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雲:“酒後人為席,不顧千金之體;花中日作宵,恐孤百歲之期。
”又曰:“兩斧伐孤樹,君自為之;鈎月帶三星,吾不忍也。
”啟詞骈骊,多有不述。
世隆雖奇其才而重其心,但惑溺已深,撷取倍于他日。
嘗有芳詠甚多,聊記其略,以彰意雲。
世隆短篇:
天若不愛色,星宿無牛女。
地若不愛色,木無連理枝。
天地都愛色,吾人當何如。
古稱花似色,将花一論之。
惜花須起早,誰肯看花遲?折花須折蕊,誰肯戀空枝?花色有時盡,人有年老時,及時愛花色,莫待過時悲。
世隆詩詞意雖陋,亦風月家所有。
瑞蘭見之,忸怩曰:“如君詩見天下,妾之名節掃地矣。
不但妾羞,亦天下婦人羞。
”世隆曰:“玉真夜半私語,崔莺二十年前曉寺,亦誰為之?”瑞蘭曰:“崔莺二十年前乃自陳之,其羞郎之心猶在。
若玉真夜半私語,乃好事者筆力,何以為玉真羞?”乃相攜拜月于東庭。
世隆顧謂瑞蘭曰:“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
”因會王亭,遂拟亭日“拜月”,制《拜月亭賦》及《花房十詠》于此雲。
拜月亭賦:
臘月既望,蔣子遊于潇湘之亭,天光如晝,萬籁無聲。
博山香熾,銀燭初明,欄杆十二,花稍倒影。
百卉春芳,淡風暗随。
方俯仰間,有一異人,降之于庭。
裳裳缥缈,殘妝不整,微笑春生,蓮步散行。
似非塵寰慣見,不預花木儲精,豔奪瑤池之王母,羞壞座上之飛瓊。
心通麻飯,情重蓉城,思而難得,疑而後驚。
恍惚少定,乃前拜曰:‘昔莊周夢為蝴蝶,初不知孰為莊周,孰為蝴蝶。
予今見異人于庭,初不知孰為異人,孰為嫦娥。
是知嫦娥者,天之異人也;異人者,地之嫦娥也。
莊周以夢子以真,但為雲階下拜,而不俟于西廂待矣。
’樂甚,把酒為之一問曰:‘予言何如?’異人曰:‘然。
’乃相與歌曰:‘異人非我兮,誰為之夫?我非異人兮,誰為之婦?今宵非月兮,誰為之媒?天為幄兮地為茵,風前一枕,月其主之,何必再問于繩絲之老人?’
春宵十詠:
少年紅粉共風流,錦帳春宵戀不休;
興魄罔知來客館,狂魂疑似入仙舟。
臉紅暗染胭脂汗,面白誤污粉黛油;
一倒一颠眠不得,雞聲唱破五更秋。
其二曰:
對壘牙床起戰戈,兩身合一暗推磨。
采花戲喋吮花髓,戀蜜狂蜂隐蜜窠。
粉汗身中幹又溫,雲鬟枕上起猶作。
此緣此樂真無比,獨步風流第一科。
其三曰:
梅花帳裡笑相從,興逸難當屢折沖。
百媚生春魂自亂,三峰剪彩骨都融。
情超楚王朝雲夢,樂過飛瓊曉露蹤。
當戀不甘纖刻斷,雞聲漫唱五更鐘。
其四曰:
二八嬌娆冰月精,道旁不吝好風情。
花心柔軟春含露,柳骨葳蕤夜宿莺。
枕上雲收雙困倦,夢中蝶鎖幾縱橫。
何緣天借人方便,平露為涼六七更。
其五曰:
如此風流興莫支,好花含笑雨淋漓。
心慌枕上颦西子,體倦床中洗祿兒。
妙處不容言語狀,嬌時偏向眼眉知。
何須再道中間事,連理枝頭連理枝。
其六曰:
邸深人靜快春宵,心絮紛紛骨盡消。
花吐曾将化蕊破,柳垂複把柳枝搖。
金槍鏖戰三千陣,銀燭光臨七八嬌。
不礙兩身肌骨阻,更祛一卷去雲橋。
其七曰:
仙子嬌娆骨肉均,芳心共醉碧羅茵。
情真既肇桃源會,妙促西施柳葉颦。
洞裡泉生方寸地,花間蝶戀一團春。
分明汝我難分辨,天賜人間吻合人。
其八曰:
花兵月陣暗交攻,久慣營城一路通。
白雪消時還有白,紅花落盡更無紅。
寸心獨曉泉流下,萬樂誰知火熱中。
信是将軍多便益,起來卻是五更鐘。
其九曰:
兩身香汗暗沾濡,陣陣春風透玉壺。
樂處疏通迎刃劍,摭機流轉走盤珠。
褥中推枕真如醉,酒後添杯争似無。
一點花心消滅盡,文君謾訝瘦相如。
其十曰:
暗芳驅迫興難禁,洞口陽春淺複深。
綠樹帶風翻翠浪,紅花冒雨透芳心。
幾番枕上聯雙玉,寸刻闱中當萬金。
爾我謾言貪此樂,神仙到此也生氵?。
世隆色度太過,汞鉛戕而榮衛枯,病幾不振。
瑞蘭驚悸。
明有鎮山廟海神甚靈,瑞蘭将命奚童禱。
世隆雖病,語瑞蘭曰:“世豈有禱于神而不死者乎?蓋今之神,古之人。
神嘗不能自宥其死,況能宥其死于人乎?”瑞蘭曰:“何以見之?”世隆曰:“予嘗稽董狐《搜神鬼記》,釋迦乃維摩王子。
觀音,妙莊王女。
達摩至盧能,托蘆傳缽六葉,卒于漢溪。
佛祖則宜春縣人,曰即肅。
老君則楚縣人,曰李耳。
張真人道陵,乃漢張良後。
許真人遜,晉零陵令。
吳真人猛,時真人奇,皆晉時人。
天王封于唐太宗征高麗間。
福神蔣子死于鐘山下。
唐葛周三将軍,周宣王時人。
趙玄壇名公明,秦始皇時高士。
關公羽封義勇武安王,始于宋道君。
茅君匡裕,廬山法祖。
鐘馗受享,自玄宗一夢。
萬回國公,又張家子。
竈神張單,廁神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