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多年以前,古仙鴻鈞老祖的三個弟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代表仙國)以及通天教主(代表妖魔國),各以混元大羅金仙的資格,共同簽署了一份“封神榜”,使天地之間的邪神野仙,兇妖惡魔,都将在冥冥之中,或不知不覺的環境裡,巧妙而無可避免地印證五百年和千年一劫的運數,以便考驗榜上有名者的善惡程度,觀察道行深淺,憑依機緣順逆,直到最後揭曉,他們或遭兇禍,身死名滅,永不超生;或被封神聖,超出輪回,進入天堂,或晉爵仙佛,長生不死,能與天地同壽;也有依照他們在“封神榜”上所預言的命運休咎,而各成其品。
本來簽訂“封神榜”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它是以物竟天擇,适者生存的進化原則,淘汰醜類,提拔善類,其性質和功能可與天國所規定的五百年一小比,以及千年一大比的制度共同媲美,彼此起了互助作用,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雖說“封神榜”上有名的人物都已注定遭劫,可是醜類若能于劫數正在醞釀,但是還沒有降臨之際,那就是在這一段過渡的時間裡,忽然機緣巧合,福至心靈,終于改惡為善,做了造福人群的事,那麼,主宰運數者在最後審查功過時,必将他們的姓名從榜上注銷,并且免除其大限,這就是世俗所謂絕處逢生,仙家叫做逃過了一劫。
反之,倘善類不幸在中途遭受外魔誘惑,發生了心理變化,不能堅持修練善根,以緻道行退化,甚至舍善取惡,去做害人的壞事,那麼,在最後稽核功過時,他們就不能夠與“封神榜”訂定的運數互相印證,于是主宰者必須要重新評議,作出适當的調整,才可定案。
總而言之,醜類和善類的運數往往在最後短暫的時間空隙裡,發生善果變成惡果,或反惡為善的情況,可說屢見不鮮,推其原因,顯然都是由他們自己造成。
百密一疏,神仙也有失算的事。
在簽定“封神榜”時,那三位混元大羅金仙——老君、元始和通天教主,都沒有預料到:雙方的門徒為了一些小小的誤會,發生龃龉,妄啟争端,且引起彼此互相報複,終于造成一連串的殺孽。
同時,他們三位師兄弟之間心懷芥蒂,均各自以為是,不僅不對本門的高足,嚴加約束,懲治鬧事的罪魁禍首,而且違反常理,意氣用事,雙方竟然公開偏護本門的劣徒,又變本加厲地發生武鬥。
情況演變下去,一發而不可收拾,于是仙國創言興周滅商,妖魔國毅然助纣為虐,導緻了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的局面。
雙方作戰,最初都由門下弟子出場,從魔方擺設十絕陣開始,(即天絕、地烈、風吼、寒冰、金光、化血、烈焰、落魂、紅水和紅砂等十大惡陣),接着是黃河陣,但都被仙方的門徒一一攻破,使魔國喪亡了許多道行超凡的奇人異士,這就惹惱了通天教主,終于大動肝火,決定親自出馬,要與老君、元始鬥争到底,于是發動全國軍民,先擺誅仙陣,未能奏功,又設萬仙陣,也遭敗績,使魔國損失了不計其數的精兵猛将,甚至連許多隐居于四海五湖的散人野仙,以及幽栖在三山五嶽的大批妖魔精怪,也都無辜受戮,白白地犧牲在上述二陣之中,把修成了千百年的道行化作一場春夢,無貴無賤,同為枯骨,确甚可憐。
經過誅仙陣和萬仙陣二次慘烈的大戰之後,魔國的精粹人材幾乎死傷殆盡,從此國勢大挫,國力也一蹶不振。
仙國之所以能夠屢戰屢勝,打敗魔國,完全是依靠老君和元始拉攏了佛國,與諸佛——接引,準提和燃燈聯合起來,挾着二國的優勢,對付一國,以衆欺寡,當然能夠擊敗通天教主。
通天教主想不到那二位師兄——老君和元始竟然會這樣卑鄙,完全不念同堂手足之情,厚顔地去勾結外國的光頭和尚,來打擊師弟,以緻他措手不及,受到喪師辱國之痛,此恨綿綿,何時能了?此外,他對那些佛國的幫兇也恨如切骨。
過去佛魔兩國素無怨仇,多年以來,雙方和平相處,河水不犯井水,但這次不知道為了什麼原因,接引、準提和燃燈等三佛卻甘心受他國利用,不顧到國際的道義,公然前來助拳,諒必是存心想混水摸魚,以便攫取某種不可告人的好處,不惜暴露“佛以慈悲為懷”的假面目,狂妄地大開殺戒,打死了魔國無數的臣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因此他對仙佛兩國越想越恨,發誓道:此恨此仇,一定要報。
話歸正題,當通天教主見到萬仙陣已難支持,全軍崩潰即将降臨的時候,門下弟子有的成神(即被殺之後,魂入封神台),有的被佛國收羅而去,有的逃走,有的無端端受戮,知道大勢已去,不由搖頭歎氣,随即把手一揮,率領了殘餘的弟子和将士約二三百名,狼狽地撤退,拼命奔離陣地,駕起黑雲,作為掩護,驚慌地朝着本國的方向遁逃。
他心裡暗想:“留得青山在,那怕沒柴燒,來日方長,這仇恨是遲早要報的。
”
那時通天教主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在前引導雲程,後面跟随着一批戰敗了的門下弟子和将士。
他們個個垂頭喪氣,行色匆匆,大部分是受了創傷,渾身是血;也有因傷勢過重,由其同伴負在肩上,處于死亡的邊緣掙紮着,情況非常凄慘,但那批劫後餘生的魔國臣民,心理上多少存在着‘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念頭,所以他們的頭頂上都隐約地透露了一道紅光,顯然這就是否極泰來的預兆。
突然一個猴面人在前面出現,擋住通天教主的去路,使後者吃了一驚,接着雙目炯炯,盯視着對方,問道:“尊駕是何方神聖,攔住我們,有何指教?”
