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華嚴五教章問答抄下(九)

首頁
    (雲雲)。

    楞伽。

    諸三昧身(雲雲)。

    何雲唯滅定為體欤。

    答。

    如起信疏會欤。

     問。

    二乘無餘之問唯有第八識欤。

    又通轉識欤。

    答。

    七地已還可有微細事識也。

    但當章起盡唯有梨耶(見)。

    又起信疏唯有梨耶變易行苦(雲雲)。

    此等付總報釋唯有梨耶欤。

    如依身章抄。

     三。

    問。

    楞伽經文。

    乃至劫不覺(文)。

    爾者無餘時分極長限八萬劫欤。

    為當或經無量劫欤。

    答。

    章。

    最鈍須陀迳八萬劫(雲雲)。

    起信疏雲。

    極迳八萬乃至一念(雲雲)。

    付之○十卷楞伽經(菩提留支譯)雲。

    阿羅漢入無餘涅槃。

    經無量劫。

    耽三昧酒。

    醉。

    逸而卧。

    後從方發大心(文)。

    又雲。

    得寂滅三昧無量劫不覺(文)。

    依之淨影大師菩薩章雲。

    若愚法人取小滅者。

    不可稱計微塵數劫在涅槃中。

    度是已後心相還生(文)但淨影大師不引楞伽。

    義相之當也。

    答。

    起信疏上雲。

    由彼二乘根有利鈍。

    滅定防心種有強弱。

    是故在定極迳八萬乃至一念(文)。

    既雲極迳八萬。

    知不可過八萬。

    又涅槃經處處但雲八萬六萬等。

    故異譯楞伽無量劫者。

    指八六等劫數。

    總雲無量欤。

    有量雲無量事。

    通餘義也。

    尋雲。

    起信疏引今乃至劫不覺之文。

    此亦利于前不迳萬劫(雲雲)。

    是即證一萬劫已前第六位回心。

    爾者乃至劫者。

    一念已上乃至應一萬劫已前(見)。

    而今章。

    此文但總相說(雲雲)。

    總相緣八萬六萬等(見)。

    相違如何。

    答。

    異譯已無量劫不覺(雲雲)。

    何可雲一萬劫已前欤。

    知乃至劫者。

    乃至八萬劫雲事也。

    故釋此文但總相說。

    但乃至之言廣故。

    含一劫二劫百二百等劫。

    故引證不迳萬劫之義。

    非謂乃至劫言限不迳萬劫也。

     四。

    問。

    涅槃經所說八萬六萬等劫數。

    無餘時分欤。

    為當回心已後十信時分欤。

    答。

    當章心。

    無餘間之時分(見)。

    付之所引涅槃經文。

    須陀洹人迳八萬劫等(雲雲)。

    知初果回心人。

    于十信位。

    經八萬劫。

    至初住菩提心(見)。

    初果人豈可入無餘欤。

    是以慈恩大師破雲。

    甚成可笑(雲雲)。

    答。

    涅槃經五果回心。

    諸師料簡各别也。

    慈恩大師。

    五果皆有餘回心。

    八萬等輕毛十信時分也。

    淨影大師。

    五果含愚法不愚法。

    愚法者。

    入無餘人。

    不愚法者。

    現身回心向大不入無餘人也。

    若入無餘迳微塵數劫。

    八萬等劫數愚法入無餘。

    後回心已後輕毛善趣所迳時分也。

    非無餘之間。

    付前三果回心。

    一八萬等者。

    十信以前。

    一輕毛善趣之時分雲二義。

    即五果之中前三人有學位回心。

    第四五通有餘無餘回心欤。

    三論宗委細探冊。

    可見。

    玄贊第七(化城喻品)大乘義章十二下(并章)等釋。

    可見。

    但釋文廣故不引。

    付今章義。

    玄贊引病行品七反經生等之文。

    出古師解(多分如章解)。

    了破雲。

    驗之釋之未為典據。

    經釋須陀洹者七生斷結得入涅槃。

    是須陀洹經八萬劫始得大菩提心十信初位。

    誰言八萬劫住于涅槃。

    此阿羅漢名須陀洹經八萬劫始得發心。

    甚成可笑(文)。

    大涅槃經第(北本十一)雲。

    迦葉。

    有五種人。

    于是大乘大般涅槃典有病行處。

    非如來也。

    何等為五。

    一斷三結得須陀洹果。

    不堕地獄畜生餓鬼。

    人天七反永斷諸苦。

    入于涅槃。

    迦葉。

    是名第一有病行處。

    是人未來過八萬劫。

    便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迦葉。

    第二人者。

    斷三結薄貧恚癡得斯陀含果。

    一往來永斷諸苦。

    入于涅槃。

    迦葉是名第二病行處。

    是人未來過六萬劫○菩提。

    迦葉。

    第三人者。

    斷五下結得阿那含果。

    更不來。

    此永斷諸苦。

    入于涅槃。

    是名第三有病行處。

    是人未來過四萬劫○迦葉。

    第四人者。

    永斷貧欲恚愚癡得阿羅漢果。

    煩惱無餘。

    入于涅槃。

    亦非麒麟獨一之行。

    是名第四人有病行處。

    是人未來過二萬劫○迦葉第五人者。

    永斷貪欲瞋恚愚癡為辟支佛道。

    煩惱無餘。

    入于涅槃。

    真是麒麟獨一之行。

    是名第五人有病行處。

    是人未來過十千劫。

    便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迦葉。

    是名第五人有病行處。

    非如來也(文)。

    初果已上依經生不經生八萬等劫數不同也雲章解釋。

    可依此文。

    又麒麟法相宗心定性(雲雲)。

    而今經文回心之義分明也。

    爾者尤可證定性入無餘回心之義也。

    但淨影大師心。

    第五人可通定性不定性(見)。

    又依慈恩大師等之解釋料簡上經文者。

    謂七反經生入涅槃。

    須陀洹。

    回心向大之後。

    經八萬劫。

    可至初住之菩提心(為言)。

    又涅槃經二十一(北本二十三)高貴德王品雲。

    雲何涅槃。

    雲何大涅槃。

    聲聞緣覺八萬六萬二萬一萬住所名為涅槃。

    無上法王聖住處。

    乃得名為大般涅槃(文)。

    此文又既八萬劫等所住名為涅槃(雲雲)。

    知八萬等劫數無餘間也雲事分明也。

    但慈恩大師等。

    會此文雲。

    所應得涅槃也(雲雲)。

    所诠當章義專順經文。

    玄贊雲。

    彼于先時未回心前所應證得有餘涅槃者。

    名為涅槃(文)。

    心經八萬等劫漸悟菩薩。

    于先小乘位可住涅槃也(為言)。

    又涅槃經第二十(北本二十二)雲。

    善男子。

    須陀洹果亦複不定不定故。

    住八萬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辟支佛亦複不定。

    不定故。

    經十千劫得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