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七章 反封抻榜

首頁
    天尊,駕雲直上九霄,來鬥獅首力士。

    他們——一聖一妖,前世本屬怨家,今世亦是對頭。

    所以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不問情由,就拚個你死我活,惡鬥起來。

     武仙星君者,太空國之名将也,道行功力無法估計,非“深不可測”四個字所能形容。

    獅首力土前在天國有元始天尊比武得勝,可知其功力之高,後赴武仙星座尋仇,被武仙星君暗算,受了重創,幸得神醫子悉心救治,服了神力、仙力、佛力三丸,不但恢複健康,而且武功較前更強。

    武仙星君不知此中秘密,以為那傷後的獅首力士武功必然退化,所以不遵守元始天尊的軍令,就毅然駕雲應戰,一經接觸,果如所料,發覺對方反應遲鈍,下由暗喜,認為撲殺此僚,頃刻即能奏功,哪知十招之後,感到自己忽處下風,原來是這妖物使詐引誘,以緻一時疏忽,被其找出破綻,頓時拳足受制,想要拔劍反擊,卻已遲了片刻,胸部遭到重擊,連退三步,口中猛噴鮮血。

    獅首力士見血心喜,饞涎欲滴,連忙張口吞吸。

    說時慢、那時快,層雲裡忽然伸出了一隻巨手,把武仙星君抓了過去。

     獅首力士見高聲道:“大膽長臂羅漢,你又來了……”他一邊說話,一邊揚手,發出飛刀,直射巨手。

     蓦地,層雲滾滾四散,中間出現了缺口,一位黃衣大佛,身高逾丈,頭如巨鬥,頂沖萬道金光,驚得獅首力士後退數步,而他的飛刀早已被佛光震落雲端,不知去向。

     那時,這邊的雲層,突然也滾滾四散,中間缺口逐漸顯露,而那黃衣大佛一見此景,立即返身,脅下扶住了負傷的武他星君,匆忙向後退去。

     原來這裡層雲缺處出現的乃是通天教主,哈哈大笑,道,“如來道友,不要逃?”隻因追之不及,也就罷了,随即與獅首力士冉冉隐入原處。

    靈山方面的戰事,暫呈靜寂狀态,但魔國本上卻又發生了大戰。

     再說大夫子鎮守魔京,擊敗了天國大軍,把第十四重天到二十二重天的幾個總督逐出魔境,天兵被俘五千,傷亡無數,損失辎重器材不可勝計。

     玉帝得悉皇師敗績,既驚且怒,慌忙敕封宇宙天君為讨魔大元帥,統領第一重天到十三重天的總督,帶領大軍四十萬,從海内十一洲以及空空部落移師魔國,一邊傳令第十四重天到二十二重天的總督,收集殘部,重整旗鼓,着即帶罪立功,又另撥天兵六十萬,作為補充,所有各重天的總督,都歸宇宙天君統一指揮。

    天國動用百萬大軍,為亘古所未有,可知玉帝痛恨魔國,已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了。

    一日,大夫子正在帥府與屬下群僚讨論軍事,忽報百萬天軍犯境,急忙升帳傳令,派遣野仙品級——郝道子、桂引子、江湖子、小夫子、瞿真人、菩提子、枚公公、龍婆孫美鳳、郎三妹;散人品級——艾朋、土木書生、雪和尚、玉貞老尼、獨臂居士;妖魔人物——海東青、南宮操、司徒文、鐵金剛、溫戎、玉面狐女、七海龍神、虬首獅仙、靈牙象仙、金光犼仙、牛魔王,率領精兵二百萬名,分路出動,前往截擊。

     調撥既畢,大夫子從容不迫地帶了寶劍,步出帥府,駕起快速雲,不久就到達邊境前線的高空。

    從雲端向下觀察,大夫子發現天軍營幕密布,旌旗飄揚,士卒遍野,猶如螞蟻,不但已在邊區建立了橋頭堡和陣地,而且前鋒部隊也逐漸向内地推進中,顯然本國的當地駐軍諒必已被對方擊退。

    放縱仙目,向後遠望,他又發現己方的援軍行動神速,從各路源源而來,估計兩軍相隔不過百裡而已。

     雙方混戰迫在眉睫,大夫子決定駐守雲端觀戰,以便在必要時親自下去指揮。

    正當他凝神察看地面上周圍的環境時,忽聽身後傳來輕微的異響,回頭舉目一瞟,看到一大堆層雲無風盤旋,就明白此中必有奸細隐匿,企圖伺機蠢動,對自己暗襲,于是不動聲色,若無其事地在雲端徘徊,一邊雙掌暗運玄功,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大吼一聲,響震太空,同時揮掌向前猛擊,威勢之盛,猶如天坍地裂,層雲已被他的玄功打得五花三飛,頃刻化為烏有,果然不出所料,那批隐匿其中的二十位天仙,在無雲可資立足,以及猝然不及提防的情況下,紛紛從高空倒跌下去,卻幸他們道行高妙,臨危而心不亂,連忙不約而同地各施淩空步虛之術,穩住身子,雖有驚無險,逢兇化吉,但已狼狽不堪,接着又各自駕起祥雲,向上直飄,因懾于大夫子先聲奪人之威,隻在他的前面立定,卻不敢進逼。

     大夫子哈哈大笑道:“堂堂真仙,作此鬼祟行動,可恥可笑。

    ”他不待對方群仙開口,接下去道:“本夫子不誅無名亡神、匿名之仙,還下快快報上名來!”他說着,拔出寶劍,銀光閃耀,随手向空一揮,發出陣陣龍吟之聲,真神物也。

     群仙見狀,十個高舉武器,包括刀、匕、劍、锏、塵、鞭、斧以及若幹不知名稱的奇形彎鈎等,接着一個青袍羽客越衆而出,高聲道:“何必報名!我等奉仙祖之命,傳來擒你。

    ” 大夫子冷笑一聲,道:“即使老君、元始同來,也未必能動本夫子一根毫毛,何況你們這批小輩,看來隻不過是血喂我劍的犧牲品而已。

    ” 那羽客怒道:“聽說大夫子德高望重,何故今日相見,卻像一個狂仙?”大夫子掀須微笑道:“對手都是配角。

    卻充作主角,本夫子不狂,更待何時?”他說到這裡,轉身向左邊一指,喝道:“主角畏首畏尾躲着不敢出來,難道還要本夫子親自邀請嗎?” 隻見左邊層雲亂飛,片片四散,燃燈古佛後面排列着十六佛和三菩薩突然出現,合十道:“善哉,善哉!夫子明察秋毫,本佛萬分佩服。