猴面人答道:“在下乃是玉面神猴,荒外老妖魔,不入王化的大精怪,但對你——道長并無惡意,隻是路過這裡,看到你們這批人物,形色慌張,狼狽不堪,好像是戰敗逃命的樣子,不知是否有敵人追來?如果後有追兵的話,你不必怕,在下自願出手抵擋,也好讓你們逃離險境。
”
通天教主聽了,拱手道:“原來如此,多謝了!不過,這是貧道自己的事,後路也無敵人追來,不敢煩勞大駕。
後會有期,告辭了!”他說着,想要催雲前進,但他的行動立即被對方阻住。
“且慢!”玉面神猴道,因他一定要問個明白。
“後面既無追兵,還請道長暫留片刻,再談幾句,不知尊意如何?”
通天教主聽了,心裡好像不大高興,冷冷地道:“有話快講,貧道有要事在身,不便多留。
”
玉面神猴道:“在下發覺道長道行高深,似乎是個大羅金仙,但何故落得這樣地步,想來道長的敵人,也必是大有來曆的。
”
通天教主又冷冷地道:“素昧平生,不說也罷,告辭了!”他說完話,又想撥雲而行。
玉面神猴又阻他前進,大聲道:“道長,你又不是去救火,何必如此心急?我老猴再想問你一句話。
”通天教主不耐煩地道:“我在火裡,你在水裡。
你這猴頭,不要再胡纏,有話快說,快說!”
“請問道長是何方神仙?”玉面神猴問道。
“貧道是通天教主。
”那老道士答道。
“嗅!原來是魔國的元首,通天小猴。
”玉面神猴随口道。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通天教主被對方點穿了原身,恰正觸犯了他的大忌,不由勃然作色,面容大變,怒聲斥道:“逆畜,住口!”
玉面神猴豈是平凡之輩,那裡忍得住通天教主那樣無禮的叱罵?當時他雖自知失言,不該當衆說出他的原身,但對方既以粗言相對,自己也就不甘示弱,于是以牙還牙,不客氣地道:“你我都是畜牲,同族何必遮羞,難道做猴精不好嗎?若論輩份,你這通天小猴還是我幾十百代以下的灰孫兒子。
”
此言一出,通天教主大為憤怒,道:“什麼?你說什麼?”
“什麼,你不知道嗎?我是你幾十百代以前的老祖宗,現在你知道了嗎?”玉面神猴道。
通天教主怒上加怒,道:“逆畜,放肆!想你一個小小的猴妖,尚未成精,竟敢在大羅金仙前面,胡說八道,亂讨便宜,今天若對你不施懲戒,你也不知天高地厚……”他一邊說,一邊伸出冷拳,向玉面神猴當胸擊去。
他本是長臂通天猴修煉得道成仙,猴臂既可左右伸縮,又能自由伸長縮短,靈活運用,萬分厲害,所以這一拳威力強大非凡,如被擊中,決非一般的神仙所能忍受得住。
玉面神猴顯然要賣弄自己的道行和功力,拳來也不躲避,反而挺起胸膛,故意讓對方擊中,且用力向内一吸,吸住了來拳,使它收不回去,一方面喝道:“小輩!目無尊長,還當了得,理應教訓。
”另一方面伸出雙手,左右開弓,打了他二記響亮的巴掌,又高聲喝道:“來而不往非禮也。
”接着胸膛又向外輕輕一挺,已把通天教主的身子直彈出去,使他立足不穩,若非旁立的二個弟子迅即趨前,及時出手,左右護持,他幾乎翻下雲端。
通天教主受挫,心中大驚,知道了對方的功力深不可測,終于相信了他的話,不再發怒,這就是他粗中帶細的好處。
隻聽得他說道:“尊駕既然說是我族遠代的祖宗,必知前朝隐事,可否說出一二?”
玉面神猴道:“你的老祖宗是在盤古時代出世,素來不問外事。
”
通天教主道:“這樣怎能使貧道相信你的話?”
玉面神猴道:“容易,容易!讓你的老祖宗顯出一點顔色給你看看,也好叫你心服口服……”
于是他雙目凝神,當即發出兩道精光,直射數萬裡以外,精光之火燒毀十多個荒蕪的小星球,紛紛變成了流星,從太空墜下,聲如轟雷,瞬即消失。
通天教主見了,大驚失色,連忙稽首作禮,口稱“老前輩恕罪……”
這時那些魔國的随從人物,已經吓得魂不附身,個個叩頭跪拜。
玉面神猴哈哈大笑,道:“你們都起身,何必這樣多禮,不要前倨後恭就好了。
”接着,通天教主又作了一揖,謝道:“不知前輩的功力如此深厚,道行想必更高,剛才多多得罪,敬請原諒。
”
玉面神猴道:“你不要客氣了。
你們到底為了何事,弄得這樣狼狽?”
