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第五春。有挂錫于平安講大乘義林章。而欲令學者蹈足于中道之正路焉。嗟呼斯講也豈易辨哉。至論其中道之正路。芒乎忘疇畦于有無也。然挽近他家之講學多以易易言之。以故但數其名相。談其玄者蓋鮮有之矣。修多羅有之。如師子王晨朝出穴。頻申欠呿發聲震吼。是為十一事。一為欲壞實非師子詐作師子故。二為欲試自身力故。三為欲令住處淨故。四為諸子知處所故。五為令群輩無怖心故。六為眼者得覺悟故。七為一切放逸諸獸不遊逸故。八為諸獸來依附故。九為欲調大香象故。十為教告諸子息故。十一為欲莊嚴自眷屬故。我今所講說亦複爾。一為欲壞實心非大乘口唱大乘故。二為欲試自學力故。三為欲令心地淨故。四為門弟子知我心地故。五為聽衆無退心故。六為懈怠者生勤勇故。七為一切不實學者不膚受故。八為諸好學者來依學故。九為欲調大強嗷起執著者故。十為教告諸弟子故。十一為欲莊嚴我門學者故。一切蔽塞中道學者聞我講說。則蓁棘自辟得骎骎古學之正路焉故。今聊記所講說。以題目師子頻伸鈔而已。乃今且以所以題者書之筴端雲爾。南都諸大寺留學法相大乘沙門基辨。謹書于平安城第五橋鹽竈邊之客舍。
附言。
一斯書于南京諸大寺見數多本。文字脫落錯亂寫誤。其品非一。皆以疏筆草書所緻誤謬也。餘于南京諸大寺見兩本。其一置題雲大乘法苑林章大乘基撰。阙義一字。又有一本如現本。其後在興福寺頗見數本。置題非一二差。或雲大乘法苑林第一。阙義章卷三字。或雲法苑義林章。阙大乘字。或雲大乘法苑章。阙義林二字。不知何是。今所講注由現梓行本。是亦南京所藏一本而已。
一撰号亦複爾。但雲基撰。或雲大乘基撰。或雲沙門基撰。現梓行本亦是一本也。一篇目有無其品非一。現本初所記其言非虛。今就一一有篇目本而已。此篇目中第五所載二十七賢章。往古别行非義林中。又有此中攝本。恐後人加入欤。
慈恩末資釋基敬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