    ” 大夫子道:“大和尚,你帶了數十名諸佛菩薩,在此潛伏,該必企圖行刺本夫子,是抑不是?” 燃燈古佛道:“阿彌陀佛!本佛奉玉帝之命,率衆前來邀請夫子共赴天國一行……” 大夫子哈哈大笑,笑聲震響太空,打斷了燃燈古佛的話鋒,接着道:“凡是玉帝恩沼,必用天使傳旨,現在卻煩勞大和尚領了一批打手同來,顯然别有用意,是嗎?” 燃燈古佛道:“請夫子下要誤會,本佛攜有天廷的玉敕。

    ” 大夫子掀望笑道:“如果本夫子拒不受召,不知大和尚有何對策?” 燃燈古佛道:“夫子不要固執,本佛身邊也帶着天廷的逮捕令。

    ” 大夫子道:“大和尚終于現出原形了!你想擒我,隻怕未能如願,徒使玉帝失望而已。

    ”他說着,手中之劍向空一揮,發出陣陣龍吟之聲,威勢非凡。

     燃燈也把手一揮,群仙諸佛菩薩立即飛躍而出。

    把大夫子困在中央,但不敢逼近。

     大夫子按劍屹立,神态安祥,目光向周圍一掠而過,卻未把他們看在眼裡,曬道:“這批配角,隻怕不是本夫子的敵手。

    ” 那青袍羽客似乎是群仙的領隊,聽了對方之言,心中不服,舉劍搶先進攻。

     大夫子輕描淡寫地揮劍斜掃,同時飛出一腿,把那青袍羽客踢出十丈之外,跌倒雲端,而他的劍身也被削斷,從高空堕落地面,手中隻剩一段劍柄。

    這時,群仙諸佛菩薩踴躍沖前,各展絕招,向大夫子進襲,惡鬥開始了。

     燃燈在旁觀戰,隻見大夫子身手敏捷,周旋于群仙諸佛菩薩之間,毫無懼色,劍風過處,龍吟之聲不絕,不到二十招,已砍傷二仙三佛,并削斷另外幾個仙佛的武器,使燃燈越看越怖,暗想道:“魔國人材輩出,前有水金書生,現有大夫子……”正思忖間,忽見一朵青雲如飛而來,雲端站着一個白袍小将,頃刻到了現場,不問情由。

    舉起金棍,向燃燈進攻。

     燃燈認得來人乃是小夫子,諒必是他在地面聽到空中有龍吟之聲,父子天性,心靈相通,所以趕來助戰。

    燃燈也知道這小子家學淵源,武功極高,又是玉面神猴——玉仙的得意門生,是以不敢輕視,運力揮塵迎戰,一經交手,果然此子名不虛傳,确是一個勁敵,不由驚疑非凡,暗想:一個後生小子,何來如此神力?三十招之後,對方攻勢增強,使他抵抗不住,被逼連連後退,自慚一個大佛隻怕今天要敗于小輩之手了。

     那邊,戰鬥勝佛,看到燃燈窘态,慌忙抽身退出戰團,飛奔而來助陣,才使那古佛稍有喘息的機會。

     戰鬥勝佛原是猴精齊天大聖,曾随玄奘同赴西天取經,功德圓滿後,就被封為佛,其道行武功均為衆所周知,毋待贅述,但今天時辰不利,篇合邂逅小夫子,也算是他的晦氣。

     原來通天教主野心勃勃,為了問鼎天廷,蓄意要培養一個比二郎神和齊天大聖更為厲害的人材,而小夫子就被他選中了。

    在培養的過程中,他不遺餘力地親自助其脫胎換骨,成為金剛不壞之身,加上其父大夫子嚴格教導,以及玉面神猴——玉仙諄諄指點,遂使其道行與武功進入了不可思議的境界。

    過去,為了要試驗小夫子的武功究竟高到什麼程度,通天教主不惜挑選功力勝于天神的許多野仙、散人和妖魔人物,扮成天神,而以小夫子充任孫悟空表演一出大鬧天宮的遊藝節目,但必須要各盡全力,假戲真做。

    他們經過激烈打鬥,結果小夫子獲勝(參閱群魔亂舞故事)。

     後來,由于楊戬藐視天廷會議所決定;防止虐畜的議案,拒不交出哮天神犬,于是通天教主故意派遣小夫子前去責問,雙方一言不合,随即動武。

    結果楊戬戰敗,逃往天國求援,卻在南天門附近,被小夫子截住活擒,這是通天教主第二次考驗他的武功。

     此外,在哮天神犬的故事裡,小夫子大鬧南天門,擊敗哪咤和許多天神,威震天國,使通天教主對他的信心更為堅強,同時對自己所培養的成績也感到非常滿意。

     此刻,小夫子在魔國的上空,遇到了過去的齊天大聖,現在是戰鬥勝佛,雙方惡鬥,自不待言。

     戰鬥勝佛在群仙諸佛菩薩圍攻大夫子的情況下,由于己方人多,擁擠下堪,更兼大家搶着進襲,他感到自己縮手縮腳,未能暢快地展其所長。

    目前他激戰小夫子,周圍空間寬敞,正是大顯身手的機會,一邊揮手暗示燃燈古佛退開,以便自己放膽獨鬥。

    他自成佛以來,未曾與人交手,常感技癢難忍,苦無用武之對象,今日奉命戰鬥,得償宿願,所以就施展渾身解數,向對方進攻。

     戰鬥勝佛使用金箍棒,小夫子的武器是金棍,猶如兩條金龍在空中惡鬥,打到五十回合左右時,前者忽感對方的壓力突然加重,逐漸招架不住,倒也需要别的仙佛前來支援,但偷眼看到燃燈古佛已去助攻大夫子,于是心生一計,想要引開小夫子,使其父子無法會合。

    主意既定,他虛揮一棍,向後退躍,發動跟鬥雲就逃,但小夫子并不去追,轉身要去助父作戰。

     戰鬥勝佛運用火目金睛,一見這小子沒有追來,迅即趕回阻擊,又大戰了五十回合,但始終處于下風。

    接着他又生一計,搖動身子,變成了一條五色的龍,張牙舞爪地猛撲過來。

     小夫子哈哈大笑道:“雕蟲小技,何必獻醜?”說着,也搖身變化,隻見一隻大龍虱跳上龍背,鑽入龍鱗,張口亂咬,咬得那兇龍痛癢兼作,十分難受,連忙變成公雞來啄龍虱,而龍虱忽然又變為黃鼠狼,反來撲襲公雞,這樣一變一化,直到七十二變,七十二化,小夫子又始終克制了戰鬥勝佛,使他不得不現出了本來的面目。