通天教主道:“這裡不便說話,拟請前輩同到敝國一行,以便詳細奉告。
”
※※※
※※※
※※※在魔國的王宮——碧遊宮裡,通天教主坐于主位,對着賓座的玉面神猴,道:“我們剛才是從萬仙陣中戰敗逃回,對方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以及接引、準提、燃燈三佛。
在這一戰役中,本國的精粹傷亡殆盡,可說是全軍覆殁。
”他說罷,随即落下仙淚,泣不成聲。
“怎麼?他們二仙三佛,五位打你一個,真是太豈有此理了。
你想不想報仇?”玉面神猴抱不平地道。
“雖想何益,隻怕無能為力了。
”通天教主道。
“不妨!你我本是同族,讓我助你一臂之力如何?”玉面神猴道。
通天教主聽了,大喜,當即起身稽首,誠懇地道:“如蒙前輩相助,我等情願尊你為魔國之王,以便共議大事。
”
“這倒不必!小小妖魔國的王位豈在我的眼中?何況我性喜自由,不願為俗務所累,但既已答應助你,一言為定。
”玉面神猴道。
可是通天教主再三要求讓位。
玉面神猴再四推辭。
通天教主硬是不依,一定要求對方接任王位,後來總算玉面神猴讓步,勉強應承了擔任一個副座的虛名,通天教主才肯罷休。
從此之後,玉面神猴就在魔國逗留下來,但并不過問國事,僅僅是教導衆妖魔諸人物修煉成仙,以及鍛煉武功的方法而已。
通天教主待他以長輩之禮,極為恭敬,且不敢以國王自居。
玉面神猴在旁觀察了多年,發覺通天教主雖是妖精,卻有仁者之風,因此,贈給他一顆千萬年才能成熟的寶菌,制丹口服,使他功力增進不少,同時衆妖魔諸人物也各得分享珍品。
魔國經過了許多年數的養精蓄粹,已培養了大批野仙、煞神、亂神、散神、散人、力士、狂客等,道行武功都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同時又招賢納士,并以高官厚爵作餌,聘請了許多功力奇特,科場失意的人物,真所謂人材濟濟,若論實力,決不輸于仙佛二國,于是通天教主就想施展聲東擊西的手段,興兵牽制仙國是虛,企圖攻占佛國是實,最後回師,再打仙國,以收個别擊破之效。
恰在那時,天國的玉皇大帝突然召開緊急天廷會議,饬令宇宙列國的元首出席。
通天教主念念不忘昔年誅仙與萬仙二陣挫敗的仇恨,且羞與其二位師兄及接引、準提、燃燈等佛會面,以免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于是他就乘此機會,将計就計,特派本國副座玉面神猴作為全權代表出席天廷會議。
在會議的過程中,玉面神猴初露才華,大顯神威。
他擊敗佛祖如來,力勝老君元始,威挫文殊普賢慈航,語辱燃燈古佛,打傷太陽神以及紀律天神;論勢不畏玉皇大帝,論才則仙過佛法,無不精妙,其道行之深,武功之高,在古今仙佛神聖之中,誰也難與颉颃。
所以,他一舉成名,随即成為宇宙列國所敬畏的對象。
因此,在會議中,玉面神猴提出:(一)宇宙列國應立即釋放全部被囚的魔國臣民;(二)魔國亦應釋放各國全部的散仙和醉仙,以及一切其他仙佛神聖,作為交換;(三)魔國和天仙佛三國遣派下凡的妖魔人物,以及仙佛神聖,是否應立即召回?(四)靈山租借地應由佛國立即歸還給獨火大王的後裔獨火大聖;(五)過去姜子牙錯封神祗,且封神也不公平,應立即另議新的封神榜,并重封神祗。
這五個議案好像是一顆分分秒秒會爆炸的原子彈,使宇宙列國驚駭萬分,尤其是最後一個反對舊“封神榜”的議案,與仙佛神聖本身的利益息息相關,且是一件意想不到的嚴重反案大事情。
過去舊“封神榜”上有關的人物,已做了二千多年的仙佛神聖,早已過慣逍遙自由,無拘無束的生活,如今魔國的玉面神猴代表了通天教主,突然提議反封神榜,要把當年錯封神祗的經手者,以及那些被誤封的神祗都揪出來,糾正得失,清查功過,以便平反千古冤情,這事猶如青天霹靂,怎會不使他們驚惶失措呢?
這樣的大事情,當然無法在天廷會議中立即解決,必須要由有關各國在寬裕的時間内先作準備,然後按照程序進行。
目前,各方面隻能決定原則,以及如何重議新封神榜的技術問題。
由于通天教主絕對不願意在時間尚未成熟之前,見到老君與元始之面,玉面神猴主張他們三位師兄弟應以“背對背”的辦法重議新的封神榜。
換言之,太上老君與元始于尊共議一份封神榜初稿,通天教主也自議一份,但他們師兄弟之間不必見面,僅由雙方或三方派出自己的得力助手,互相傳達意見。
這樣做法,各方面都可以不必顧忌,暢所欲言,又不會發生正面沖突,以免同門再傷和氣,而壞大事。
玉面神猴的主張立即被列國的代表一緻贊成,同聲稱妙,包括玉皇大帝在内。
等到天廷會議結束後,列國代表各自回去,但天仙佛三國對于反封神榜一事并不積極進行,隻是拖延時間。
過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之後,通天教主看到對方毫無動靜,顯然缺乏誠意,終于忍耐不住,立即發動政治攻勢,雷厲風行地要求實行以前在天廷會議中所通過的議案——反封神榜。
舊事重提:
講到玉面神猴(又稱玉仙)提出當年姜子牙封神錯誤,有失公正的議案,例如a纣王生前暴虐無道,殘殺臣民,死後卻封為天喜星君。
人間百姓遭殃,天上喜從何來?姜尚之妻馬氏生前嫌夫貧賤,下堂求去,如此寡情薄義之婦,死後怎好受封掃帚星君?顯然這是他徇情渎職,借公濟私,硬把崇高爵位封其前妻。
玉面神猴又反對姜尚當年将某些應封大神的人,卻被封為小神,應封地祗的人,卻誤封天神,此中正誤得失,偏差矛盾,不勝枚舉,所以要求玉皇大帝準予在天宮會議中,公平合理地讨論另簽封神榜,以及重新封神。
這一提案,使會議中宇宙列國的仙佛神聖非常吃驚,因茲事體大,直接或間接牽涉到許多複雜的問題,譬如:(一)當年封神榜是怎樣簽訂的,内容如何?(二)封神的執行人是否應由姜尚充任?(三)姜尚所封之神是否依照該封神榜的規定?(四)在當年封神的儀式中,宇宙列國有否派遣監察代表出席?(五)封神不公的原因何在?(六)誤封神祗的責任如何追究?(七)已封的神祗在過去二千餘年中是否稱職,或有否失職枉法等情?(八)應封大神,被抑而屈就低職者,應如何重封高位?(九)不應受封,卻被封為神者,應怎樣處理?(十)如何檢讨或批判過去封神的正誤得失,和偏差矛盾?(十一)怎樣賞罰有關神祗在以往二千餘年中的功過?(十二)如何另訂封神榜和重封神祗?(十三)其他有連系性的支節問題。
同時,這一議案表面是重提事過境遷的舊案,實際是隐藏仇恨,平反千古奇冤,而且包含着神祗鬥争,天翻地覆的禍機,無怪列國的仙佛神聖都大為吃驚。
當年姜子牙封神時,一部分為國犧牲的商朝舊臣,以及三山五嶽的有道之士,因不滿意被封地祗小神,曾提出反對,但姜子牙仗着杏黃旗與打神鞭兩件法寶,作威作福,迫使對方屈服,隻得委曲求全,勉強接受卑職低位,豈是心甘情願?何況那時通天教主戰敗失威,魔國臣民傷亡慘重,元氣大挫,國勢一蹶不振,岌岌可危,對于封神之事自無置椽餘地。
相反地,仙國挾戰勝餘威,氣焰高漲,凡事獨斷獨行,而姜尚雖是治邦的賢臣,也隻能管理人間凡夫俗子而已,怎可擔任封神的執行人?
