢,要完全建立在靠編劇導演創造出來的故事上不大靠譜,而偶然有導演同時擁有了巨大投資和自由創造的權利之後,拍出來的電影居然更加差。

    這一切,擰成了中國大片的悲劇史。

    至于周潤發說,看完電影不哭的都不是人,我相信這是他的錯覺,一定是在内部的看片會上,制片方都哭了。

    制片方哭的是,這得要拉多少的中小學生政府機關包場才能保本啊。

    我們抛去一切政治的因素,從電影的本身看這部電影,這是一部失敗的電影。

    電影裡的說教毫無感染力,孔子一邊在電影裡說禮說仁的時候,我邊上那人還用手機大聲聊了十分鐘的天,裡面的戰争如同兒戲,魯國國力不濟 最後,我想說,《孔子》這部電影,無論從拍攝意義,商業利潤,藝術追求,電影探索,教育啟蒙,警世感人,視聽震撼,娛樂消遣,記錄曆史等任何一個角度,都沒有存在的必要,是一部完全可以抹去的電影。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