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李密聞報,說唐軍已經包圍了瓦崗山,吓得骨軟筋酥,呆了一會兒,才勉強振作,吩咐擂鼓聚将。
三通鼓響過,李密來到銀安殿,坐在上面往下一看,這倒好,整個銀安殿空蕩蕩隻有兩個人,一個是王伯黨,一個是梁世太,其他人都走了。
李密緊皺眉頭,憂慮地說:“唉!這大兵臨境,我該如何是好?”王伯黨前說:“主公!不必憂慮,兵來将擋,水來土屯,李元霸也不可怕的,最可怕的在主公你的身邊。
”“孤身邊有何可怕之事?”“就是把你迷住的蕭美娘。
如沒有她,你仍和衆将一心,衆将也不會散去,如今之計,隻有先除掉你身邊的禍患,再去迎敵。
”“這……”李密心裡實在是舍不得。
王伯黨不等他再說什麼,就命兵丁:“把蕭美娘給我綁來。
”衆兵丁也恨蕭美娘,答應一聲,立時把蕭美娘抓了來,王伯黨一把抓住她的頭發:“你這個掃帚星,倒黴就倒在你身上啦!”蕭美娘連忙呼救:“啊呀!王爺千歲!”“噗”王伯黨沒等李密說話,一刀把蕭美娘人頭砍下。
李密一捂眼睛:“美娘呀!”王伯黨把眼一瞪:“主公!不要憐惜這個禍國殃民的東西,如今我就迎戰李元霸。
”吩咐一聲:點隊!剩下來的兵丁也不過千餘人,由王伯黨、梁世太帶領,出了瓦崗寨門,列好陣勢。
李世民、李元霸也列好陣勢。
李世民、李元霸從何處來?原來,李淵從揚州回兵,出了潼關,兵占長安,在長安建立都城,豎立起大唐帝國的旗幟,李淵登極,作了皇帝,大封功臣,設立招賢樓,挂出招賢榜,招賢納士。
李淵凡事都找二子李世民商議,李世民進谏:如今天下未歸順者以瓦崗為首,如把瓦崗軍戰敗或收服,其他人就好辦了。
所以李淵就派李世民、李元霸率領二十萬大軍征服瓦崗山義軍。
這會兒,兩軍對陣,梁世太首戰李元霸。
隻六七個照面,就被李元霸一錘擊中頭頂,死于非命。
王伯黨跟着出馬大戰李元霸,幾個照面之後,抵敵不住,隻好虛晃一招,引兵退回山寨。
到了夜晚,王伯黨和李密商議:“主公!現今我們是要兵無兵,要将無将,要想戰勝李元霸,好比登天。
依我看,不如棄了瓦崗山,臣保着你另投他處,等待時機,重整旗鼓,再舉大事,你看如何?”事已至此,李密隻有點頭答應。
二更天,君臣二人整裝出發,打算從後山、經斷密澗離開瓦崗山。
誰知李世民很會用兵,白天他見瓦崗軍的陣容不整,就知道李密已經山窮水盡,防他逃跑,早在斷密澗埋伏好人馬。
王伯黨引着李密進了斷密澗,走了約五裡地,兩旁山上炮聲連天,伏軍四起,一片喊聲:“殺呀,活捉李密呀,别讓他跑了哇!”李密早已吓得縮作一團,王伯黨舉目往兩邊山上一看,全是唐兵唐将。
這時,李世民在山坡上高聲說道:“李密!王伯黨!你們跑不了啦,快快下馬投降!如其不然,我可要放箭啦!”李密吓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王伯黨說:“李世民,告訴你,我們甯肯戰到一兵一卒,也絕不投降!”李世民便不再勸,吩咐一聲:“放箭!”霎時間,萬箭齊發,李密吓得跌下馬來抱頭縮頸,蹲在地上,王伯黨怕他中箭,急忙下馬趴在他的身上。
瓦崗軍僅有的不到一千人馬,被箭射倒無數。
等到天亮,李世民到斷密澗查驗,見王伯黨身上中箭無數,如刺猖一般,早已氣絕身亡。
壓在下面的李密,身上沒中一箭,可他連驚帶吓,又被王伯黨壓在身底,也已氣絕。
李世民遂命人把他君臣二人在斷密澗埋葬,并立碑紀念。
從此,瓦崗義軍已不存在,李世民得勝之後,留人駐守瓦崗山,然後率領得勝之兵,回歸京城,行至途中,天氣炎熱,見陰雲密布,電閃雷鳴,霎時間來了暴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