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7日在批判劉紹棠大會上的發言
青年發表作品是好事。
沒有青年作家的社會,不會是可愛的社會。
國民黨殺害許多青年作家,所以國民黨極其可恨。
青年作家給文藝帶來青春。
青年作家是文藝發展的希望所在。
沒有青年作家的花園必會不久變為荒地。
沒有兒女的夫婦,在舊社會裡叫作老絕戶;在新社會裡,這已不是什麼可發愁的事。
但是,沒有青年作家,使作家協會成了老絕戶,的确是嚴重的問題。
青年發表作品也可能是不好的事,假若這叫青年變得趾高氣揚,目空一世,什麼地方都擺不下他,最後隻好排在右派分子的隊伍裡!
青年發表作品,這麼看來,有好處,也可能有壞處。
這就要看青年作家的态度如何了。
熱愛社會主義的青年作家,知道怎麼自重;不熱愛社會主義的,會自暴自棄。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在資本主義國家裡,一個青年而想發表作品,真是千難萬難的事。
一個無名的青年,連個代理人也找不到,沒有代理人而想賣稿子,隻能到處碰壁。
在我們的社會裡呢,編輯部退還青年的稿子而沒給注上意見,青年就來信質問。
我們的社會制度的優越,使青年發表作品沒有很大的困難。
青年作家應當認清這一點,從而熱愛我們的社會制度。
這麼一來,我們就會越發自重,努力進修。
反之,看見自己的稿子發表出來,而完全歸功于自己的天才,就不但不感謝我們的好制度,和領導我們培養我們的黨,反而一來二去會不滿意黨的領導,反對社會主義了。
在資本主義國家,因為出版事業由資本家操縱,不知埋沒了多少有天才的青年。
在我們的社會裡,文藝事業是由黨領導的,每一個天才幼苗都得到雨露的滋潤,希望它開花結果。
我們的青年作家幸福呢?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的青年作家幸福呢?我請在座的青年自己判斷。
社會制度不同,對作家的要求也就不同。
資本主義國家的出版家,要求作家給他賺錢。
社會主義國家要求作家為人民服務。
對作家的要求不同,作家們的前途也就不同。
在資本主義國家,作家既是資本家的搖錢樹,他就隻有兩條路好走,一條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創作,不聽出版家的指揮,甯可餓死,也不低頭。
走這條路的也就真有餓死的,他們的著作永遠沒有印出來過。
另一條路是按照出版家的意思和市場的需要去創作。
這種作品跟西洋婦女的帽子一樣,力求花樣翻新,過幾天便被扔掉。
作品成為商品,作家隻好放棄理想,但求多賣,不管提高。
在咱們的社會制度下,對作家的要求既是為人民服務,作家就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
因此,作家因藝術的實踐,必定時時嚴格要求自己,在藝術上與思想上有所進步。
這樣,社會主義制度對作家的要求恰好足以使作家逐步提高,有出息的作家會逐漸成為有最崇高理想的思想家與藝術家。
這兩種要求與其結果,哪個好哪個壞,我也請朋友們自己判斷。
在這裡,我要補充一點:也許有人要問,資本主義國家對作家的要求既是那樣,為什麼也出現相當好的作品呢?這須由兩方面回答:一方面是假若那些能夠寫出相當好的作品的作家而能得到更多的、像我們所能得到的鼓勵與領導,他們的成就,特别是在思想上,一定會更大一些。
可惜,他們所得到的不是領導與鼓勵,而是出版家與代理人等的控制與剝削,他們的才能便受到限制,不能盡量發揮。
他們的思想是混亂的,有時候進步,有時候後退,不能始終一緻,堅持真理。
他們的社會制度限制住他們的發展。
另一方面,他們的相當好的作品,雖然不盡合乎出版家的要求,可是估計可能受到人民的喜愛,出版家也就不能不看在利潤的面上印行他們的作品。
由上面這點補充就可以看出來誰有自由,誰沒有自由。
文藝界右派分子以為我們沒有創作自由。
我要問:是被資本家控制着剝削着的作家才算有自由嗎?是因為迎合出版家與代理人的趣味,而寫些不三不四的戀愛或偵探故事以求一飽的作家才算有自由嗎?是寫作了一輩子,也不敢說一句比較進步的話的作家才算有自由嗎?假若這算自由,自由這個高貴的名詞便一文不值了。
争取這樣自由的作家難道不是胡塗蟲麼?
右派分子會說:不,不是争取這種自由,而是争取作家愛寫什麼就寫什麼。
看,資本主義國家出的文藝作品多麼花哨呀。
好,讓我們看看怎麼花哨吧。
以美國來說,銷路最廣的作品大約有三種:戀愛小說,偵探小說和電影故事。
戀愛小說大多數隻寫到結婚為止,因為結婚以後,問題就太實際,不那麼浪漫了。
偵探小說呢,誰都知道,隻憑一點技巧,故作疑陣,在末一頁才說出來殺人的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