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初年,有蘇生者,名道春,字國華,号百花主人。
遠祖累臣唐宋,迨元初尤盛,本貫武功仕籍。
生而神凝秋水,貌瑩寒冰;文章倒三峽之詞源,議論驚四筵之雄辯。
書畫琴棋,靡不通曉,誠人中之翹楚者耳。
年方十五,随父任河南廉訪司使。
逾兩春秋,學問進益。
至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夕。
暈球燦爛,蓮燭熒煌。
遂與本司令史何一清者,遊專諸門,登望仙橋,至望仙市。
且行且觀,燈月相映,乃郡城一都會也。
有鳌山接漢,車馬轟雲。
俄見兩小鬟,各挑絲紗蓮花燈前導。
一佳人,年可十六七,獨坐香車之中,從二女奴,衛以四小童,皆披紅垂綠。
美人忽下車,以團扇障面,徐行數十步,雲鬟月貌襲人。
蘇生以為出于公侯之家,莫敢仰視。
美人停立良久,複登車而去。
生窺視之,顔色絕世,真神仙中人。
翩若驚鴻而蜿若遊龍也。
生自謂奇遇,因口占《燭影搖紅》一詞,以寓情雲:
十夜東風,萬斛會蓮燈開遍。
爛花前後映樓台,光沸瑤池宴。
十裡珠簾盡卷,人正在未央宮殿。
嫦娥奔月,仕女乘鸾,寬衣素練。
誰駕香車,彩雲扶下雙雙留連。
踏破绛都春,隻恐春宵短,可是将人抛閃。
倚闌幹笙歌别院,幽恨千條,殘星數點。
令史何一清,亦口占《一隔秋》歌以和雲:
乘閑步移湘水春,風吹羅绮飄香塵。
誰将檀闆敲明月?梅花一聲愁殺人。
鳳皇台上神仙客,盡把黃金買春色。
觀燈深飲流霞秀,遙望芙蓉秋水隔。
人生行樂雖及時,莫教青春愁紅絲。
等閑庭院夜将永,星鬥滿天秋露垂。
洛陽景物應如晝,酒酣不管長安價。
玉山颠倒醉花陰,翠袖籠香扶上馬。
生至次夜,燈殘人靜,再遊其處。
意下有所遇也。
往來問,見一女步行,似不類昨。
體飾宮妝,亦以二小娃前導。
一持金吊爐,一攜紫繡褥,徐徐而進。
側目竊視生之容止。
乃知為昨夜所遇之人也。
不能自抑,因制《谒金門》一詞雲:
深深意,喜遇洞庭姝麗。
萬種風流含笑裡,回頭生百媚。
瑤玉當年雙美,肯問紫雲孰是,拟把名花齊與比,名花羞不起。
女亦有感而作《海棠春》詞雲:
遲遲已到花深處,看未足,密雲欲布。
花外許神仙,豐度欺良玉。
帶春歸去,洋洋金縷,似把我芳心低訴。
無定兩情眸,怎禁人胡觑。
後因賦景,有二律雲:
其一
蓬萊咫尺隔紅塵,誰買仙槎一問津。
閑惜落花聯藻句,倦随芳草坐苔茵。
綠雲暖閣莺聲小,翠袖分香柳色新。
隻恐遷音飛鳥過,一聲漏洩武陵春。
其二
羞傍妝台整玉容,翠翹浮動寶钗珑。
羅裙半濺潇湘水,金線斜牽太液風。
莺啭上林花爛熳,客遊三月草菁蔥。
倚窗盡日渾無事,欲把珊瑚鬥石崇。
生自側目之後,夢魂撩亂,神思昏迷,行住坐卧,無不在于美人左右。
因書室中栽植牡丹一株,盛開,豔麗娉婷,天香國色,異于百花。
遂更号,曰牡丹主人。
乃憶所遇,嬌姿相似。
欲諧姻願,遂思:堂下司獄之神至靈,往求叩蔔前事,心甚誠切。
是夜,忽聞窗外,有人吟詩一首雲:
牡丹紅靓比人龍,半在南陽半武功。
國色天香誰是主?想應都付與東風。
生既聞詩,開戶視之,寂然無人。
乃悟曰:“此司獄神之告我也。
吾有牡丹之号,彼有海棠之應;吾郡武功,彼郡南陽。
是耳。
明日,以牲帛祀神,遂書一律于東壁,以識異。
其詩曰:
公門廟食獄神祠,千載功勳勒石碑。
梁上新題唐歲月,冥中常是舊威儀。
風生劍戟降魔處,雲擁旌旗出相時。
欲問古今人世事,捷如□□□□知。