     小夫子也就現出了本相,道:“怎麼不再變化?本少爺尚有三十變之能,而你這猴頭和尚顯然黔驢技窮了。

    ” 鬥勝佛道:“本佛技遜一籌,認輸了,不過,心中不服。

    ” 小夫子笑道:“你還有什麼能耐?” 戰鬥勝佛故意使用激功,道:“小子,你敢與本佛駕雲鬥快嗎?” 小夫子回頭向那邊看了一眼,發覺父親獨鬥群仙諸佛菩薩,依然占着上風,就感到放心,于是道:“猴頭和尚休要逞能,本少爺有何不敢?” 戰鬥勝佛聽了,心中暗喜,認為自己的筋鬥雲惟有佛祖才是克星,所以這次比賽必然可操勝券,随即欣然道:“好小子,本佛讓你先走,在十萬八千裡的上空,你會看到本佛等候你。

    ” 小夫子搖頭道:“不,猴僧,你先走,本少爺在那邊看你到來。

    ” 戰鬥勝佛道:“小子!好大的口氣!你不會乘機溜走吧?” 小夫子呸了一聲,道:“你這猴僧,自視不要太高!等一會,本少爺在那邊候駕之後,就會明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 戰鬥勝佛信疑參半地看了小夫子一眼之後,道:“既然如此,本佛有僭了!”話才說完,他就發動筋鬥雲離開現場,瞬息之間已在數千裡之外了。

     在十萬八千裡外的上空,戰鬥勝佛舉目四望,不見了小夫子的影子。

    心裡疑道:“莫非自己上當了。

    ”正思忖問,前面層雲裡突然戳出一棍,戳中了他的胫部,感到一陣劇痛,立足不穩;跌倒雲端,隻聽得一個熟悉的聲音:“本少爺在此等候多時了!” 聲到人也到,原來是小夫子駕了快速雲,比筋鬥雲早到指定的空間,預先隐身層雲裡,乘戰鬥勝佛不提防的刹那之間,戳出一棍得手,傷其胫部,遂即跌倒雲端,一時無法站立起來。

     小夫子看了戰鬥勝佛一眼,道:“原來當年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也不過如此而已。

    ”他說着,就不再理會,連忙催動快速雲向原路回去。

     再說然燈古佛等圍攻大夫子良久,不但未能取勝,而且己方受傷的仙佛不斷地增加,心裡甚為焦急。

    傷者雖負傷再戰,攻擊力量卻已轉弱,于是他高聲道:“奉玉帝之命,如不能活捉大夫子,就托着他的屍體回去交差,大家祭寶!”他說着,首先抛出光芒閃耀的定海珠,向大夫子頭上打去。

     接着群仙諸佛菩薩均各向空祭起法寶,包括飛劍、寶刀、神鼎、金缽、拂塵、寶石、捆仙索、穿骨釘等,現出萬道金芒,都對準大夫子的頭上罩下。

     說時慢,那時快,忽有一朵祥雲,迅如電光,趕到現場,隻見一個面如冠玉,相貌端正的中年上仙,伸出右手搶去了定海珠,同時揮動右掌,發出連聲霹靂,以及一陣陣的烈火,把群仙諸佛菩薩的法寶頃刻燒毀,化為燼灰,散布四周,一邊拉着大夫子沖破包圍圈,暗示他快到地面去,一邊催雲向南方疾馳而去。

    隻聽得那不速而至的中年上仙朗聲道:“仙佛無恥,使用下三流的暗器,令人齒冷……” 聲到而人已遠去,但燃燈古佛不甘損失佛門至主——定海珠,慌忙駕雲去追,同時睜開佛眼,隐約地望見遠處一點黑影,顯然它就是那位上仙的身影,于是竭力追趕,但到了十萬八千裡的上空,前面的黑點突然消失,不知去向,卻邂逅了那受傷的戰鬥勝佛,正從雲端掙紮起身,一拐一拐地走着。

     燃燈古佛自知追不上那個陌生的上仙,隻得檢查戰鬥勝佛的勝傷。

    并從身邊解下藥囊,取了藥膏,敷于對方的傷處,頃刻而愈,行走如常,于是他們就向原路回來,恰在中途,又巧遇群仙諸佛菩薩。

    他們惟恐燃燈有失,都趕來接應,一見古佛無恙,并與戰鬥勝佛回來,連忙上前招呼,各訴失敗經過,并猜測那個突然闖入者的仙曆,竟然能在舉手投足之間,輕易地搶去古佛的定海珠,燒毀許多仙佛菩薩的法寶,并又解了大夫子之圍,而那種一連串的動作既敏捷,又熟練,令人眼花缭亂,不知所措,如在夢境,無法抗拒,直至醒悟,敗局已定,已其來也無蹤,去則無迹,武功和道行之高,宇宙間罕有其匹,堪稱仙中之仙。

    大家驚歎良久,又商讨了多時,卻想不出一個妥善的補救辦法,隻得自認任務失敗,無可奈何而已。

     接着,他們悄然催動祥雲回靈山去了。

     再說小夫子戳傷了戰鬥勝佛後,匆忙回去,以便助父抗敵,在歸途中,層雲密布,天空幅員遼闊,他未遇任何仙佛菩薩的阻擊,可是到達剛才作戰的原處時,隻見四周靜寂,仙蹤佛迹不知去向,惟有清風習習,閑雲片片而已。

     他在現場巡查一會,抓了幾把空氣,以鼻喚了又嗅,發覺毫無血腥成分,就知道這場戰争是平安地結束的,但也感覺驚異;何故雙方打得這樣的激烈,卻在短暫的時間内告竣?這是他所百思不解的。

