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東城老父傳

首頁
    ,肅宗受命于别殿,昌還舊裡。

     居室為兵掠,家無遺物,布衣憔悴,不複得入禁門矣。

     明日,複出長安南門道,見妻兒于招國裡,菜色黯焉。

     兒荷薪,妻負故絮。

    昌聚哭,訣于道,遂長逝。

    息長安佛寺,學大師佛旨。

     大曆元年,依資聖寺大德僧運平住東市海池,立陀羅尼石幢。

     書能紀姓名,讀釋氏經,亦能了其深義至道。

    以善心化市井人。

    建僧房佛舍,植美草甘木。

     晝把土擁根,汲水灌竹,夜正觀于禅室。

    建中三年,僧運平人壽盡。

     服禮畢,奉舍利塔于長安東門外鎮國寺東偏,手植松柏百株,構小舍,居于塔下。

     朝夕焚香灑掃,事師如生。

    順宗在東宮,舍錢三十萬,為昌立大師影堂及齋舍。

     又立外屋,居遊民,取傭給。

    昌因日食粥一杯,漿水一升,卧草席,絮衣,過是悉歸于佛。

     妻潘氏後亦不知所往。

     貞元中,長子至信,依并州甲,随大司徒燧入觐,省昌于長壽裡。

     昌如己不生,絕之使去。

     次子至德歸,販缯洛陽市,來往長安間,歲以金帛奉昌,皆絕之。

     遂俱去,不複來。

     元和中,颍川陳洪祖攜友人出春明門,見竹柏森然,香煙聞于道。

     下馬觐昌于塔下,聽其言,忘日之暮。

     宿鴻祖于齋舍,話身之出處,皆有條貫,遂及王制。

     鴻祖問開元之理亂,昌曰:“小人少時,以鬥雞求媚于上,上倡優畜之,家于外宮,安足以知朝廷之事?然有以為吾子言者。

    小人見黃門侍郎杜暹,出為碛西節度,攝禦史大夫,始假風憲以威遠。

    見哥舒翰之鎮涼州也,下石堡,戍青海城,出白龍,逾蔥嶺,界鐵關,總管河左道,七命始攝禦史大夫。

    見張說之領幽州也,每歲入關,辄長轅挽輻車,辇河間薊州傭調缯布,駕轊連軏,坌入關門。

    輸于王府,江淮绮縠,巴蜀錦繡,後宮玩好而已。

    河州敦煌道,歲屯田,實邊食,餘粟轉輸靈州,漕下黃河,入太原倉,備關中兇年。

    關中粟麥藏于百姓。

    天子幸五嶽,従官千乘萬騎,不食于民。

    小人歲時伏臘得歸休,行都市間,見有賣白衫白疊布。

    行鄰比鄽間,有人禳病,法用皂布一匹,持重價不克緻,竟以幞頭羅代之。

    近者小人扶杖出門,閱街衢中,東西南北視之,見白衫者不滿百,豈天下之人,皆執兵乎?開元十二年,诏三省侍郎有缺,先求曾任刺史者。

    郎官缺,先求曾任縣令者。

    及小人見四十,三省郎吏,有理刑才名,大者出刺郡,小者鎮縣。

    自小人居大道旁,往往有郡太守休馬于此,皆慘然,不樂朝廷沙汰使治郡。

    開元取士,孝弟理人而已,不聞進士宏詞拔萃之為其得人也。

    大略如此。

    ”因泣下。

     複言曰:“上皇北臣穹廬,東臣雞林,南臣滇池,西臣昆夷,三歲一來會。

    朝觐之禮容,臨照之恩澤,衣之錦絮,飼之酒食,使展事而去,都中無留外國賓。

    今北胡與京師雜處,娶妻生子,長安中少年有胡心矣。

    吾子視首飾靴服之制,不與向同,得非物妖乎?” 鴻祖默不敢應而去。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