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華嚴深意鈔卷第三

首頁
    行位章 問。

    小乘教心。

    明十二住廢立可雲耶。

    答。

    章中明十二住付之。

    依大師解釋。

    披小乘論藏說。

    全不說十二住處也。

    何大師依小乘教說十二住判之給乎答。

    小乘十二住之文。

    實雖未見列之論藏。

    已瑜伽論中比類聲聞十二住說菩薩十二住之時。

    聲聞自種性住為初。

    至于羅漢最後位列之為十二住。

    雖無小論中。

    大現依瑜伽列之給。

    有何失可雲耶。

    何況傳來小乘論藏諸部中。

    才得一二以管見。

    不可疑高覽若有列十二住論藏者。

    何必可為無之乎。

    無失。

     章雲。

    初者依小乘論有四位。

    謂方便·見·修·及究竟也。

    又說小乘十二住以為究竟。

    及說三界九地十一地等。

    廣如小論說。

     指事下(本)雲。

    言又說小乘十二住以為究竟者(未驗小論)瑜伽論第四十八雲。

    當知。

    菩薩十二種住随其次第類聲聞住。

    如諸聲聞自種性住。

    當知。

    菩薩初位亦爾。

    如諸聲聞已入正性離生加行住。

    當知。

    菩薩第二住亦爾。

    如諸聲聞已入正性離生住。

    當知。

    菩薩第三住亦爾。

    如諸聲聞已得證聖所愛味為盡上漏增上戒學住。

    當知。

    菩薩第四住亦爾。

    如諸聲聞依增上戒學引發增上心學住。

    當知。

    菩薩第五住亦爾。

    如諸聲聞如其所得諸聖谛知增上惠學住。

    當知。

    菩薩第六第七第八住亦爾。

    如諸聲聞善觀察所知無相三摩地加行住。

    當知。

    菩薩第九住亦爾。

    如諸聲聞成滿無相住。

    當知。

    菩薩第十住亦爾。

    如諸聲聞從此出已入解脫處。

    當知。

    菩薩第十一住亦爾。

    如諸聲聞具一切相阿羅漢住。

    當知。

    菩薩第十二住亦爾(梁攝論第十一卷亦有此文)。

     景法師抄雲。

    自下第二明聲聞十二住。

    聲聞十二住者。

    一是種性。

    即在未發心時本有種性。

    二在七方便。

    三在見道乃至初果。

    第四戒學。

    第五定學。

    此在進斷欲界修惑方便道中。

    第六在斷上三品惑。

    第七在斷中三品惑。

    第八在斷下品惑。

    此三是惠。

    第九已得四根本定與彼無□□□□□。

    第十是三無色以一無色有真無漏舍一切相□□□□□從斷悲九無礙及得滅定。

    十二是即阿羅漢□□□。

    攝論疏中亦作此判。

    以小乘十二住但類菩薩學地十二住。

    不取第十三如來住(基抄中亦釋。

    恐繁不舉)。

     行位章私記雲。

    十三住者。

    一種性住(未發心前五位不攝)二勝解行住(資糧加行二位也)三極喜住(初地。

    此中初一分見道所攝。

    一分修道所攝)四增上戒住(第二地也)五增上惠住(第五地)八緣起流轉息相應增上惠住(第六地)九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第七地)十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第八地)十一無挂礙住(第九地)十二最上成滿菩薩住(第十地。

    已上皆修道攝)十三最極如來住(究竟也)。

     又雲。

    大乘義章雲。

    十三住義出地持論(瑜伽菩薩地也)行成之處名之為住。

    又成不退亦名為住。

    住義開合廣略不定。

    今據一門且論十三。

    名字是何。

    一種性住。

    所謂習種及與性種。

    佛種建立堅固不壞。

    名種性住。

    二解行住。

    謂解行地于出世道正觀修行趣入不退。

    名解行住。

    三歡喜住。

    謂淨心地。

    出世真證菩提心生。

    堅固不退自慶所得。

    名歡喜住。

    四增上戒住。

    謂離垢地。

    淨戒具足微過不犯。

    名增上戒。

    五增上惠住。

    所謂明地。

    定心殊勝。

    名增上惠住。

    六菩提分法相應惠住。

    所謂炎地。

    觀察三十七道品法。

    名菩提分法相應惠住。

    七谛相應增上惠住。

    謂難勝也。

    善觀四谛相。

    名谛相應增上惠住。

    八緣起相應增上惠住。

    謂現前地。

    善能觀察十二緣起法故。

    曰緣起相應惠住。

    九有行有開發無相住。

    謂遠行地。

    有功用行共相開發。

    名有開發。

    寂用俱行離于有無間隔之相。

    名無相住。

    十無行無開發無相住。

    謂不動地。

    報行純熟無功用行共相起發。

    名無行無開。

    遠離間隔功用之相。

    名無相住。

    其第十一名無礙住。

    謂善惠地。

    能以四十無礙辨才說法利他。

    名無礙住。

    其十二名最上住。

    謂法雲地。

    學行窮滿故曰最上。

    其第十三名如來住。

    果德窮滿出離清淨。

    名如來住(等雲雲)。

     地持論第九雲。

    聲聞住法亦有十二。

    如菩薩次第當知。

    一者聲聞自種性住。

    二者入正未越次取證方便住。

    三者越次取證住。

    四者得不壞淨味聖戒轉上漏盡住。

    五者依增上戒增上意學出生住。

    第六第七第八得真谛智增上惠學住。

    九者觀察生無相三昧方便住。

    十者究竟無相住。

    十一者解脫學處住。

    十二者一切種阿羅漢住(文)。

     同疏十一雲(惠遠)于中初總明聲聞所有十二住。

    如菩薩地次第當知故。

    二辨十二住相。

    一自種性者。

    别于外道及大乘□名自。

    謂五停心總别念處等所有善根。

    與外道分□雖堕惡道。

    要因于此必得涅槃。

    此則當□□□□□也。

    二入正未取越次證者。

    謂暖等四現忍心法□□□□學觀四谛。

    與外道分□決定不退故名入正。

    然□□□□□□過凡夫生死次第取證見谛故。

    名未越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