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乘藥能所造。
所造一一皆悉如米粒大。
更相遍故(雲雲)非如麨稻末尼等聚者。
彰更相涉入遍一切處義。
若如惡義聚不可言更相涉入也。
【章】又此有三等。
秋篠曰。
又此者。
即指上文俱時而有互不相離之文。
今雲。
此釋實爾。
明有三不相離也。
唯識演秘曰。
案于瑜伽六十五。
有三種不相離(雲雲)
【章】一同處等者六十五文說一同處二相雜三和雜。
演秘文雲一一處二相雜。
三和合。
今此文雲同處和雜相雜。
雖有達義無乖。
演秘釋一處不相離雲。
諸大種及所造色同住一處。
能造所造更互相望。
大小量等涉入不相障礙。
處所無異名為同處。
無别極微二處而住名不相離。
且如一眼七物相望互相涉入。
同一處住。
謂眼身根色香味觸能造地大。
七各極微同一處也。
二和雜。
秘中雲相雜。
彼釋雲。
如一眼根有多極微。
一根微處。
七物同住以此七物對彼七物。
雖非同處。
然相和雜。
鄰近而住。
名之為相。
七七各别名之為雜。
無間隔故名不相雜(雲雲)三相雜。
秘中雲和合。
彼釋曰。
又若有聚或麻豆等為諸膠蜜等。
之所攝持和合一聚。
然不相涉入。
複是異大所造。
異聚相望故名為和合。
不相離者。
無間隔(雲雲)今雲。
秘釋同處義意相分。
相雜與和合其釋未痛快也。
倫記所釋二與三相分尤易解了。
後學由是應解。
倫記雲。
自類大造與餘類大造。
更相涉入雲相雜也。
和合不相離異類和合。
若先有長養大造處。
後來長養大造雖别能涉入。
此雲和合。
又先異熟大造。
後長養大造來涉入亦名和合(雲雲)。
【章】又瑜伽第三等答中大文第二明二不相離。
彼文曰。
又不離有二種。
一同處不相離。
謂大種極微與色香味觸等。
于無根處有離根者。
于有根處有有根者。
是名同處不相離。
二和雜不相離。
謂即此大種極微與餘聚集能造所造色處俱故。
是名和雜不相離(已上論文)伽抄所釋與此章意全同。
【章】同處不相離者如一等答中第三章主釋二不相離。
此有二說。
初第一說。
複第二說。
初說之中有二文。
初就無根色釋。
後釋有根色同處。
如一離根等下初文也。
章現本作如一眼根字誤。
對法疏作離根為正。
秋篠所覽本作離根。
而示秘雲。
此文初标無根色。
(雲雲)
【章】阿拏色者标一聚體。
謂眼所見最微者也。
四大阿拏等下。
明一聚中聚集物。
阿拏者。
舊雲阿耨。
俱舍光記雲。
梵雲阿菟。
此名微眼見色中最微細也(雲雲)七極微成微。
此七微名阿菟。
菟拏二字音相通也。
雜心論二雲。
色之至細極于一微。
故說一微為色分齊。
同論頌曰。
七微成阿耨。
七轉成銅塵及水菟羊塵(銅塵者。
新俱舍雲。
積微至七為一金塵雲雲。
舊俱舍雲鐵塵。
光法師釋雲。
金銀銅鐵總名為金。
所以諸文不同者。
皆為一塵。
于金中往來不障。
故名金塵。
雲雲)當知從七起(已上頌)彼自釋雲。
七極微成一阿耨。
彼是最細色。
天眼能見。
及菩薩轉輪王見七阿耨。
為銅上塵。
七銅七塵為水上塵。
七水上塵為一菟毛上塵。
七菟毛塵為一羊毛上塵(已上雜心論文。
俱舍十二說義辨同。
菩薩所見者。
即最後身菩薩也)八阿拏者。
四塵四大為八。
加聲為九者。
一極微聲轉輪聖王後身菩薩天耳所聞也。
【章】加身為十等第一說中第二文。
約有根色釋同處不相離(秋篠曰。
加身等者。
标有根色。
雲雲)今雲。
約有根色中有四。
初标有眼色。
二約七物明不相離。
三簡小乘。
四叙大乘義。
随餘根為十一者。
除身根餘根中随加一。
故雲随。
謂此諸十一色并相涉入。
合成一處。
無别處所。
是同處不相離義也。
【章】或眼身地等二約七物明不相離義。
謂七物相望互相涉入。
同一處住。
此同處不相離義也。
一因一果同在等者。
秋篠曰。
以此文證其七物中所造六故能造地(大亦有六地。
而總言地者。
地義等故。
若不爾者。
同一果六。
何得說言一因一果。
以六能造望六所造。
各因果一故。
雲雲)
【章】非如薩婆多等三簡餘宗。
秋篠曰。
薩婆多宗極微各别同聚體。
異極微聚集成色聚。
又經部師積小成大。
若如彼宗諸色極微二處而住。
即同處等三不相離皆無差别。
今簡此等故雲非如也。
【章】今者大乘本無等四叙大乘實義。
若小乘本有極微。
其體實有常住。
同在一處其體各别。
今大乘宗但立假有。
秋篠曰。
今者大乘曾無極微。
若從種生必聚集生。
或細或中或大。
随其大小即是一體非異體集。
同類異類一切大造無别極微。
随所有聚皆相涉入。
名不相離(雲雲)(基辨曰。
大乘無極微。
雖無真實極微體性。
如慧所持彼量亦成。
五十四說。
非集極微成粗色。
故成唯識說。
然識變時随量大小頓現一相。
非别變作衆多極微合成一物。
雲雲。
由是今說二不相離等相。
皆第六識假想觀心上作極微聚集相。
之觀境也。
如一乘非實有物聚集。
故皆相涉入。
或雲聚集。
悉是觀心之相也)随其所應等者。
如前所言。
無根色中有八阿拏。
若此加有根色則加身為十。
随餘根為十一。
如是随應多少同在一處。
互相涉入處所無異。
此即識變聚集相現也。
諸根于彼等者。
于此一色眼見是色。
鼻嗅有香。
舌嘗有味。
身覺有觸。
故知一地大處具有諸塵。
依根識起。
各知彼境。
故雲以心知境故爾以心知境故爾者。
諸根于五塵遍受用。
以依根心知彼彼境受用故。
故爾者。
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