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回 鹿角溝喜獲新知雙龍坪巧逢老道

首頁
    胡虜。

    當紅羊之役,舉兵北上,聲勢甚盛,清廷大震。

    小鸾的父親便聚合一般同志,很想揭竿而起,赢糧景從。

    不幸太平軍前鋒至滄州,為僧格林沁所敗,退走山東。

    清軍挾得勝之勢,南下壓迫,京畿轉危為安。

     後來太平天國同室操戈,一蹶不振,以緻漸漸滅亡,滿清氣焰複熾。

    小鸾的父親知天心尚未厭棄滿奴,大事終不可為,遂解散其黨,隐居在此。

    膝下隻有這一個女兒,遂把平生武藝一一傳授。

     所以小鸾自幼即精武術,且能飛檐走壁,捷如飛鳥,又擅飛镖,百發百中,常常随着父親馳馬試劍。

    鹿角溝中鄉人都稱她為女英雄。

    小鸾的父親臨死時,又把他一生佩帶的清霜寶劍傳給她,削鐵如泥,吹毛能斷,小鸾非常珍愛,所以方才和玉琴的真剛寶劍相遇,便發出龍吟之聲,不緻被真剛寶劍所傷了。

     玉琴聽她娓娓細語,方知她是名将之後,自有家學淵源,更是敬重。

    小鸾也詢問玉琴何以到此,玉琴遂把自己昆侖習藝,石屋殺虎,火燒韓家莊,夜探白牛山為父複仇,歸家省墓的經過,大略告訴一遍。

    小鸾母女聽了,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齊說:“女俠真天人也!” 這時聽外更鑼已報四下,玉琴立起身來說道:“棗莊尚有劍秋師兄和王翁等在那裡守候回音,此時已過子夜,我要立刻回去報信了,免得他們心焦。

    ” 小鸾道:“既然姊姊要去,小妹不敢多留,即請姊姊坐了花驢回去罷。

    明天務必請求姊姊惠臨,并邀劍秋兄同來,藉此暢叙一切,千萬不要推辭!” 玉琴答應道:“準從妹妹之命,明日再來拜望。

    ”小鸾秉着燭台,伴了玉琴走到後邊廊下拴驢的所在,玉琴過去解下繩子,那花驢雖在黑夜,然而兩眼圓睜,在燭光之下,認得主人到臨,立即将頭搖搖,鳴了一聲,四蹄擺動起來,好似歡迎一般。

    玉琴伸手在驢背上撫摩數下,牽了花驢,随小鸾走出。

     小鸾母女命下人開了大門,恭送玉琴。

    幸喜四下無人,小鸾道:“姊姊黑夜回去,識得途徑麼?” 玉琴道:“我走了兩次,已熟了。

    不然,怎會前來呢?明天再見罷!”看她一翻身,早已坐上驢背,将絲繩一拎,那花驢便放開四蹄,得得地向東北跑去。

    小鸾母女便關好大門,入内再行安睡。

     玉琴卻騎着花驢,照準方向而跑,五更時分已到棗莊。

     這時劍秋和王翁、于定九坐談佚事,烹茗解渴,等候玉琴早歸。

    但是看看已到五更,村雞已喔喔而啼,四處唱和,真是劉琨起舞之時了,仍不見玉琴回來,大家很是疑訝。

    尤其是劍秋,放心不下,不知玉琴此去,和那年家姑娘對壘,可能穩穩得勝,取得花驢而歸?料那年家姑娘一定也有高大的本領,萬一失敗,如何是好? 又因玉琴有言在先,自己沒有随去,雖有危急,不能援助,這都是玉琴好勝心太重之故。

    于定九卻認為女俠已有非常精妙的武藝,一定不會敗在他們手裡的。

    正在盼望之際,卻聽庭中有一陣微微的風聲,玉琴已翩然走入,三人一齊立起來相迎。

    劍秋首先問道:“怎樣了?可曾得手麼?” 玉琴點點頭,含笑說道:“還好,沒有跌倒在人家手裡。

    ”遂把自己如何和小鸾交手,以及小鸾罷戰,自願認輸,結成新知的情形,告訴三人聽。

    他們聽了,無不喜悅。

    玉琴又道:“我騎花驢而歸,因為不欲驚動他人,便從後園隔牆跳入,開了園門,牽進花驢,照舊拴在廄中,園門也閉上。

    隻是那個園丁卻睡得正熟,沒有知道,否則他還疑心有人再來盜馬呢!”說罷又是微微一笑,蠾犀顯露更覺妩媚可笑,但她身上依然穿着老婆子的衣服呢!這時天色微明,大家也不再睡了,玉琴到裡邊去換了自己衣服。

     衆人也已起身,見花驢已還,各人驚奇不置。

    玉琴用罷早餐,便要和劍秋到鹿角溝去踐小鸾之約。

    王翁和于定九是千叮萬囑,要求二人仍要回來,多聚幾天,二人含糊應允。

    劍秋帶了金眼雕辭别王、于二位,下人們早已牽過花驢和龍駒,各自一躍上鞍,向王翁等點點頭,鞭影一揮,飛也似的跑向鹿角溝去了。

     劍秋因為不識途徑,故讓玉琴當先,于是玉琴在前引導,行行重行行,不多時已望見狼牙山尖,而鹿角溝也已到了。

    二人來到年家門前,一齊下鞍,把驢馬系在大榆樹上。

     4 早見一個侍婢,本立在門口瞧望的,一見他們駕臨,一溜煙的跑進門裡去了。

    二人方踏上階沿,隻見小鸾母女已迎将出來。

    小鸾已換上一件紫色的衣服,格外見得靓麗。

    玉琴便代劍秋介紹一過,小鸾母女即請二人入内寬坐。

    下人奉上八樣細色茶點和香茗,玉琴道:“妹妹要我等來談談,我等老實不客氣便趕來了。

    但是你們為什麼要這般客氣呢?” 小鸾的母親道:“菲薄得很,不足以待佳客的,不過盡一點兒心罷了,姑娘不要說這種話。

    ” 玉琴笑道:“老太太這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