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華嚴五教章下卷指事末

首頁
    比證分齊故。

    說至于此位過二乘等。

    就理實。

    信滿位。

    既過二乘等也。

     言八地前三賢至起信論說者。

    信成就發心末雲。

    又是菩薩。

    一發心後。

    遠離怯弱。

    畢竟不畏堕二乘地。

    若聞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勤苦難行。

    乃得涅槃。

    亦不怯弱。

    以信知一切法從本已來自涅槃故。

     言又如仁王經至一切善地者。

    上卷教化品雲。

    于三寶中。

    生習種姓十心。

    信心。

    精進心。

    念心。

    惠心。

    定心。

    施心。

    戒心。

    護心。

    願心。

    回向心。

    是為菩薩能少分化衆生。

    已超過二乘一切善地。

    測雲。

    第二正辨入位。

    于三寶田。

    生十種心。

    就十心中。

    前五自利。

    後五利他。

    前五心者。

    信等五根。

    後五心者。

    一施。

    二戒。

    三護三寶。

    四求勝果。

    名為願心。

    五回求菩提。

    名回向心。

    問璎珞經及華嚴等所說十住。

    與此經異。

    有何意耶。

    彼十住者。

    一發心住。

    二持地住。

    三修行住。

    四生貴住。

    五方便具足住。

    六正心住。

    七不退住。

    八童真住。

    九法王子住。

    十灌頂住。

    解雲。

    舊來相傳。

    十住二種。

    一者别相十住。

    如璎珞經發心住等。

    二者通相十住。

    謂信心等。

    以為十住。

    諸位皆行十信心。

    是故本業經中。

    初地菩薩。

    百法明門。

    所謂十信各有十心。

    即百法也。

    今此經中。

    依通相說。

    故不相違。

     言九信滿心至賢首品說者。

    第八卷賢首品雲。

    一切世界群生類。

    鮮有欲求聲聞道。

    求緣覺者。

    轉複少。

    求大乘者。

    甚希有。

    求大乘者。

    猶為易。

    能信是法。

    甚為難。

    章家雲。

    以此品中。

    正明信位終心。

    即攝一切位及成佛等事。

    既超三乘。

    恐難信受。

    故舉三乘。

    對比決之。

    此之謂也。

     言十初在凡至推在前等者(未見本文)傳雲。

    昔有羅漢。

    共一沙彌行。

    乃沙彌學菩薩道。

    羅漢觀知。

    即代沙彌。

    擔衣襟。

    推沙彌前。

    沙彌即自思惟。

    昔屍毗王。

    割肉代鴿命。

    薩埵太子。

    舍身祀虎。

    此難行苦行。

    即生退心。

    阿羅漢即還沙彌衣襟。

    自在沙彌前。

    沙彌問師曰。

    向者代弟子擔衣襟。

    今何故休。

    師答曰。

    爾向者發心。

    超我二乘境界。

    以勝我故。

    是以代汝擔襟。

    汝今退心。

    不如我故。

    是以汝擔推汝在後也。

     言當知由此至于增上也者。

    案雲。

    若約終教。

    初地以上。

    皆受變易。

    若約始教中。

    有二說。

    一約實報。

    金剛以還。

    皆為分段。

    二為寄二生死。

    顯有功用無功用别。

    七地以還。

    名為分段。

    八地以上。

    方受變易。

    具如上說。

    由此明知。

    有諸教中。

    初地以上。

    受分段者。

    約始教說。

    非悲增上。

    有聖教中。

    受變易者。

    約終教說。

    非智增上。

    是故雲也。

     言故起信論至無差别也者。

    彼論證發心中雲。

    是菩薩于一念頃。

    能至十方無餘世界。

    供養諸佛。

    請轉法輪。

    唯為開導利益衆生。

    不依文字。

    或示超地速成正覺。

    以為怯弱衆生故。

    或說我于無量阿僧祇劫當成佛道。

    以為懈慢衆生故。

    能示如是無數方便。

    不可思議。

    而實菩薩種根姓等。

    發心則等。

    所證亦等。

    無有超過之法。

    以一切菩薩皆迳三阿僧祇劫故。

    案雲。

    由此明知。

    初地以上。

    悲智平等。

    無互增上。

    所依身亦皆共齊等。

    亦無粗細。

    以種姓等共齊等故。

     言又此教中至亦如下指者。

    下斷惑章中雲。

    第二以四障習。

    寄顯地上四位。

    四定。

    四德。

    四報。

    一初二三地。

    滅闡提不信習。

    即顯此一位相同世間。

    又得大乘光明三昧。

    成于淨德。

    除因緣生死變易報。

    二四五六地。

    滅外道我執習。

    顯此一位相同二乘。

    得集福德王三昧。

    成于我德。

    除方便生死。

    三七八九地。

    滅聲聞畏苦習。

    顯此一位相同大乘。

    得賢護三昧。

    成于樂德。

    除有有生死。

    四十地至佛地已還。

    滅獨覺舍大悲習。

    顯此一位因圓果滿。

    得首楞三昧。

    成于常德。

    除無有生死。

    四德圓故。

    生死永盡。

    故雲無有也。

    今指此文故。

    雲如下指也。

     言廣如大般若經那伽室利分說者。

    第五百七十六卷。

    八會。

    會那伽室利分雲。

    龍吉祥言。

    頗有能證菩提者不。

    妙吉祥曰。

    亦有能證。

    龍吉祥言。

    誰為證者。

    妙吉祥曰。

    名無名妙施設語言。

    彼為能證。

    龍吉祥言。

    彼既如是。

    雲何能證。

    妙吉祥曰。

    彼心無生。

    不念菩提及菩提座。

    亦不愍念一切有情。

    以無表心無見心等。

    能證無上正等菩提等(雲雲)案雲。

    此明無能證菩提者。

    由此即知。

    依頓教門。

    非直行位既不可說。

    亦即所依身份。

    不可說也。

     言若依圓教至是分段也者。

    兜率天子。

    出地獄已。

    生兜率天。

    以此生身。

    至十地離垢定前故。

    廣如少相品說。

    案雲。

    若依此普門。

    初入信滿。

    即由一位攝一切位故。

    以一生攝無量生故。

    是故分段至于十地離垢定前。

    若寄終教位。

    顯位差别。

    分段變易。

    各别可知。

    言又如善财等者。

    如入法界品雲。

    彌勒告善财言。

    無量菩薩。

    于無數劫。

    修菩薩行。

    汝今一生。

    皆悉具得等。

    具如彼說。

    案雲。

    此亦依普門。

    一生攝無量生。

    故雲一生窮因位也。

    若約别門。

    不得如是。

     第六斷惑分齊者。

    上約修行所依身。

    所诠義。

    五種差别。

    明彼能诠教亦五種差别已。

    自下約斷惑分齊所诠義五種别。

    明能诠教五種差别。

    既知修行所依之身。

    而若不知道位之賊害。

    何能除害煩惱大賊。

    證得大菩提果。

    是故次前此門來也。

     言若依小乘者。

    問準上下文。

    于是可說愚法小乘斷惑分齊。

    何以故。

    不說耶。

    答傳有二釋。

    一以文堕故。

    無說也。

    二略故不說。

    謂大乘中。

    二乘斷惑。

    與小乘中二乘斷惑。

    小分雖殊。

    多分同故。

    更别不說。

    又大小顯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