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等作法未必便如人意,塔平湖諸位老少英俠,隻周老山主與雁山六友持重平和,識得大體輕重,小一輩中,陸五兄和令師昆仲比較平和,也能聽家父的話,小周山主以次,俱都心志激昂。
尚幸淳于大姊日前聽了家母勸解,不似以前那麼任性自恃,小周山主與她本是未來連理,情愛至厚,淳于大姊既已打消成見,他自然無形中也減了好些盛氣,這都好說。
惟獨白馬山後隐有一位獨臂老人,與秃賊有殺弟之仇,屢次報複俱未成功。
秃賊前此退隐潛迹,也是為了此老平日人好,至交中高人甚多,見他苦苦尋仇,非拼一個存亡不可,雖然幾次相遇未分勝負,有兩次事先防備,更得有力同黨相助,并還占了一點上風,終以所習邪法好些俱須結壇施為,不能當時應用,似此苦苦尋仇不舍,終有狹路相逢之日。
事前約下能手暗布羅網誘其入阱,不是不能,無奈此老除卻劍術高明之外,更擅長護身神法,飛遁又極神速,一見不妙立即隐形飛去,怎麼也傷他不得,明明隐患強仇,偏沒法子除去,而其行蹤飄忽如電,不知何時突然飛來,每日提心吊膽,防不勝防,越想越覺可慮,這才暗向主人告退,一得允準,立布疑陣,遁往藏中隐匿不出。
這面一班至交好友,見此老大仇一時難報,終日氣忿,強把他勸來新疆小住,姑緩一時,伺隙再舉。
這一耽延,秃賊忽然失蹤,不知去向,并有被仇人刺死之傳聞。
此老連往各地探查多次,終無下落,自回塔平湖與雁山六老同隐後,每一談起此事,便以不能手戮弟仇視為大憾,此時如知秃賊二次出現,必不甘休。
本身劍術便高,昔年背他逃走的惟一愛子沈鑄,今春又尋了來。
此人乃青城派三傳高弟,持有兩件法寶,秃賊決非其敵,勢必父子合力一陣亂殺,我們息事甯人的全盤計謀必為所敗。
尚幸這次周老山主格外慎重,陸五兄又惟家父之言是從,秃賊一到便尋我們生事,來得快去得更快,共總一二日事便煙消。
此老近聽愛子之勸,獨居後山修道,沈鑄人又甚孝,自覺昔年背父出家,未盡孝養,亟盼老父修成地仙散仙一流,長生不死,除告以師門心法口訣之外,終日随侍在側。
父子二人,隻每月兩次山中例宴,去至前山與主人等相見,輕易不離開一步,秃賊之來尚無所知。
“現在此事,隻老周山主暗中得了陸五兄的禀告,還有令師昆仲、淳于大姊、馬玄子等寥寥六七人知情,此外塔平湖一幹老少英俠,隻知五老大公仗義,暗命門人子女出動,詳情尚無所聞。
因家父命陸五兄歸告衆人,事情太大,不可魯莽滅裂,我們如不能将賊黨驅逐出去,再與他們合力應付,時機不到,總以善了為是,暫時除陸、周、淳于和玉、馬兩位老少年外,餘人請勿出手,以免鬧得無法收場,故此暫時還不緻洩漏。
老周山主遇上大事雖然謙退,向一班老友請教,大體仍是自己作主。
他已贊同,餘人本無須乎再事隐瞞,所可慮的就是沈老父子,恐其複仇念切,意氣用事,鑄成大惜,不得不爾。
其實秃賊惡貫已盈,如聽其回京複命,沈氏父子再由暗中趕去,等他交代完畢再行下手複仇,事成固快人心,萬一不成,他也不會疑心沈老父子隐居在此與塔平湖諸人一黨,否則不論成敗,塔平湖從此多事,何苦來呢?家父深知此老仇深恨重必欲得而甘心,一天也不肯放過,雙方無甚深交,未便強行勸阻,隻率遷延些日,等秃賊飛回北京,挨過初五,再與塔平湖送上一信。
聽勸更好,至不濟,仇人業已走遠,免他追迫太急重生枝節。
如因新年頭上,此間和塔平湖兩處往來宴集,每多樂事,此老每年均喜參與,連日課都因而減少。
周老山主和雁山六老識得家父用意,再一挽留,如能挨到二月起身,就更好了。
“因你雖入師門,塔平湖令師祖和尊長同門均未見過,密敕又你犯險送來,再者家父和郝五叔對你均頗期許,也許日後命你去辦一件事情,為此留過初五再走,這封信便交你帶去。
今早已命人通知令尊,說令師留你過年,須有數日耽延。
你到塔平湖拜見過師祖尊長同門之後,可先回家一行,推說保镖出門,須下半年方回,使二老放心。
住一二日速回塔平湖,在白馬山後尋一洞穴,趕即努力用功,到時自有你的好處。
”
李同看去雖似二三十歲的少年,詞色也頗安詳和易,但是語聲清朗,容止莊凝,雙瞳炯炯,自然有威。
柳春側坐恭聽,絲毫未敢松懈,直到聽完,知道一樁極大亂子,竟被莊中老少英俠一夜消弭,不禁驚佩萬分,對于此事詳情雖未深悉,隻不敢冒失發問。
李同見他一味恭敬領諾,笑問:“此事的始末原由,你還來人塔平湖,大概不知道吧?”
柳春起立應“是”,李同吩咐坐下,說道:“此事說來話長,今晚除夕事忙,我再停不多一會,便要往得天堂拜香,與各位尊長辭歲,一則不及細談,二則塔平湖的規矩,不是他門中人,不能與聞機密。
固然你此時已是他們中後輩,我們更是無關,什話可說,你又參與過此事,便不說也知得大概,畢竟你未向山主拜谒,由外人口中得知終覺有些不便。
為了不背他們規條,你今晚來與旸、晃二兒同住,也無須再問底細。
你過了初五,去塔平湖拜谒師祖和各位尊長之後,自知詳情了。
”
柳春恭答道:“來時陸師怕也曾告誡,不敢妄言取咎。
隻是師伯飛仙劍俠,小侄三生有幸能得拜見,又蒙不棄凡愚,視若子侄,萬分感激歡喜。
昨日靜中思維,覺着人生數十年光陰,轉瞬老死,就此糊塗混過,殊為不值。
雖得遇到曠世緣福,仰瞻五老大公仙顔,如不能得些訓海,坐失這百年難遇的良機,不特自甘暴棄,也實可惜。
無如仙凡分隔,輩份尊嚴,又當有事之秋,座有仙客,不敢冒失叩請。
後蒙王師伯帶往定室居住,路上所說似有點悟之意。
到後看見兩壁畫有古仙人白陽真人内功圖像,又見定室隻得兩間,與所聞三間并有地室之言不符。
昨晚苦思不解,今早醒後仰望房頂虛實圓圈,若有所悟,所坐蒲團又可移動,與上面圓圈相應,一時好奇轉動,巧觸機關,現出地室門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