     過了片刻,他急于要知道父親的安危,就催雲而去。

     再說魔國本土的戰争,宇宙天君指揮百萬大軍占領了邊境後,随即向内陸進攻,恰逢魔軍源源開到,主客就發生了遭遇戰。

     天國方面包括二十二個重天的總督,大将逾千,副将近萬,實力極為強大。

    魔國方面,擁有不計其數的野仙、散人、煞神、散神、力士,以及許多妖魔人物,實力也不可輕視。

    宇宙天君親上前線督戰,命令全體将士勇往前沖,後退者斬,但因地理形勢不熟,以及限于小老先生早已遍設陷阱和堅強的防禦工程,所以大軍進展緩慢。

     主軍得地理之利,憑險頑抗,往往引誘客軍進入絕谷深壑,予以嚴重的打擊,但也有被客軍攻破陣地後,狼狽敗退,直到援軍趕到,再行反攻。

     天魔兩軍經過了多次的軟戰,攻進與抵抗的硬戰,以及陣地被攻入後的混戰,雙方死傷累累,但由于宇宙天君指揮有方,将士前赴後繼,勇不可擋,所以客軍稍占優勢。

     當時,魔軍的統帥大夫子正在空中,被燃燈古佛率領群仙諸佛菩薩圍困着,地面上缺乏了一個指揮者,遂使他的部屬隻可個别作戰,未能與友隊取得密切的聯系,同時戰無不勝的小夫子也在空中與戰鬥勝佛周旋着,削弱了地面部隊的戰鬥力,因此,戰局也被迫處于下風。

    後來大夫子獲得一個不知名的上仙之助,脫離重圍,回到地面戰場,魔軍士氣大振,立即發動全面反攻,戰況就大為改善。

     不久,天空中降下了一仕帶着金色假面具的勇士,不知是何方妖魔神聖,在天軍的前線出現,獨鬥許多天将,所向披靡,直取宇宙天君。

     金面勇士從天而降,使宇宙天君心裡大驚,暗想道:“佛國的須彌山戰局中,曾有一位金面魔将,擊敗十八羅漢和諸佛菩薩。

    現在此魔又在這裡出現,向自己攻來……”宇宙天君想到這裡,那金面勇士業已攻到,使他無暇再想下去,慌忙揮劍迎戰,不到五十回合,已被殺得全身流汗,抵抗漸感困難,不久即将敗北。

    此刻,那金面勇士大顯神威,愈戰愈勇,連連施展絕招,把宇宙天君打得步步後退。

    在現場四周,枉然有許多天将,苦于無法近身支援,因上前助戰者無不被其擊傷,已達三四十名之多,受到重創的也不在少數,其餘天将隻能急攻急退,或虛張聲勢,隻有牽制的作用,而無克敵的效果。

    宇宙天君自成名以來,從未逢到這樣厲害的敵手,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惟有祭寶求勝,立即放出一道金光,光拖金錘,向對方當頭擊下。

     那金面勇士不慌不忙,以指一按面具,那隻假目立即睜開,射出綠芒,芒中隐約地透出一把柳葉飛刀,将宇宙天君的法寶——金錘,在頃刻之間,一削為四,堕落地上。

     隻聽得那金面勇士道:“無恥天君,使用下三流的暗器!”話才講完,人已攻到,右手執棍,左手多了一把短劍,施展狠招,遂使宇宙天君難以抵抗,身上受傷多處,血染戰袍。

    别的天将上前助戰,也都被打傷敗退。

     當時,魔軍漸漸逼近,響起了一陣轟雷似的聲音:“活捉宇宙天君!……”天軍陣勢開始搖動,而宇宙天君正被強敵困住,無暇分心制止。

    忽見大夫子飛馳而來,心裡一慌,鬥志全消,隻得敗逃。

     天軍将士一看,宇宙天君逃走,也都向後亂奔,慌不擇路。

    于是全線潰退。

     魔軍拚命追趕,斬獲甚多,直到邊境的橋頭堡附近,那處天軍築有堅固的陣地,而當時已近黃昏,天色甚暗,大夫子就傳命鳴金收兵。

     雙方整日大戰,将士們都已感到精疲力盡,又因饑渴交迫,夥夫造飯業已不及,惟有先以幹糧暫充饑腸而已。

     宇宙天君獨坐營中,悶悶不樂,暗思今日慘敗,估計十分之三傷亡,雖為大勢所趨,但自己先逃,搖亂了軍心,也是敗因之一,這不但是犯了軍法,應受天譴,而且也是他平生的奇恥大辱。

    不久,天醫星君進入營内,替宇宙天君治傷、敷藥、裹創。

    接着,夥頭送來酒肴,他就先飲了幾口悶酒,偶然舉目向對面的東山一望。

    忽見明月冉冉上升,月光從雲隙中漏出,直射大地,倒也不以為意。

     他又飲了一會,低頭靜思明日破敵之策,準備飯後召集諸将讨論軍務,并拟奏呈天廷,自清處分。

    接着,他又舉杯欲飲,忽然想起一事,立即數指計算,不由大驚失色,遂把手中之杯擲于地上,一邊推案而起,親自擊鼓,召集諸将入營。

     鼓聲咚咚不絕,許多天将飛奔而至,誰也不知大營中發生了什麼禍事? 宇宙天君一指天上的明月,道:“今天正是初三,天上何來一輪皓月?顯然魔營中必有異人,才能見到這種踏鬥移星,‘偷天換月’的反常現象……”他停頓片刻,低頭沉吟,而衆天将就在這片刻的時間裡,舉頭望天,果然空中明鏡高懸,初三之月變成了好像中秋之月,分外光明,終于大感驚異。

     宇宙天君接下去道:“今晚必有禍事,希望衆将官自各小心,妥為提防……”言猶未畢,忽然探子沖入大營,形色慌張,宇宙天君隻得暫停談話。

     隻聽得那探子報告道:“大批魔軍,已從四面八方來攻陣地了!……” 接着又有幾個探子進來報告同樣的消息。

     宇宙天君與衆天将無不吃驚,慌忙沖出營去,各赴原陣地抵抗。

     大夫子用兵如神,先把天空中的浮雲掃清,使月光普照大地,一邊進行全面攻擊,一邊另派精兵利用多年前小老先生預築的地道,它正在天軍防禦工程的後方,也就是客軍紮營的地底。

    所以當宇宙天君正在指揮作戰時,卻不料顧到了前面,顧不到後面,地底下忽又鑽出來許多魔方将士,燒營焚糧,火光燭天,另有無數的魔兵又從後面攻打過來,使客軍遭遇三面夾攻,背腹受敵。

     宇宙天君一看情況危急,知道除撤離魔京外,已無第二個代替的辦法了,于是傳令二十二個重天的總督,集中本部軍隊,各自殺開一條血路,乘前後兩路魔兵尚未會合之際,從速撤到天他魔三不管地帶暫駐,不得有誤。

