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戰争的關系,家鄉的房屋也燒毀了,但還有一些書殘留下來。德國雷克拉姆出版社的“歌德”散落在地上。我把紙片拾起來,一頁一頁地攏齊整好。
我不知怎地拿起一紙路易賽皇後的信讀起來。
BesterVater,mitunsistesaus,wennauchnichtfürimmer,dochfürjetzt.
這樣開頭的文章讀起來催人淚下。
Gewisswirdesbesserwerden:dasverbürgtderGlaubeandasVollkommensteWesen,AbereskannnurgutwerdeninderWeltdurchdieguten……
而皇後的信的好的地方還并不是在這裡。
GemwerdenSie,lieberVater,hoeren,dassdasUnglück,welchesunsgetroffen,inunserehelichesLebennichteingedrungenist,Vielmehrdaselbebefestigtundunsnochweitergemachthat.DerK?nig,derbesteMensch,istgütigerundliebevolleralsje.OftglaubeichihmdenLiebhaber,denBrautigamzusehen.
這裡開始了女王的心情。她思念父親,深深思念王子弗列茨和威廉,細心表達戰争時期所無法得到的安甯。這裡所見到的對王子等人的心情,使我流淚。德國人不斷地贊賞皇後是不無道理的。我在中學時讀此内容深受感動,如今再讀,不禁更加對皇後所處的境遇和她的堅強産生敬愛之意。
我家其他的東西已是非常少了。經過多少遍的事變,舊物差不多沒有了。眺望着廢舊的園中的一棵梧桐樹,也看到了我這樣的沒落小地主的現實。我好不容易再次抱有希望,但我的父親卻顯得很可憐。
我曾有一時真正進入老人的同伴之中,對舊時的事物加以贊歎,同時開始學習作古文、古辭,這實在是一條歧路。又新先生逝世後放出話來,文化等物品方面的散亂怎麼都行,而人類生存所必要的文化和人類的美、藝術是不會消亡的東西。我們故鄉的先輩吳稚晖老青年認為舊事物是應投入糞坑的東西,将來需要時仍可拿出來用,但其氣味不可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