魔國輿論指出:姜尚武功平庸,隻有四十年的道行,可謂微不足道,在元始天尊門下,也未蒙重用,隻做些挑水打柴等雜務,有何資格封神?卻叫姜子牙負此重任,豈非本末倒置?以一個凡人而封天神地祗,這不但是天仙兩國之羞,而且被封的神祗,也感到了一種逆來順受,敢怒而不敢言的心情。
當然,有些不應受封而被封為神者,以及應封小神卻誤封大神者,心裡都很高興。
但一部分應封大神而反封小神的魔國臣民,豈會甘心?他們委曲了二千多年,正義難伸,内心都積着怨氣,一有機會,就要暴發出來,以行動來支持正理,這将是神與神,仙與仙,以及神與仙之間的鬥争場面,甚至人與鬼也要涉及在内,所以後果所及,真是不堪設想。
這一平反性的議案,若是由一個普通神仙提出,必然不會受到重視,而且還要被天宮會議中的許多仙佛神聖嚴厲批評、斥責,甚至仙籍被削,打入紅塵,也有可能,同時一般的神仙也無此鬥膽,敢于提出這種反動性的議案。
當時提案者卻是玉面神猴,力敗仙佛二祖;威挫元始天尊、慈航、文殊、普賢,擊傷紀律天神和太陽神,舌戰群仙諸佛衆神聖,所有的仙道、佛法、神力、聖言,對他一無所用,即使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也對他無可奈何,更兼還有國勢強大的魔王通天教主支持,所以他的提案就比人間的中子彈還要厲害幾萬倍了,而仙佛神聖就下得不将它列入議案,加以鄭重讨論。
那時,太上老君還想拖延時間,并企圖擱置這個提案,但立即遭到玉面神猴駁斥,并堅決要求讨論“重議封神榜。
”
後來玉皇大帝提出:重議封神榜初稿應仍由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與通天教主三位原經手辦理,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玉面神猴贊成這樣做法,但他們三位原經手合作的技術則略有更改,那是由于通天教主感到過去誅仙陣和萬仙陣失敗的恥辱,在适當的時間降臨之前,不願再見二位師兄之面。
因此,玉面神猴供獻了一個‘背對背’代替‘面對面’的辦法。
換言之,新封神榜初稿應由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共同拟定一份。
同時,通天教主也自拟一份,而他們三位師兄弟不必面對面商讨,以免一言不合,發生正面沖突而誤大事,僅由丁方各派助手,交換初稿内容,互相傳達意見,倘有遺漏或不妥之處,立即補充調整,直到雙方能均感滿意為止。
使用這種‘背對背’方式,重議新封神榜,獲得了玉皇大帝,以及宇宙列國的元首同意,在天宮會議中一緻通過,并由文曲星君作了記錄。
列入緊急處理的檔案裡。
天宮會議結束後,仙國太上老君命令玄都大法師和南極仙翁,召集群仙讨論這件大事,同時天國的東王公與鎮元子,地國的梓潼帝君和逍遙島地方正神黃大仙也前來列席。
事關重封神祗,天地仙三國必須統力合作,方能奏功,但在舊的封神榜上有名的神祗一律不準參加會談,以示公允,并免洩露消息。
他們計論結果,決定由太上老君委任福祿二位星君,東王公和梓潼帝君為新封神榜的起草人,而玄都大法師、鎮元子和黃大仙則擔任背對背的傳達人。
此外,另有許多神仙參加調查研究工作,考核舊封神榜上所封神祗在二千餘年以來的功過事迹。
在魔國,通天教主也召開了同樣的會議。
他委任程真人主辦新封神榜初稿,以海東青,南宮操、司徒文與杜充為副,并由文元子、宇文子和陸朋充任背對背的聯絡人,最後呈交大夫子審定。
這是魔國打擊仙國的政策之一,通天教主蓄心已久,必須要平反冤案,為其陣亡的臣民報仇洩恨,所以他大張旗鼓,動員了大羅金仙、野仙、妖魔精怪四大煞神和其他許多散人、力士、亂神、散神、鬼煞、狂客等,而且一經決定,立刻展開聯絡、調查、研究和考核動工作,一定要得到最後勝利,否則決不罷手。
于是瞿真人派遣大批野仙散人,攜帶正式公文,堂而皇之,分别進入天國、太空國、地國和水國,向有關的主管神祗索閱檔案,抽調卷宗,以便檢查舊封神榜上所封的那批神祗,在過去二千多年中,有無違法亂紀的行為。
另一方面,瞿真人又暗派許多妖魔人物進入中洲部落,潛伏民間,追查兇神惡祗欺侮老百姓的事情。
同時,亂神散神也連袂趕往幽冥國,向鬼魂們明詢暗問,偵查地府神差鬼使的劣迹污行。
這樣一來,天國的賞善罰惡衙門,太空國的功過府,地國的道觀、東嶽宮、城隍廟和土地祠、水國的水晶宮與海神廟、鬼國的森羅殿、判官署以及地獄司等處,凡舊封神榜上所封神祗的駐紮區域,都蒙魔國調查人員光臨。
他們不厭繁冗,一絲不苟地檢閱、收集、影印、記錄各種有關的資料,隻要有助于新封神榜初稿的編制,無不一一采納歸檔。
此外,他們又讨取了許多神祗、人和鬼的口供、物證、文件、圖案等,經過有次序的整理之後,彙總成冊,準備将來把它當作攻擊舊封神榜的有利證據之用。
為了避免樹敵,通天教主不想把反擊的範圍牽涉到佛國(但燃燈古佛例外),所以一切僧寺、尼庵、佛堂等都未遭到滋擾。
另一原因,他所要查核的對象,隻是神祗而已,并不包括佛和菩薩。
被魔國調查人員所降臨的地方,不論是上從天國賞善罰惡衙門的天神職位如何崇高,下至鬼國地獄司的陰官身份如何低微,都要誠心接受他們善意的詢問,或惡意的檢查,即使對方吹毛求疵,無理取鬧,也隻能忍氣耐心,不卑不亢地與之周旋,因這是玉皇大帝的命令,又經過天廷會議通過的議案,誰敢拒絕調查,阻差辦公?