    各重天的總督接得統帥命令後,立即分别步驟,在倉猝應戰,以及慌張撤退的情況下,客方軍心大亂,狼狽不堪,辎重糧草全部損失,士卒傷亡慘重,不及撤退者約計十餘萬名,已成甕中之鼈,都作俘虜,在這一場戰争中,僅免于全軍覆殁而已。

     大夫子逐出天軍,取得了輝煌的戰績,連忙傳令撲滅餘火,清理戰場,護救傷兵,一邊安頓俘虜,最後派遣孩兒散人趕赴靈山,向通天教主告捷。

     且說天軍撤到三不管地帶之後,将士們個個垂頭喪氣,精神委頓,何況一路跋涉奔逃,惟恐追兵趕來,此種艱辛的滋味,實非親曆其境者所能領略。

    他們都癱瘓似地卧在草地上,露天而宿。

    宇宙天君也不例外,仰卧地面,心亂如麻,輾轉反側,無法入眠,忽見大地黯澹,原來天上的玉兔,剛才還是圓如明鏡,現在已變成了一個彎彎的蛾眉月,向西山徘徊,須臾即被浮雲掩沒。

     宇宙天君歎了口氣,自言自語地道:“大夫子道行高妙,又能巧奪天地造化之功,吾自愧不如多矣……” 天軍兩次攻打魔國,均遭敗績,不但玉帝驚愕下已,而且宇宙列國除大為震懾外,均有岌岌可危之感。

     通天教主接到捷報,頓時興高彩烈,樂不可支,連忙傳令嘉獎,又命大夫子犒賞全體将士,一邊上表天廷,措辭不遜,并威脅玉帝,從速撤回三不管地帶的天兵,否則,将來發生嚴重的後果,均須由天國負責。

    這種飛揚跋扈、目無天律的态度,使天廷上下均感憤怒,準備第三次攻打魔國。

     可是通天教主也并非事事順利,在須彌山方面,傀儡子卻吃了敗仗。

    原來清白山的無名古仙率領天眇、地跛、九源丈人、弱水真人、太真東皇父、仙伯真公、天真女仙、猿伯、小龍女,以及海内十一洲的許多仙家,突擊須彌山,驅逐了魔軍,替佛國恢複失地。

     當傀儡子帶領敗兵退到靈山,拜見通天教主時,他不但未被責罰,而且反受慰勉和嘉獎。

    推其原因,乃是無名古仙的突然出現,參加戰事,出于小老先生的意表,而傀儡子面對強敵,在軍事上失利,卻依然能夠井井有條撤退軍隊,保全大部分的實力,真所謂雖敗猶榮。

    如來佛依靠無名古仙等的力量,克複了失地——須彌山,心裡甚喜,于是親赴須彌山向有功群仙道謝,并拟邀請他們前來靈山助戰。

    當然,敵忾同仇,群仙個個樂于為佛國效勞。

    至于須彌山的善後事宜,則仍由傷愈後的原主帝釋辦理。

     但是,對于小老先生的混沌乾坤大陣,無名古仙等都無能為力,隻有尋到大老先生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到目前為止,大老先生的下落依然無法查詢,誰也不知道他究竟隐居何處。

     上一輩的古仙寥若晨星,所能指出的隻有陰陽老祖、混沌古仙、山川真人、白頭翁老祖、大老先生父子、無名古仙、眇真人、跛道人、鴻鈞老祖。

    上一輩的神聖也不過是玉帝、盤古、大地公公、地母、時空二老、神農以及工藝、音樂、文藝諸神而已。

    當然,玉面神猴——玉仙也是其中之一,但他也可說是一身而兼仙、神、聖三個頭銜。

     此外,也許還有别的上一輩古仙和神聖,可是他們自開天辟地以來,從未出而問世,所以到目前為止,已經無案可稽了。

     這時,在靈山,魔軍與天仙佛三國聯軍遙遙相對,雙方已顯呈膠凝着的狀态中。

    群仙諸佛衆神聖無力擊破混沌乾坤大陣,而魔軍也攻不過去,因此,戰事暫趨靜寂,但雙方的經濟消耗卻無法估計。

     衡量得失,魔國略占優勢,因客方在佛國的土地上作戰,吃虧者必然是主方無疑。

    反過來說,吃虧者也可算是魔方,因靈山本來是屬于魔國的,隻不過是當年由獨火大王作主租借給佛國使用而已。

     顯而易見,戰事暫時靜止并非吉兆,表面上的苟安正是大戰的醞釀時期。

    此刻,天仙佛三國早已派遣了許多仙佛神聖,包括天聽地測仙師,過去未來現在佛、千裡眼和順風耳兩位尊者在内,潛赴天外之天,世外之世,以及地下之地,到處探尋大老先生的下落。

     同時,通天教主和小老先生也派出了大批飛天夜叉和縮地野仙,分赴各處追蹤,阻止敵方尋訪大老先生,例如:散布假消息,使探尋者疲于奔命,徒勞無功,撕去‘招尋’大老先生的告示,預置陷阱,使敵人遭遇不測、綁票禁閉、或暗殺,這種勾心鬥角、陰謀百出的手段,在人間雖已司空見慣,但天上卻屬罕聞。

     *********不論是天上或人問。

    正邪兩派始終處于鬥争的狀态中。

    不但如此,即使在正派與正派,或邪派與邪派之間,也因政見不同,互相指責,龊龌不已。

    如今大敵當前,正與正或邪與邪的矛盾則暫相隐忍,均各一緻對外,但等到敵患結束,接着他們就會發生内部沖突了。

     一日,順風耳尊者在冰山深谷裡,發覺有人談話,是關于大夫子的事情,連忙側耳靜聽…… 隻聽得一個發音重濁的老翁道:“最近外面那些閑人,奔來奔去,個個指手劃腳,不知道講些什麼事?’”另一個老媪道:“聽說天國招尋大老先生。

    ” 老翁道:“招尋誰?” 老媪又大聲道:“古仙大老先生!” 老翁聽清楚了,道:“找尋大老先生幹什麼?” 老媪把嘴湊近老翁,答道:“聽說他的獨養兒子在妖魔國做官,職位很高,專與夭國作對,所以玉帝要請‘老子教訓兒子’。

