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康建合姜宋二家一齊帶到衙門,這知縣即刻審問那宋上門的父親及康建殺人的情由。
如此這般一口咬住。
那康建就有百般的冤枉,天高地厚向誰告訴,知縣就設計曲全,亦不能挽宋宗周的口供,遂夾打康建。
康建初時固然不肯承認,及至刑法過重,實難忍受,也就回心想道,說∶“康建自古豪人傑士,抱冤而死者不可勝數。
今日我康建遭此大冤,也是前世命定。
”遂開口說道∶“老爺松放,小的一一招承就是了。
”那知縣遂吩咐兩班即刻松放刑具。
康建果然一一招在名下,畫招已畢。
老爺驗明過後,叉吩咐姜宋二人回去,把康建下在囚牢,且自不表。
再說康建的夫人,見有殺人之冤,把他丈夫帶進城去,就不顧性命往城裡喊冤告狀,就有那街房鄰舍解勸說道∶“康大娘,不必啼哭,姜相公既非康大爺殺的,官斷自有十條路,你看是審的何如?”當時這個一言、那個一語,把康建的夫人勸到家中,母女二人隻是啼哭。
及至到了晚間,又聽說他丈夫招了殺人的口供,未免他母女二人哭的死去活來,意欲仲冤告狀。
天色又晚,鄰佑勸了一會,各自散去。
母女二人哭的是昏昏迷迷,歪在門外不題。
且說那螃仙子帶領着兩個侍女走到他母子面前,着侍女扶着他母女二人進了房中,然後秉上燈燭,那康夫人見螃仙子年幼貌美,又有兩個侍女在旁伺候,未免另有一番敬意,問道∶“你是誰家的姑娘?何以今晚來到寒舍?”金桃兒遂口答道∶“這是咱鄰佑,你怎麽沒見麽?”康夫人說道∶“左鄰右舍沒有一個不識,這位姑娘,我怎麽不得認的?”那仙姑回言答曰∶“你不曉得,我與金桃兒時常見面,今日特為你家殺人事情,小奴前來替你分憂解救,不必過為憂應。
”康夫人聽說此言,就向前跪下說道∶“這位姑娘果然能以解救我家丈夫,俺夫妻二人即終身不忘大德。
”仙姑說∶“你且起來聽我說與你知,就不必憂慮了。
”說罷,一起到了屋裡坐下。
那仙姑說道∶“康老母聽我說畢,你就明白了。
”康夫人說∶“願聽姑娘吩咐。
”那螃仙子說∶“我就是螃塘山的仙女,蒙你家老夫厚德,将我移栽桃園,時常與你女兒金桃兒相會。
故此見面認識,至於你的丈夫這個冤枉,原非你康家的事情。
不過因一時的災重臨身,日後自然水落石出。
三五日之内,必有人來說金桃兒的婚姻。
康老母自管恸然應允,斷不可遲疑。
如或遲疑,你丈夫的性命難保。
”康夫人說∶“這話怎講?”仙姑說∶“你有所不知,那來成婚姻的,原是一個福星。
一許婚姻,你丈夫自然有救;若不允了婚姻,你丈夫難免頓遭危及。
金桃兒的婚配,前生已配成的佳偶。
”康夫人猶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