至于舊封神榜上所封的許多天神地祗,他們都是被調查的對象,心情各不相同。
有些神祗自知過去既未犯法,又不做壞事,對于魔國檢查,一切無動于衷,處之泰然,所謂真金下怕火燒是也,有些曾犯大罪或小過,早已受到懲罰,就要顧慮魔國無理取鬧,舊案重提;有些雖已做了虧心之事,但始終未被外界發覺,如今忽遭偵查,心裡惴惴不安,深恐一旦東窗事發,必受嚴厲懲罰,因大家都知道通天教主心境狹窄。
辣手辣腳,怎會饒恕犯罪的神?舊封神榜上所封的許多神祗,并不耽心錯封神職的事,因那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姜子牙的責任。
那批被錯封高位的神祗,隻怕受到意外的牽連,貶職查辦,或逐出神界。
相反地,那些被誤封為小神小批的魔國臣民——卻因通天教主的反‘舊封神榜’而感到興高采烈,因他們久受委曲,渴望這樣的一個翻案機會,正好發洩冤氣,并盼否極泰來,飛黃騰達,升調大神職位。
魔國初步調查所得的資料包括下列各點。
(一)費仲、尤渾、飛廉、惡來等四個佞臣,生前擅權作威。
惑君亂政、貪污納賄、陷害忠良,如此奸邪之輩,不該濫等充數、妄受榮封,理應立即革除神位,削職為鬼,打入地獄,水不超生,為世界不忠不義者戒。
(二)冀州侯蘇護之女妲己,幼承閨訓,幽娴賢淑,後被纣王強怔,非其本願,不料路經恩州,在驿館中為九尾狐精所迷,攝去魂魄,死于非命,于是狐精乃得借體成形,冒名惑主,使真妲己生前代受惡譽,死後又被萬人千古唾罵,她的真魂正魄自從脫離本身軀殼後,即遭狐精禁制于陰陽交界的夾縫裡,喪失自由,無從伸冤,過着比餓鬼還不如的生活,早已為十法界中的五聖五凡所遺忘,實為可憫,亟應立即平反,将此幽靈從黑暗的夾縫裡解放出來,并追封大神,以慰冤情。
(三)趙公明修成半仙道行,被姜尚施展左道旁門之術,拜掉了元神,散而不歸,又用桑枝弓和桃枝箭射瞎了眼睛,下是明槍交戰,而是暗箭傷人,使他含恨而亡,倒也罷了。
但姜尚已知道趙公明有目無珠,卻封他為五路财神之首,以一個盲神而主宰人間迎祥納福,招财進寶等要務,當然未能分辨黃金白銀,數目多寡,而某些僚屬部下,欺他雙目失明,往往上下其手,從中舞弊,遂使後世兆姓财運失調,應貧者富,應富者貧,或财富分配不均,造成禍福颠倒,利害反覆,此非趙公明失職之過,應懲姜子牙封神錯誤之罪。
所以這件事必須追究責任,嚴加糾正。
(四)姜尚所封的神祗包括忠臣良将,以及不道之仙,倒也未可厚非,但不少奸佞之輩也都一一封贈神位,實為大錯。
此外,還有許多不計其數的下級無名兵卒,為國捐軀,暴骨沙礫,其中必有忠良,何故既無一個受封神職,又乏設祭追薦亡魂之舉?那批無名英雄白白犧牲性命,群魂飄蕩,無所依靠,在幽冥地府鼓噪哭訴,但不知當年黃飛虎敕封東嶽大帝,職掌一切生死轉化神仙人鬼之後;對那些鬼兵魂卒有否作出妥善處置?這事非常重要,必須徹底追究。
(五)查攝去“真蘇妲己”魂魄的九屬狐精,改名為胡喜媚的雉雞精,與以王貴人身份出現的玉石琵琶精等三個妖女,本是魔國的安分良民,後被女娲氏使用招妖幡召赴殷京朝歌,奉令迷惑纣王,使他不務正道,斷送社稷。
等到姬發大會諸侯,兵臨城下,纣王江山大勢已去,商朝滅亡,無可挽回的時候,女娲氏卻責她們三個妖女無端造業,殘害生靈,屠毒忠良等罪,并擒而斬之。
試問她們女流之輩,除了惑主施行暴政,剪除纣王左右,造成天下大亂亡外,還有什麼良策可使姬發吊民伐罪,興周滅商?她們完成了女娲氏所授予的使命,可謂有功,不但無賞,反受誅滅,且死後又未封贈神職。
這種颠倒是非,太不公平的冤情,必須翻案,并應嚴懲有關處置不當的仙聖,包括女娲氏在内。
(六)纣王見一老人在雪地跣足渡水,不甚畏冷,步行甚快,而另一少年亦跣足渡水,卻畏冷緩行,似有驚怯之狀,認為這是反常的現象,就命令把他們的胫部砍斷,驗看老年人的骨髓是否多于少年人。
那兩個無辜良民,屈死之鬼,未蒙榮封,實不公平,必須提出控訴,以便追贈神職,方稱合理。
(七)纣王為了證明孕婦胎中是男抑女,就解剖了三個孕婦之腹,使她們死于非命。
此種慘刑,加諸無罪之人,實為可憐,而其冤魂亦未受封,似屬不合,理應追贈神位,并究辦處置失宜者的責任,以慰亡魂多年之冤。
(八)燃燈古佛接受曹寶從趙公明那邊所搶來的贓物——定海珠,不肯歸還原主,卻硬說。
此物乃佛門之寶,是他了道證果之珍,非趙公明所能鎮壓得住。
身為堂堂大佛。
竟然說出這種不自知恥的話,令人可笑。
如今這筆帳應向燃燈清算,除索還定海珠外,尚須懲治他利欲薰心,窩藏盜贓之罪。
(九)姜尚的前妻馬氏乃失德之婦,不宜妄占掃帚星座,應予革職。
(十)纣王暴虐無道,殘害生靈,罪行不可勝計,正如猴公所說:人間出現暴君,天上何喜之有?故應将他逐出天喜星座,貶降鬼國,打入地獄,面壁思過,永遠不得超生。
(十一)仙國和魔國各有一個叛徒。
申公豹本是玉虛門下弟子,叛師反助魔國,後被其師元始天尊揭去,塞在北海眼裡,受到了報應,死後封為分水将軍之職。
長耳定光仙本是碧遊宮的弟子,叛師皈依佛國,卻受到諸佛保護,使我王通天教主無法加以懲罰。
由于此仙盜取了六魂幡,萬仙陣威力大減,死傷了不計其數的魔國臣民,造成罪孽深重,若不清理門戶,嚴加處分,我主決難忍容,所以特别提出這件要事,必須重新檢查,是否應将那叛徒從佛國引渡過來,了結其過去的一段恩怨?