    ” 老翁道:“不……不可能,這一定是謠言。

    玉帝難道不會自己去教訓嗎?” 老媪高聲道:“據說玉帝被他的兒子打敗了。

    ” 老翁道:“放屁!玉帝怎會打不過一個小輩?”老媪又嘩啦嘩啦地道:“你這老東西、聾子,足不出戶,怎會知道天下大事?外界早已講得家知戶曉,你還蒙在鼓裡,卻罵我放屁,真是豈有此理!” 老翁道:“哦?那末……找到了大老先生嗎?” 老媪道:“找到倒好了。

    就是沒有找到,所以那批閑人奔走忙碌,無非要想得些好處。

    ” 老翁驚異地道:“好處?什麼好處?” 老媪道:“講到好處,你的耳朵就不聾了。

    ”老翁道:“這是什麼話,你當我也想得些好處嗎?” 老媪道:“不要嗜蘇了,你又不知道大老先生在什麼地方,何必問我什麼好處。

    ”老翁哈哈大笑道:“你怎知我不知道?” 老媪道:“我不相信你會知道他的下落。

    ” 老翁道:“老太婆,你不要小觑我!講到老一輩的古仙,哪一個不知道我——聾祖公,包括大老先生在内,隻不過我不願與他們來往而已。

    ” 老翁自稱聾祖公,那麼,老媪必是聾祖婆無疑。

    他們也是世外古仙。

    如今被順風耳尊者發現了。

    隻聽得聾祖婆道:“他們知道你有什麼屁用,隻要你知道大老先生才有用呢?” 聾祖公道:“你這老太婆,又想要好處了……”他說到這裡,停頓了。

     聾祖婆接口道:“好處,我當然要想,但也要看好處的來源是否正當。

    ”聾祖公道:“老太婆,我提出警告,不準你去惹是非,以免損害我的清譽。

    ”聾祖婆道:“誰要去搞是非……隻是……”她暫停片刻,屈指一算,繼續道:“隻是我跟着你一輩子,不知道經過了幾千萬個寒暑,沒好吃,沒好穿,更談不上什麼享受。

    現在有正當來源的好處,你又不要,所以我不甘心。

    那小輩此刻正與天國為敵,作惡多端,就是沒有好處,我們也應該挺身而出,把他除掉,或者讓他的老子去解決問題,才是為仙的正道。

    你快把大老先生的下落講出來!讓我去告密;你不要出面就是了。

    ” 聾祖公搖搖頭,道:“不,我不講!天無恩于我,我無求于天,彼此風馬牛不相及,我為什麼要傷害我友大老先生的獨子?你不必多羅嗦了,去罷!我要打盹了!” 聾祖婆道:“且慢!老東酉,你不講出來,我偏不讓你打盹。

    ” 聾祖公有些生氣,道:“老太婆,你這是什麼意思?我一生清白,從未過問世事俗務,難道你要我賣友求榮,做個不仁不義的神仙嗎?” 聾祖婆道:“老東西,你隻守小我,不顧大我,是鑽牛角尖的想法。

    須知大老先生出此逆子,傷害生靈,為禍列國,理應群起而攻之。

    即使你自己不願進入旋渦,也應該把其父的下落說出來,讓那老子去教訓兒子,才見得你是大仁大義的神仙,你又何樂而不為呢?” 聾祖公道:“不,我不說!” 聾祖婆道:“為什麼?” 聾祖公道:“因你說過;講出大老先生的下落後,就有好處。

    ” 聾祖婆道:“我們可以拒受好處。

    ” 聾祖公道:“我也不說!”聾祖婆道:“還有什麼理由嗎?” 聾祖公道:“當然有……十萬年前,我與他有個協議。

    ”聾祖婆道:“什麼協議,怎麼我從未聽你講過?” 聾祖公道:“男人相與的事情,何必要告訴女人!” 聾祖婆道:“那末,現在你快說,是什麼協議?” 聾祖公道:“十萬年前,那時你我還未同居,我與大老先生為了辯論一個陣圖的細則問題,我說我有理,他說他有理,彼此面紅耳赤,争論不休,幾乎要互相動武。

    後來雙方協定:他發誓要擺設陣圖,我賭咒要攻破他的陣圖,于是各去繼續研究,并約定雙方不準往來,也不許把研究的地點告訴第三者,時期以十萬年為限,為了深思遠慮,鑽研破陣之法,我故意把自己的雙耳弄聾,以便專心緻志……” 聾祖婆搶着道:“且慢!你說限期是多少年?”她一邊問,一邊掐指計算。

     聾祖公道:“十萬年!你為什麼問這句話?”聾祖婆道:“老東西,你真是昏頭昏腦,我們結婚已經有十萬零一千二百多年,限期早已過去了。

    ” 聾祖公驚道:“嘎!你不會算錯吧?”他說着,自己也計算一遍、二遍、三遍之後,笑道:“我真的發昏了,你說得不錯,限期早已過去了。

    因我心無二用地研究破陣之法,竟然連經過了多少年數也忘記,可笑可笑。

    ” 聾祖婆欣然道:“限期已過,不受約束,現在你可以把大老先生的地址說出來了。

    ”聾祖公搖頭道:“不,他會來找我的。

    ” 聾祖婆生氣道:“你這老糊塗,限期已過了一千二百多年,卻還要等待他來找你?如果他要找你,早已來了。

    ” 聾祖公道:“他不來找我也好,我是懶去找他……” 聾祖婆罵道:“老不死的東西,你懶去找他,也好,我去找他,隻要你把他的下落告訴我……” 聾祖上連忙打斷她的話柄,道:“不,我不準你去找他!” 聾祖婆道:“我偏要去!” 聾祖公道:“不準!” 聾祖婆特别大聲道:“老東西,我偏要去!” 由于聾祖公聽覺下靈,他們說話的聲音特别響亮。

    這時順風耳聽到他們夫婦口角,正想飛躍過去,以便作個和事佬,順便向聾祖公說明,大老先生之子——小老先生已擺了一座混沌乾坤大陣……” 忽然又傳來了一個很熟悉的第三者聲音,打斷他的思想,連忙又側耳靜聽。

     原來那第三者正是天聽地測仙師。

    他似乎早已隐匿在聾祖公夫婦的附近,旁聽多時,一看時機成熟,立即上前拜見,請安,高聲道:“兩位前輩,你們好! 聾祖公也不理會對方的話有否講完,就搶先問道:“你是大老先生差來找我的嗎?”天聽地測仙師拱手道:“不,晚輩是天聽地測仙師,與大老先生毫無相幹。

