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屬中國人民一分子,皆分擔了這句話的侮辱與損害。
辦外交,做生意,為這句話也增加了不少麻煩,吃了許多虧!否認這句話需要勇氣。
因為你個人即或是個不折不扣的君子,且試看看這個國家做官的,辦事的,拿筆的,開鋪子作生意的,就會明白自私的現象,的确處處可以見到。
它的存在原是事實。
它是多數中國人一種共通的毛病。
一個自私的人注意權利時容易忘卻義務,凡事對于他個人有點小小利益,為了攫取這點利益,就把人與人之間應有的那種謙退,犧牲,為團體謀幸福,力持正義的精神完全疏忽了。
一個自私的人照例是不會愛國的。
國家弄得那麼糟,同它當然大有關系。
國民自私心的擴張,有種種原因,其中極可注意的一點,恐怕還是過去的道德哲學不健全。
時代變化了,支持新社會得用一個新思想。
若所用的依然是那個舊東西,便得修正它,改造它。
支配中國兩千年來的儒家人生哲學,它的理論可以說是完全建立于“不自私”上面。
話皆說得美麗而典雅。
主要意思卻注重在人民“尊帝王”“信天命”,故曆來為君臨天下帝王的法寶。
末世帝王常利用它,新起帝王也利用它。
然而這種哲學實在同“人性”容易發生沖突。
精神上它很高尚,實用上它有問題。
它指明作人的許多“義務”,卻不大提及他們的“權利”。
一切義務仿佛都是必需的,權利則完全出于帝王以及天上神佛的恩惠。
中國人讀書,就在承認這個法則,接受這種觀念。
讀書人雖很多,誰也就不敢那麼想:“我如今作了多少事,應當得多少錢。
”若當真有人那麼想,這人縱不算叛逆,同瘋子也隻相差一間。
再不然,他就是“市儈”了。
在一種“帝王神仙”“臣仆信士”對立的社會組織下,國民雖容易統治,同時就失去了它的創造性與獨立性。
平時看不出它的壞處,一到内憂外患逼來,國家政治組織不健全,空洞教訓束縛不住人心時,國民道德便自然會堕落起來,亡國以前各人分途努力促成亡國的趨勢,亡國以後又老老實實同作新朝的順民。
曆史上作國民的既隻有義務,以盡義務引起帝王鬼神注意,借此獲取天祿人爵。
待到那個能夠榮辱人類的偶像權威倒下,鬼神迷信又漸歸消滅的今日,自我意識初次得到擡頭的機會,“不知國家,隻顧自己”,豈不是當然的結果?
目前注意這個現象的很有些人。
或悲觀消極,念佛誦經了此殘生。
或奮筆揮毫,痛罵國民不知愛國。
念佛誦經的不用提,奮筆揮毫的行為,其實又何補于世?不讓作國民的感覺“國”是他們自己的,不讓他們明白一個“人”活下來有多少權利,——不讓他們了解愛國也是權利!思想家與統治者,隻責備年輕人,困辱年輕人,俨然還希望無飯吃的因為怕雷打就不偷人東西,還以為一本《孝經》就可以治理天下,在上者那麼胡塗,國家從那裡可望好起?
事實上國民毛病在舊觀念不能應付新世界,因此一團糟。
目前最需要的,還是應當從政治、經濟、教育、文學各方面共同努力,用一種新方法造成一種新國民所必需的新觀念。
使人人樂于為國家盡義務,且使每人皆可以有機會得到一個“人”的各種權利。
合于“人權”的自私心擴張,并不是什麼壞事情,它實在是一切現代文明的種子。
一個國家多數國民能“自由思索,自由研究,自由創造”,自然比一個國家多數國民皆“蠢如鹿豕,愚妄迷信,毫無知識”,靠君王恩賞神佛保佑過日子有用多了。
自私原有許多種。
有貪贓納賄不能忠于職務的,有愛小便宜的,有懶惰的,有作漢奸因緣為利,販賣仇貨企圖發财的。
這皆顯而易見。
如今還有種“讀書人”,保有一個鄰于愚昧與偏執的感情,徒然迷信過去,美其名為“愛國”;煽揚迷信,美其名為“複古”。
國事之不可為,雖明明白白為近四十年來社會變動的當然結果,這種人卻胡胡塗塗,徒卸責于白話文,以為學校中一讀古書即可安内攘外;或委罪于年輕人的頭發帽子,以為能幹涉他們這些細小事情就可望天下太平。
這種人在情緒思想方面,與三十年前的義和拳文武相對照,可以見出它的共通點所在。
因種種關系,他們卻很容易使地方當權執政者,誤認為捧場行為,與愛國行為,利用這種老年人的種種計策來困辱青年人。
這種讀書人俨然害神經錯亂症,比起一切自私者還危險。
這種少數人的病比多數人的病更值得注意。
真的愛國救國不是“盲目複古”,而是“善于學新”。
目前所需要的國民,已不是搬大磚築長城那種國民,卻是知獨立自尊,宜拼命學好也會拼命學好的國民。
有這種國民,國家方能存在,缺少這種國民,國家決不能僥幸存在。
俗話說:“要得好,須學好。
”
在工業技術方面,我們皆明白學祖宗不如學鄰舍,其實政治何嘗不是一種技術?
倘若我們是個還想活五十年的年青人,而且希望比我們更年輕的國民也仍然還有機會在這塊土地上活下去,我以為——第一,我們應肯定帝王神佛與臣仆信士對立的人生觀,是使國家衰弱民族堕落的直接因素。
(這是病因。
)第二,我們應認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