生自是喜形眉宇。
遂托前吏何一清訪之。
複以神所詠詩示之。
吏曰:“君無往,我當行以報。
”尋至其處,見一農老而過道左,乃就而問之。
農者曰:“吾不知也。
前去東風樓下名居,有老妪,以媒為治生,名蔡媽者,凡富貴貧賤之家男女,美惡容貌,年月日時之生,無不周知。
盍往質之。
”吏因悟東風樓下之語,竟造妪家,備述其情,托媒通事。
妪曰:“有諸。
其女父潘姓,萬斛其名,先任四川通政大夫,向寓中山,累罹兵火,遷自南陽,方建第宅于都中,皆以香柏為柱,梓為梁。
花木竹石,極其富麗。
亭榭樓台,極其宏敞。
雖陶朱之室,石氏之園,莫能及也。
今通政謝事家居,年五十,惟一女,名拱壁,字玉貞,年方十七。
語态度,則嬌若芙蓉之映秋水,語顔色,則皎如明月之輾瑤空。
聰明秀麗能詩。
少遊張大參衙内張夫人,嘉其嬌質,呼為海棠紅,至今家人以為号。
女有詩章數百首,自名曰《海棠集》。
近聞侍母往赴外祖趙學士家。
元夕之會,相去不遠,未知歸否。
且潘夫人謹恪,閨門嚴肅。
嘗有貴戚求親,多不見許。
今子欲求,這事妪即當奉命。
”吏得妪言,喜溢于心,辭歸,備道其詳與生,且為生緻喜再三。
生自喜不勝,因作近體唐律二首。
其一
信手烹魚覓素音,神仙有路足登臨。
掃階偶得任卿葉,彈月輕移司馬琴。
桑下肯期秋有意,懷中可犯柳無心。
黃昏誤入銷金帳,且把羔兒獨自斟。
其二
小棹移遊宿柳陰,輕煙迢遞罩前林。
鳥啼城外聞清調,鵲噪檐頭送好音。
隐幾頓生青草夢,遣懷謾作白頭吟。
成都佳蔔應難買,悶掩蓬窗夜雨深。
生厥後遙望明河,不覺幾更□莢。
至次年春,生送父朝京觐。
行道過南陽,遇友,姓黃名中者,與生為莫逆之交。
見生至,晤而叙斷金之好。
黃中以書為業,陋巷貧居。
生遂以所有,代其處置田宅。
黃中父早喪,喪事生為之舉。
黃中母暮年,甘旨生為之備。
交好始終一于,敬而不少衰,可以見其立心忠厚,待友之誠,輕财重義之美,鮑叔純仁,不是過也。
生于講習之餘,曾口占一律以遺黃中雲:
殷勤持酒問春光,報道梅花老壽陽。
把臂并遊風雨冷,對床夜話桂蘭香。
四方相逐逢東野,千裡神交契遠章。
剪燭西窗清論後,鵬程九萬看翺翔。
黃中亦依韻以答生曰:
開了篷門竹送光,論情未可道山陽。
一輪明月陳蕃榻,幾陣清風荀令香。
雞黍謾留生死義,螢燈還究聖賢章。
期君早展淩霄翼,五色雲中快鳳翔。
生複繼之以五言律一首:
不見黃生久,匆匆鄙吝留。
風晨懷命駕,雲夜興乘舟。
勝境臨楊宅,攜琴上庚樓。
且窮樽底酒,掃卻一身愁。
黃中亦答之曰:
光陰容易老,白發總難留。
門掩安康鳳,江浮李郭舟。
片羹香碧澗,落月礙瓊樓。
最是庭前草,能消一段愁。
生寓客居,風月之懷有感,每勞于聲口。
雲雨之夢,多寄情于詞章。
黃中常覽生所作,莫探其故。
詢及再三,生不得已以實對。
黃中曰:“隔園桃李,固不可以勉強窺。
荊石圭璋,尤不可以容易得。
事若克諧,緣有所兆。
彼投梭折齒,圍扇障面者,何足尚哉。
”且慰之曰:“天下無難處之事,喜勢有可圖之機。
惟潘相國,淵源學問,足追古人餘事,文章卓越。
今試為君計者,莫若束書執贽,蔔日從遊乎,以接明道一團之和氣,入孔氏數仞之門牆。
不惟為進德之基,抑且為通名之地。
況足下霁月光風,冰清玉潔,襟懷之不可及,一也。
珠庭日角,玉哲芝眉,風采之不可及,二也。
筆花生稿,發藻成章,才畢之不可及,三也。
彼海棠紅者,固賢女子也。
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