    ” 聾祖公道:“那麼,你既與大老先生無涉,來此作甚?” 天聽地測仙師道:“晚輩來向前輩報告一個消息。

    ” 聾祖公道:“什麼消息?” 天聽地測他師想了一想,心裡有了主意,道:有個來曆不明的人在佛國靈山擺設了一座惡陣,誇口道:“此陣千變萬化,宇宙之間,無人能破,且特别指出,包括聾祖公在内。

    ”聾祖公聽了,面色微變,問道:“那陣圖叫什麼名稱?” 天聽地測仙師道:“聽說它叫做混沌乾坤大陣。

    ” 聾祖公道:“擺設此陣的人是否大老先生?”天聽地測仙師道:“這個……晚輩不知。

    晚輩聽到此人的名字之中并無‘大’字,好像有一個‘小’字。

    ” 這時,聾祖婆忍耐不住,插嘴道:“是否叫做小老先生?”天聽地測仙師故意沉吟片刻,終于棱模兩可地道:“似乎是的,但晚輩不敢确定。

    ” 聾祖婆道:“佛不必問,課不必蔔,一定是這個小鬼!” 天聽地測仙師道:“此人口氣甚大,目中無仙,還有幾句話,晚輩不敢向兩位前輩報告。

    ”聾祖婆道:“那幾句是什麼話?你快說!” 天聽地測仙師故意猶豫一下,道:“此人說:如果聾祖公敢于前去破陣,隻叫他進得出不得,一輩子團在陣裡,直至死為止。

    ” 聾祖婆對着丈夫,問道:“老東西,你聽清楚了嗎?” 聾祖公注視着天聽地測仙師,道:“你再說一遍!” 天聽地測仙師遵命,又說了一遍。

     聾祖公冷笑一聲,道:“哦!此言可真,你不是對我使用激功吧?” 天聽地測仙師正色道:“晚輩不敢說謊。

    ” 聾祖公聽了,道:“好,我相信你……”他停頓一下,抓抓頭皮道:“我倒要去看一下,究竟那座混沌乾坤大陣是什麼玩意兒。

    ” 打鐵趁熱,天聽地測仙師欣然道:“如果前輩肯赴靈山,晚輩願意陪你同行。

    ” 聾祖公搖頭道:“不,我喜歡獨去獨來,不要任何人作伴;你走吧!” 天聽地測仙師聽了,暗想目的已經達到,所以不敢再說,随即雙手一拱,告辭而去。

     聾祖婆等到天聽地測仙師走遠後,道:“老東西,你準備去了嗎?”聾祖公道:“當然要去。

    ” 愛祖婆道:“何時動身?” 聾租公道:“明日就走。

    ”襲祖婆道:“我也去。

    ” 聾祖公雙眉一皺道:“不行!” 聾祖婆生氣了,道:“你不準我去,我不準你飲酒。

    ” 聾祖公道:“酒非飲不可!” 聾祖婆道:“那末,交換條件,我也非去不可。

    ” 聾祖公睜目,對着老伴看了片到,終于屈服了,道:“好,我去,你也去。

    快拿酒來,讓我們夫妻開懷暢飲!” 再說天聽地測仙師離開冰谷,滿心歡喜,正拟駕雲升空,忽覺有人拍他的肩膊,不由吃了一驚,連忙回頭觀看,原來是順風耳尊者,笑道:“鬼鬼祟祟,幹什麼?” 順風耳道:“我都聽清楚了,你看那聾祖公古仙會到靈山去嗎?” 天聽地測仙師道:“毋庸置疑。

    ” 順風耳尊者道:“我們要否在這裡等候,看他何時動身?” 天聽地測仙師道:“不必了!此仙性情古怪,如果我們在此等候,給他看到,必然反為下美,所以還是快些回去報告。

    ” 順風耳尊者點頭稱是。

     于是他們駕起白雲,直飛靈山。

     在靈山,天仙佛三國的聯軍總部裡,玄黃天君、宇宙天君、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如來佛、阿彌陀佛、接引、準他燃燈三位古佛以及其他許多群仙諸佛菩薩,正要檢讨天國擁有二十二個重天的兵力,竟然被大夫子戰敗的原因。

    首先宇宙天君講述戰事失敗的經過,強調大夫子的道行深不可測,有偷天換月之術,小夫子英勇善戰,天國大神無一是其敵手,天不怕郝道子和打不死桂引子(即鬼影子),也是宇宙間聞名喪膽的野仙。

    此外,魔境處處布置着畸形地道,縱橫交叉,猶如迷魂陣,據說都是小老先生多年前所設計的傑作之一,現在變成了天軍的陷阱。

    敵方處心和慮備戰。

    已非一朝一夕之事。

    而我們不能知己知彼,卻倉猝攻其本土,遂遭敗績。

    最後他自己承認本領不及大夫子、引咎自責,并願受天律處罰等語。

     元始天尊安慰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天君不必負疚于心,我們早知故方擁有對多傑出人物,所以動用了二十二個重天的兵力現在隻不過要推求天軍失敗的原因,作為參考而已,以免第三次攻打魔境時,重蹈覆轍。

    ” 接着,燃燈古佛起身道:“天軍失敗的另一原因是:我們四十個仙佛未能在雲端活擒或擊斃大小夫子,使其父子回到地面指揮作戰,因此,天軍敗績不應完全歸咎于宇宙天君,而仙佛至少也要負擔一半的責任。

    當我們發覺活捉大夫子的願望難以達到時。

    本佛就退而求其次,發令祭寶,決定要開殺戒了,卻不料突然闖入一個中年怪仙,在舉手投足之際,放出了罡火燒毀了群仙諸佛的法寶,搶去了本佛的定海珠,并将大夫子救出重圍,那一連串的動作,片刻完成,來無影,去無蹤,使我們驚愕萬分,不及抵抗,也無力再戰。