(十二)本國的雲霄、瓊霄與碧霄三位仙姑,道行高深,擺設黃河陣,以混元金鬥困住三虛門下十二弟子,損害了他們的神魄形氣,後由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親自連袂出場,以大欺小,使三位仙姑遭逢劫數,千年道行,化作一場春夢,倒也罷了,可是死後卻封為坑三姑之神,真是太侮辱了。
以她們的尊貴身份,而執掌坑務賤職,處身于污穢之地,坐卧不安,此乃由于姜尚恨其削除了同門師兄們的頂上三花和胸中五氣,所以公報私仇,存心作對,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這件不公平的案子,必須重新檢讨,予以平反,方稱合理。
(十三)商前丞相比幹,生前已被摘去了玲珑七竅之心,死後被封為文曲星君,似屬不合。
以一個無心的天神,來主宰人間文壇,無怪後世大多數文人隻有繡口而無錦心,嘴巴講得頭頭是道,心裡想的是另外一套,肚裡塞着草包。
推其原因,那不是比幹之罪,乃姜子牙封神錯誤,理應糾正。
查比幹為商代賢人,又是忠臣孝子、毫無疑問,封作天神,因此,我們提議:比于應免文曲星君職位,另賜别種适當的顯爵,是為至要。
(十四)查姜尚封神,隻不過是依照“封神榜”的原稿,奉命執行任務而已。
所以,他并非罪魁,而是幫兇的功首。
老君和元始天尊雖依照“封神榜”行事,但議定封神榜與正式封神之日,中間相隔時間極為悠久,而每個榜上有名的人事變化多端,往往無法逆料,死亡情況也各有不同,必将影響其過去所原定的神職是否依然适合。
所以,在正式封神之前,老君和元始天尊理應根據每個人的生平變化事迹,及其壽終祿盡,蓋棺論定的情況,重新檢讨,予以調整,而他們卻沒有這樣做,就斷然依照原議封神,于是造成了錯封神祗和神不稱職的事情,這是重大的罪行。
此外,姜尚舉行封神大典之前,并未邀請宇宙列國代表出席觀禮,尤其是“封神榜”原議國之一的魔國,也未蒙邀請列席監察,就獨斷獨行,即将此一莊嚴隆重的典禮,草草了事,顯然他是授命于老君元始,才敢如此膽大妄為,這種罪行也必須清算。
(十五)商纣王朝的诤臣;例如杜元銑、梅伯、商容、趙啟、楊任、膠鬲,以及夏招等文官,個個忠心耿耿,見到正義所在,就不留戀富貴的地位,又不貪生怕死,面對無道暴君,或先或後,毅然挺身而出,口珠筆伐,指責怒罵纣王失政作惡,這種勇敢的精神和态度,并不遜于商朝的許多武将在沙場浴血作戰。
結果,那批诤臣都受到纣王的慘毒刑罰,死于非命,但死後封神,除楊任被封為甲子太歲之神,尚稱合理外,其餘諸位诤臣,卻與别的佞臣賊子一樣,隻不過封為普通的星君而已,這似乎不辨忠奸,不分好歹,有失公道,理宜糾正。
(十六)蘇護最初因不願與纣王結為姻親,是第一個反商的諸侯。
後以國戚的身份反纣,可謂大義凜然,立場正确,死後封為東鬥星官之首,尚屬公允,但黃天祿與黃天祥二人雖有戰績,卻無赫赫大功,卻妄封為西鬥及南鬥星座的正神,似嫌資曆不足,功小爵大,極不公正,理應酌量調遷。
(十七)伯邑考是個懦弱而無所作為的人物。
他不明天命,不遵父訓,更不知運用政治手腕,貿貿然前往朝歌,自投羅網,既乏膽量冒犯纣王,又無策略對妲己虛與委蛇,援救其父,徒以對纣愚忠,對文王愚孝的行動,遂使身死父辱,這種蠢人死後竟被封為“中天北極紫微大帝”,可謂豈有此理,令人不服之至。
查後世紫微星下凡,可作人間的帝王,無怪曆代許多天子都是禍國害民的昏君,那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姜子牙封神錯誤所緻,這件大案子的責任,必須追究。
(十八)查方弼方相昆仲的職位不過是值殿将軍,替王宮看守門戶,奔走差遣而已。
位卑職小,人輕言微,但在商纣政權中卻是首先反叛的二個功臣。
他們有遠見,有膽量,早已看不慣纣王暴虐無道,于是激于義憤,力救二位王子,反出朝歌,這并非一時沖動的行為。
他們雖是武将,離開朝歌後,就浪迹江湖,實是群人物,何況在當時,其本身和家屬都未受到侮辱和迫害,而公然敢于反帝的精神,意義要比地位顯赫的黃飛虎反纣行動更為偉大。
後者身為國戚,手握兵權,首先隻為保全自己的高官厚祿着想,直到妻妹被纣王殺害後,他本身已處于無可奈何的不利形勢之下,還在搓須徘徊,猶豫不決,若非周紀竭力啟發慫恿,也不敢反商歸周。
所以黃飛虎反纣的立場并不顯明,不及方氏兄弟反抗暴君的意志堅決。
可惜得很,也是太不公平,弼相二人死後,隻被封為顯道神和開路神的低位,因此,我們提出抗議,主張重新授予高級的神職,以示獎勵。
