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箴
孝經策問
錢塘葉生無學識,進為太學官時,一學士假作策題戲之曰:孝經一序,義亦難明,且如韋昭王是何代之主?先儒領是何處之山?孔子之志,四時常有也,何以獨言吾志在春秋?孔子之孝,四時常行也,何以獨言行在孝經?既曰夫子沒,而又何以有鯉趨而過庭?”
國博來
一士人遇例納米,注授國子監博士,每出街,前驺喝曰:國博來。
”路人喧笑曰:不是博來,卻是米博來。
”
假儒
富家村子弟,詐為秀才,狀訴追債。
官見其粗鄙可疑,乃問曰:汝是秀才,且道‘桓公殺公子糾’一章如何說?”其人不知是書句,隻恐是一件人命,便連聲大叫曰:小人實不知情。
”官命左右撻二十。
既出,謂其仆曰:這縣官真無道理,說我阿公打殺翁小九,将我打二十。
”其仆曰:“這是書句,汝便權應略知也罷。
”其人曰:我連叫不知情,尚打二十下,若說得知,豈不拿我償命。
”
買豬千口
一縣官寫字潦草,欲置酒延賓,批票付隸人買豬舌,舌字寫太長;隸人錯認,隻謂買豬千口,遍鄉尋買,隻得五百口,赴縣哀告,願減一半。
縣官笑曰:我令你買豬舌,如何認作買豬千口?”隸人對曰:今後若要買,千萬寫短些,休要寫作買我鳥。
”
聶字三耳
一書手寫字多誤落,遇造冊時,将陳字着阝于右,被官責二十。
書手性愚,誤認凡部俱當在左,後又将鄭字着阝于左,又被官責二十。
後有聶姓者托寫首狀,書手大呼曰:我因兩耳,一連打了四十;若與你寫狀,豈不送了我性命。
”
不識書禮
海濱一俗士,因訴家事,冒名儒生見官。
官嫌其禮度粗率,因斥之曰:爾既為儒,如何不識禮?”其人曰:某生長海邊,豈不識鯉?鯉有北鬥七星,奉道者忌而不食。
”官曰:我論書中之禮,豈是問鯉魚?”怒将笞之。
其人認書為須,急聲正辯曰:大人誤矣,若有須者,卻是鲇魚,又不是鯉也。
”
吏胥酒令
儒、釋、道與吏人同席行令,取語句首尾一同。
儒者曰:上取乎下,下取乎上。
”釋者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道者曰:道可道,非常道。
”吏人曰:呈為公務事,右具呈。
”
七分吟
郭功甫出自作詩示東坡,高吟朗詠,聲振林木,既而問曰:某詩當有幾分禮數?”坡曰:十分,十分。
”郭謙不敢當。
坡笑曰:詩有三分,吟有七分。
”
班孟堅
張由古無學術,好妄論古今,一日,對衆歎班固文章不入選。
衆嗤笑曰:觀其著西漢書及兩都賦、幽通賦、答賓戲等文,具載方策,如何可輕議他?”由古曰:爾輩所舉者乃是班孟堅,我所議者班固也。
”
三百甕黃矵
東坡曰:王狀元未第時,醉堕汴河,為水神扶出,曰:公有三千缗料錢未曾消破,如何可死于此?’明年,遂登進士第。
士有久不第者,亦效之,佯醉落河,河神亦扶出,士大喜曰:我料錢幾何?’神曰:料錢吾不知也,君若死于此,三百甕黃騡何處消破?’”
秀才搶胙
歌曰:祭丁了,天将曉。
殿門關,鬧吵吵。
搶豬腸的,你長我短。
分胙肉的,你多我少。
勾燭台的,掙斷網巾。
奪酒瓶的,門檻絆倒。
果品滿袖藏,鹿脯沿街咬。
增附争說辛勤,學霸又要讓老。
搶多的喜勝登科,空手的呼天亂跳。
顔子見了微微笑,子路見了添煩惱。
孔子喟然歎曰:我也曾在陳絕糧,從不見這班餓鳥。
’”
玉堆宮
二蒙師相遇于道,道傍有魯叁之墓,其一忙下拜曰:此曾參墓。
”其一辯為曹參墓,争論久之,因相毆訟于官王推官處。
官曰:召墳鄰詢之。
”知為魯叁墓,各笞二十逐出。
其友人為之和解,因置席于玉堆宮,二人将入門,舉目見軒扁,慌奔走出,相顧驚愕曰:此是王推官家,如何又去惹他?”
引馬入窯
東道索祭文,訓蒙師窮迫無措,乃騎東道馬,急走荒郊,尋一瓦窯,忙下馬奔入避之。
其馬踯躅不肯入,蒙師在窯中急罵曰:你若會作祭文,便在外面立,我已是不敢出頭矣。
”
落山落水
教師無學術,有客自京師回,相訪館中。
一徒執書問晉字,教師不識,以朱筆旁抹之,托言待客去再問。
又一徒問衛字,教師以朱筆圈之,亦雲待客去再問。
又頃,一徒問“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師曰:讀作落字便了。
”師問京客雲:都下有何新聞?”客曰:吾出京時,隻見晉文公被戳一槍,衛靈公被紅軍圍住。
”師曰:不知部下軍士如何?”客笑曰:落山的落山,落水的落水。
”
錯死人
館東喪妻母,托教讀作祭文,教讀按古本誤抄祭妻父文與之。
館東怪而問之,教讀曰:我買刊本已定,誰教你家錯死了人?”
不識平仄
一人延館賓供膳飲酒,館賓好飲不歇,内人教侍者斜側執瓶,喻以酒盡之意,彼當自歇。
賓猶不悟,内人從内呼曰:快休請此先生,瓶側尚且不識。
”
是何言興
一教師膚淺,讀字多誤,東道不悅,乃與約:言當出束修谷五十石,每誤讀一字,則除谷一升。
及解館查算,止餘谷二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