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問。
探玄記中。
依文殊般涅槃經意。
如來滅後經幾年文殊師利般涅槃耶。
問。
文殊過去唱龍種上尊王成道。
因果二位中何耶。
問。
首楞嚴三昧唯限第十地以上所得欤。
問。
名号品經文列種種身種種名等。
有諸德釋此文為佛身等(文)。
爾者香象大師意可許此義耶。
問。
名号品文列種種身種種名等。
爾者香象大師依兜沙經意如何釋之耶。
問。
釋迦盧舍那一體佛耶。
問。
過去七佛中可取釋尊耶。
問。
名号品經文雲。
此娑婆世界有百億四天下(文)。
爾者上下二方可有别四天下耶。
問。
探玄記中雲。
娑婆此雲堪忍(文)。
爾者依悲華經意。
名堪忍故如何釋之耶。
問。
清涼大師引涅槃經師子吼品說。
明恒河七類人相。
爾者第七類中可取獨覺菩薩耶。
問。
香象大師意。
光明覺品題可有持業依主有财三釋耶。
問。
光明覺品佛自說欤(自此以下五條此卷無之)。
問。
二禅以上三千界攝欤。
問。
金光明經意。
三千大千世界可有百億非想非非想天耶。
問。
贍部林樹有此州南方欤。
問。
大乘意金輪在水輪上欤。
問。
探玄記中。
依文殊般涅槃經意。
如來滅後經幾年文殊師利般涅槃耶。
進雲。
探玄記雲。
若依文殊般涅槃經。
是此土婆羅門家生。
佛滅後四百年。
于高山頂已入涅槃。
付之。
依玄記所引披彼經現文雲。
如是大士久住首楞嚴。
佛涅槃後四百五十歲。
當至雪山。
為五百仙人。
宣暢敷演十二部經。
教化成熟。
五百仙人令得不退轉(文)。
依之華嚴傳并纂靈記中。
同引文殊般涅槃經雲。
佛去世後四百五十年。
文殊師利猶在世間(文)。
如何。
答。
文殊師利入涅槃時代。
理實而言。
如彼經現文。
如來滅後四百五十歲也。
花嚴傳文·纂靈記釋。
即述此旨也。
但于探玄記釋者。
且從大數雲四百年也。
彼須彌山高量八萬四千由旬者。
華嚴經十定品·四十華嚴經·長阿含經·智度論。
香象·清涼·惠苑師等釋分明也。
然而俱舍(十一)等論中。
從大數雲。
入水皆八萬。
妙高出亦然(文)。
可為準例也。
加之明八萬四千塵勞。
弘決(一下)雲。
且舉大數故雲八萬。
具足應雲八萬四千。
光法師(俱舍疏一末)釋。
依大數說但言八萬。
若具足說有八萬四千。
亦是此義潤色也。
華嚴經五雲(如來名号品)。
東方過十佛刹微塵數國有世界。
名金色。
佛号不動智。
有菩薩。
字文殊師利(文)。
玄四雲。
二出處者。
若依文殊般涅槃經。
是此土婆羅門家生。
佛滅後四百年。
于香山頂已入涅槃。
若依此經。
是東方菩薩現在清涼山。
寂調音經亦雲。
是東方去此萬佛世界國。
名寶住。
佛名寶相。
彼土菩薩也(文)。
疏三上·演義鈔七下·刊定記四無釋。
華嚴傳一雲(隐顯)。
依文殊般涅槃經。
佛去世後四百五十年。
文殊師利猶在世間(文)。
纂靈記一雲(顯集)。
謹案文殊般涅槃經雲。
佛去世後四百五十年。
文殊師利猶在世間(文)。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雲。
爾時跋陀波羅即從坐起。
整理衣服。
為佛作禮長跪合掌。
白佛言。
世尊。
是文殊師利法王子。
已曾親近百千諸佛。
在此娑婆世界施作佛事。
于十方面變現自在。
卻後久遠當般涅槃。
佛告跋陀波羅。
此文殊師利有大慈悲。
生于此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
其生之時。
家内屋宅化如蓮花。
從母右脅出。
身紫金色。
堕地能語如天童子。
有七寶蓋随覆其上。
指諸仙人求出家法。
諸婆羅門九十五種。
諸論議師無能酬對。
唯于我所出家學道。
住首楞嚴三昧。
以此三昧力故。
于十方面現初生出家。
滅度入般涅槃。
現分舍利饒益衆生。
如是大士久住首楞嚴。
佛涅槃後四百五十歲。
當至雪山。
為五百仙人。
宣暢敷演十二部經。
教化成熟。
五百仙人令得不退轉(文)。
問。
文殊過去唱龍種上尊王成道。
因果二位中何耶。
答。
可雲果位成道也。
兩方。
若果位成道者。
菩薩住濟度利生之悲願。
現随類應同之成道。
文殊過去唱龍種上尊王成道。
即可此義門。
是以披智論(二十九)文。
問。
菩薩未得佛道。
何得身相如佛。
答此問。
述菩薩為度衆生故。
作轉輪聖王·帝釋·梵王·聲聞·辟支佛·菩薩·佛身之旨畢。
别首楞嚴經說雲。
又現作佛号龍種尊(文)。
問答起盡。
無诤因位成道(見)。
若依之爾者。
探玄記中。
文殊唱龍種上尊王成道。
果位成道判。
如何。
答。
文殊者是三世諸佛之覺母。
一切菩薩之祖師故。
過去久成如來者。
出諸經論說。
故過去唱龍種上尊王成道。
可雲果位成道也。
故探玄記(四)雲。
若初果依首楞嚴經。
于南方平等世界成佛。
号龍種上(文)。
疏(三上)雲。
道成先劫已。
稱龍種尊王。
現證菩提。
複曰摩尼寶積。
寔為三世佛母。
豈獨釋迦之師。
影響而來。
一切鹹見。
故其說也(文)。
演義鈔(七下)中。
釋此文。
引首楞嚴三昧經雲。
過去久遠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
爾時有佛。
号龍種上如來應正遍知○于此世界南方過于千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