(十九)兩國相争,各為其主,雙方在戰場上厮殺,不是你死,便是我活,各憑本領,全力争勝,若技不如人,在沙場上犧牲,乃是盡忠報國,實可嘉獎,雖死猶榮,均無怨言。
可是呂嶽、羅宣,以及火靈聖母等惡人,全無心肝,與敵作戰,把對方殺死,那是以力制勝,無可厚非,惟連帶殘害無辜百姓,似屬罪大惡極,例如:呂嶽逆天行事,布施瘟疫,遺禍西歧滿城生靈;羅宣縱火作惡,傷害人民;火靈聖母生性惡毒,殺心太重,以左道旁門之術,刀砍屍體滿地,火燒人臭難聞,似乎有傷天和。
如此惡道瘋婦,視人命如草菅,怎可封為大神?理應嚴議調遷,或革除神職,以息公憤。
(二十)歪頭申公豹乃是戰争販子,到處煽風點火,唆使許多野仙散人,投入戰争,殺害無數人民。
他雖惡貫盈滿;身死北海,但死有餘辜,其刑罰不足以抵消其罪惡,這種家夥不宜封神。
(廿一)聞聘崔英蔣雄三人,與黃飛虎義重金蘭,忠心不貳,這僅是狹仄小圈子裡的義氣而已。
他們在吊民伐罪的鬥争中,隻有小貢獻,而無大功勞,死後竟然分别被封為中嶽、北嶽和西嶽的大帝,勳微職崇,顯然事理颠倒,獎勵過分,必須加以嚴議,調整封神錯誤。
(廿二)殷郊殷洪出身王族,在政權鬥争中被其父處以極刑,旋即由方弼方相救出險境,得慶更生,後學藝下山,不報師恩,乃是不義;不複母仇,可謂不孝;不能大義滅親,愧對曆代祖宗,這是不忠于國。
脫離人民群衆的道路,反去助纣為虐,違背天命,可說不智。
此二人不應封神。
(廿三)李平竭力勸阻呂嶽,不要妄施邪術害人,用心良善。
但反遭呂嶽的毒手;實為可憫,理宜提升神職,以示獎勵_(廿四)在封神榜中,尚有許多亂臣賊子,三山五嶽的散人、野仙、生前作惡多端,妄殺無辜百姓。
死後雖已被封為神,均應一一徹查,依照其所犯罪惡的程度,予以貶調,撤職,或逐出神界。
天仙兩國對于魔國提出反封神榜二十四條之事,因其牽涉的仙佛神聖太多,受到打擊的範圍也太廣。
所以反應并不熱烈,隻是陽奉陰違,虛與委蛇,“尤其是老君、元始天尊、燃燈古佛和姜尚等,都是被攻擊的對象,就無法嚴格執行反封神榜的政策。
老君元始均為仙國的元首,燃燈也是佛國元勳之一,姜尚德高望重,輔佐姬發,吊民伐罪,拜榜封神,神人共敬,豈可無端加以清算侮辱?何況魔國所提出的種種理由。
大都強辭奪理,顯然是吹毛求疵,故意尋事洩憤。
若此風一長,不予遏止,則影響所及,宇宙列國必将永無安甯之日。
通天教主也明白對方沒有誠意合作,所以自恃國勢雄厚,存心搗亂,随時制造不法案件,因那時玉面神猴雖已在天國招親納福,而魔國國師小老先生卻贊助其說;于是他乘仙、佛、神聖忙于千年大比的機會,發動七大煞神以閃電式戰術。
一舉而攻占了仙國的海内十一洲仙境。
這事使玉皇大帝大為震怒,立即召集仙、佛兩國的巨頭——太上老君、燃燈古佛,以及許多仙佛神聖,在通明殿開會讨論;征伐魔國的計劃。
恰在此時,王靈官進來報告:“魔國國師小老先生以特使身份,現在南天門外,求見我皇!”
玉帝聽了,驚道:“早不來,遲不來,恰在這時來,不知此仙的來意如何?”
天罡星君道:“小老先生仙才縱橫,詭計多端,如今突然降臨,必為海内十一洲之事,但可能另有陰謀。
千祈我皇特别小心,以免中其圈套……”他說着,一邊離座而起,急步走到玉帝案旁,低聲奏道:“請我皇密令逍遙公主,不要讓玉猴,不,玉仙與小老先生見面,以免發生意外。
”
玉帝點頭答應,立即暗遣天吏進入後宮,通知玉後火速轉告逍遙公主照辦。
接着天罡星君與五帝又低聲講了幾句話,然後退立原位。
隻聽得玉帝道:“會議暫停,拟請仙、佛兩國代表回避一下,到北天門大玄宮等待這裡的消息。
”
于是太上老君、燃燈古佛和許多仙佛立即紛紛起身,魚貫地離開通明殿。
接着玉帝吩咐太白金星,托塔天王李靖和許旌陽仙師率領許多仙官天将前去迎接小老先生。
不久,群仙衆神聖擁護着小老先生,後面跟随文元子和小夫子,進入通明殿。
由于小老先生乃古代上仙,又是大老先生的哲嗣,道行高不可測,玉帝對他也要尊敬三分,所以見到他踏上殿階時,就起身離座,準備迎接。
小老先生早已發覺,連忙道:“我皇請坐,禮不可失,受小仙一拜。
”說着,他已像流水行雲似的,趨近玉帝面前,正拟叩首,但玉帝阻他屈膝,隻得行了半禮,随即賜坐,接着文元子和小夫子上前拜見五帝之後,分立在小老先生的旁邊左右。
而群仙衆神聖也各自列班。
小老先生舉目向通明殿四周巡視,覺得天國朝廷的氣派整齊雄偉,莊嚴靜穆,兩邊站班的群仙衆神聖個個滿面正氣,都有福德之相,非一般下界的修道人物所能比拟,不禁暗自警惕,放棄了小觑天國的初衷。
這時,玉帝心裡也在暗想:此仙離開上界的嚴父——大老先生,屈就魔國國師之職,不知是何緣故。
所以他就開口道:“請問先生,令尊近況如何?”