    這中年怪仙的道行武功,真是不可思議,要比大夫子更為高明,但不知他究竟是魔國的什麼人物,還請各位指教。

    ” 如來佛道:“以四十位仙佛的道行,而不知他的來龍,已屬奇事,若其去脈也未摸清,那不倒是奇上加奇,出乎常情了。

    ” 燃燈古佛合十道:“那怪仙離去時,不知是駕了什麼雲,其速度之快竟超過了電光幾倍,使我追之不及,技不如人,說來慚愧。

    ” 如來佛道:“他來自何方,去向如何?” 燃燈古佛道:“來自東方,去處向南。

    ” 如來佛道:“此仙面貌怎樣?” 燃燈古佛道:“面如冠玉,仙氣充沛,令人望而起敬。

    ” 如來佛聽了,低頭不語,暗自思忖,一時倒也想不出此他究竟是誰? 聯軍總部一片靜寂。

     過了一會,太上老君道:“魔國知名之士,雖多如牛毛,但特别傑出者倒也屈指可計。

    自敝師弟通天教主以下,除玉面神猴(玉仙)現已歸正,水金書生退出戰事外,惟有小老先生、大小夫子、千手老怪、獅首力士以及主持混沌乾坤大陣的四個古仙而已,如今忽又加入一個功力超群的無名怪仙,論其來曆,諒必是小老先生或大夫子師友之間的仙家,不知各位高見如何?” 如來佛道:“在未能确定那怪仙的身份時,我們惟有這樣猜測了。

    ” 元始大尊道:“有一疑點使我百思不解……”停頓片刻,他的眼光瞟向燃燈古佛,接下去道:“在瞬息之間,那無名怪仙竟然發出罡火,燒毀群仙諸佛的法寶,這種功力即使上輩古仙也未能修到。

    問況他僅是一個貌如中年之仙,怎會有那麼高深的道行?我也曾遍索宇宙之内,世外世,天外天的許多特級仙聖,包括家師在内,無一有此本領而能不費吹灰之力,擊敗四十個仙佛。

    這個仙中之怪,如不予以降伏,則列國蒼生必将受其荼毒。

    因此,以後他如再度出現,我們必須群起而攻之、切勿單獨作戰。

    ”燃燈古佛道:“天尊之意極是,不過,我也有一言補充。

    ” 元始天尊道:“請抒高見!”燃燈古佛道:“那怪仙下次如再出現,我們應該聯合大羅金仙、大神聖、大佛與之周旋,嚴禁其他品級較低的群仙請佛衆神聖出手對抗,以免遭遇劫禍。

    ”元始天尊點頭道:“古佛說得有理!” 當他們正要派定哪幾位大羅金仙、大神聖和大佛去對付這個無名怪仙時,忽見天聽地測仙師與順風耳尊者滿面春風連快進入總部,向太上老君報告聾祖公的事情。

    老君和許多仙佛神聖聽了,均甚興奮,除了元始天尊與如來佛卻面無喜色之外。

    元始天尊道:“上輩古仙聾祖公?這名字倒不曾聽到過?” 老君道:“我們何不到後營去,請教白頭翁老祖、無名古仙、天眇和地跛,順便也好探問那中年怪仙的來曆!” 如來佛道:“且慢!本佛有話要問天聽地測仙師。

    ” 天聽地測仙師道:“佛祖是否要問:為何不邀請聾祖公降臨靈山嗎?” 如來佛道:“正是。

    ” 天聽地測仙師道:“此公性情古怪,不願與小仙同行…、” 順風耳尊者搶着插嘴道:“小神聽到那聾祖上說:喜歡獨來獨往。

    ” 這時,鎮元子突然進入總部,道:“雲端有一位陌生的老仙家,手持長尺,正在測量那座混沌乾坤大陣。

    小仙上前拜見,卻被他驅逐,特此趕來報告。

    ” 天聽地測仙師連忙道:“那老仙家必是聾祖公無疑。

    ”元始天尊道:“我們暫時散會。

    拟請佛祖、玄黃天君和師兄(指老君)會同天聽地測仙師和順風耳尊者,先上雲端探看,讓我到後營去邀請那幾位上輩古仙,也立刻就到。

    此外,其餘的仙佛神聖各去堅守崗位,聽候調遣。

    ”說完了話,他就起身走出總部。

     老君、佛祖等也接着離開現場,駕起祥雲,一邊向前遙望,果然看到一個老仙家正在混沌乾坤大陣上空的雲際徘徊着,連忙加速行程,趕了過去。

    , 天聽地測仙師低聲道:“不錯、他就是聾祖公。

    ” 仙佛兩祖一個稽首,一個合十連袂上前道:“老仙翁請了?”他們知道對方是個聾子,所以提高語氣,直傳過去,送入其耳。

     聾祖公擡頭向老君和如來佛看了一眼,大聲道:“你們是何方僧道?”順風耳尊者搶着道:“不錯,說話的聲音确是聾祖公。

    ” 于是仙佛兩祖各報名号,但對方卻搖頭道:“我不曾聽到過什麼太上老君、如來佛……”說着,他把手一揮,接下去道:“走開,不要阻我行事!”這時,元始天尊與上輩古仙——白頭翁老祖、無名古仙、天眇和地跛都已趕到。

     無名古仙、天眇和地跛并不認識聾祖公,但白頭翁老祖卻雙目炯炯地注視他。

     “你不是白頭翁嗎?怎麼還沒有死呀!”聾祖公高聲道。

    白頭翁迷惘地道:“你好像是冰島漁祖,怎麼改名聾祖公?” 聾祖公大笑道:“你這老不死記性倒很好!這是我當年的賤名,早已不用,連我自己也忘了,而你還說得出來。

    ”白頭翁老祖似乎知道此公的性情,所以對于他出言不敬,并未生氣,卻也笑道:“啊!時間過得太快,你我也都蒼老了,上次天慶大會,你為什麼不去參加?” 聾祖公搖搖頭,并不回答。

    白頭翁老祖也不追問,接着道:“喂!你能破下面的大陣嗎?”聾祖公沉吟片刻,道:“大老先生,不,大鬼,真點道理,這座混沌乾坤大陣确是天衣無縫,無懈可擊……不過,在過去那麼多的年數裡,我聾子的工夫也不是白費。

    他自己不出面,卻叫小鬼來難倒我,隻怕沒有那麼容易。

    ” 白頭翁老祖道:“那麼,你有破陣的把握嗎?” 聾祖公抓抓頭皮,向無名古仙、天眇、地跛、老君、元始和如來等巡視一周,道:“那些僧道的功力如何?” 白頭翁老祖道:“他們的道行武功均屬上乘。

    ” 聾祖公哦了一聲,道:“好,我相信你!叫他們助我破陣,肯嗎?” 白頭翁老祖拍拍胸瞠,道:“怎會不肯?” 聾祖公道:“這樣就好,讓我來破陣。

    不過,這事非同小可,一切都要聽我指揮,行嗎?” 白頭翁老祖向老君、元始和如來作了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