小老先生聽到玉帝不問自己報聘于國的公務,卻先問私事,不免暗驚,忖道:“莫非我們父子之間的隐事,玉帝已經知道了嗎?不,不會的,父親已有卅萬年不問宇宙之事,而且他隐居的地方也非任何仙佛神聖所能探尋得到。
”于是從容地答道:“托我皇洪福,家父逍遙世外,歲月如常,多謝垂詢。
”他說到這裡,不讓玉帝再間下去,随即先發制人,改變話題,問道:“剛才小仙在南天門外,施展‘通天耳’小術,聽到我皇說:‘會議暫停,拟請仙佛兩國代表回避一下等語。
’不知是何道理?”
此言一出,不但玉帝面色大變,而且滿殿群仙衆神聖也無不吃驚,覺得小老先生神通廣大,果然名不虛傳,确是一個極厲害的角色。
玉帝略為遲疑,瞬息恢複常态,道:“不瞞先生,這裡剛才正在開會,讨論魔國侵占海内十一洲的事。
”
小老先生微微一笑,道:“想來我皇準備動用天仙佛三國之兵,征伐敝國,不知是否?”玉帝道:“用兵之事,未免言之過早。
先生來得湊巧,朕正要請問魔國何故不宣而戰。
強占仙國的海内十一洲仙境的事。
”小老先生道:“小仙奉敝王之命,前來天國,要求我皇主持三項公道,然後再讨論海内十一洲仙境的事。
”
玉帝道:“那三項公道?尚請先生明白告知。
”
小老先生道:“當年天廷會議,有案可稽,重議封神榜以及重封神祗的事,未蒙仙國積極進行,不知是何原因?此其一;佛國久占靈山道場,前已由猴公在天廷會議中提出,當時決定雙方另行協商,但佛國百計推诿,拒不歸還靈山,又乏協商誠意,因此敝國忍無可忍,略施小計,攻取了他們的支系空空部落,可是佛國依然無動于衷,形同麻木不仁,所以敝王迫不得已,惟有對佛國用兵,準備以武力收回靈山。
因此,特先向我皇請示,以求師出有名,此其二;猴公本為敝國的副元首,但自從當年蒙我皇賜宴禦筵,招為驸馬後,即被天國軟禁,與敝國音訊久絕,不知生死存亡。
衆所周知,猴公在本國早有發妻,乃瑤池的二位仙女,且已有子女各一。
現在她們委托小仙帶來書信一封,并要求親手面交其夫,因此,小仙必須與猴公見面。
此外,猴公的兩位夫人又托小仙帶來三封控告信……”“控訴誰?”天罡星君最關心猴公的事,又最顧慮他的發妻遲早必有反應,所以就急不及待地插嘴道。
“尊駕是何方神聖7”小老先生明知對方是誰,卻故意假裝不識。
“小神乃天罡星君是也。
”天罡星君道。
小老先生早已獲悉此神是天國智囊之一,存心先要折其銳氣,随即冷冷地道:“原來是你,小仙正要找你談話……”他停頓片刻,尖銳的目光向對方膘視一下,接着道:“猴公的兩位夫人所要控告的,你便是其中之一。
”
現在,小老先生對天罡星君說話,竟然毫不客氣,“你”代替了“尊駕”。
天罡星君聽了,冷笑道:“小神與她們風馬牛不相及,沒有理由控告。
”
小老先生道:“有理無理,隻有你自己明白,此刻小仙再告訴你另外的一個被告是誰,不知你願否知道?”
天罡星君道:“洗耳恭聽。
”
小老先生道:“另一被告是月下老人。
”
聽了此言,天罡星君面色大變,同時,王帝聽了,心裡也感到忐忑不安。
小老先生微微一笑,又道:“最後的一個被告是誰,目前暫不公開宣布,除非以後有此必要……”他說着,目光瞟向玉帝一掠而過,繼續道:“總而言之,猴公的兩位夫人有權向天國索回丈夫。
”
天罡星君想到:小老先生提出二位猴公的夫人控告自己、月下老人以及另一個隐名的被告,就非常驚駭,因猴公與逍遙公主的結合,乃在多年以前由自己策劃,并征得玉帝和玉後的同意,當時,為了要取得一個可靠的藉口,曾與月下老人在婚姻簿上做了一些手腳。
(參閱仙妖鬥智故事)此中過程,萬分秘密,除了小圈子裡三五個仙聖之外,絕對無人探悉。
如今小老先生忽然重提舊事,真是令人費解,猶如冷灰堆裡爆出火來,又好像一顆定時炸彈,即将爆炸那樣,怎會使他不驚?這事關系極為重大,因小老先生雖未公開說明誰是第三被告,但弦外之音,他已暗示玉帝,且又威脅說:在必要時也将公布那隐名的被告是誰。
如果二位猴公夫人所控告的确是這件案子,那末,天仙兩國的威信就要受到嚴重打擊,隻怕玉帝也不能繼續安坐于領導宇宙列國的寶座了。
天罡星君想到這裡,心中逐漸煩悶起來,發覺小老先生簡直要比猴公更為厲害,更為可怕,因後者尚能以逍遙公主作餌,引其就範,而前者則莫測高深,不知用什麼方法去安撫這個上仙。
忽然天罡星君又想:“事情決不會這樣嚴重。
自己與月下老人之間的一段秘事,除了玉帝、玉後和鎮元子之外,誰也不會知道,包括魔國在内……”
當他正要再想下去的時候,小老先生又講話了:“我王通天教主動極思靜,最近準備退位,拟把國事讓給猴公,所以他堅決要求天國準許猴公回國當政……”小老先生發言未畢,群仙衆神聖聽到了這段話,立即引起了一陣騷動,因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消息。
假如通天教主真的肯退位讓國,由猴公——玉仙接任魔國國王之職,那末,宇宙列國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了,但隻怕這不過是通天教主引誘玉猴回國的一種宣傳姿态而已,事實上這個雄心勃勃的魔頭決不會自居澹泊,放棄王位,于是大家議論紛壇,打斷了小老先生的話鋒。
玉帝揮手示意,群仙衆神聖連忙停止談話,殿内立即顯示一片肅靜的氣氛。
過了一會,小老先生正色道:“各位不必驚疑,我王确有讓賢的決心,隻要小仙這次能夠完成任務,猴公統治魔國即可實現。
不但如此,而且海内十一洲仙境和地國的空空部落也将歸還原主。
”
群仙衆神聖響起了一陣掌聲,殿内頓時充滿着歡樂的氣象。
玉帝得到了太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