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見聞鈔上卷第三

首頁
    二明二乘有三種已下 一問。

    自一乘乃至無量乘之事。

    依憑何耶。

     二。

    問。

    今愚法同回心事何意耶。

     三。

    問。

    以聲聞緣覺為二乘義。

    何以此義為同教義耶。

     四。

    問。

    上開一乘下開愚法此文意如何。

     五。

    問。

    依何道理。

    名愚法二乘耶。

     六。

    問。

    合愚法同回心時許出界。

    三乘建立時。

    不同界事何。

     七。

    問。

    證道門前。

    回心愚法。

    并出界雲意如何耶。

     八。

    問。

    今章以彼愚法初大乘終教等爾者。

    教證二道口中何耶。

     九。

    問。

    如實修四無量此文意如何。

     十。

    問。

    今終教法門。

    若不信此法等之引文。

    合意如何耶。

     十一。

    問。

    普超三昧經雲如此大乘中亦有三藏文意如何。

     十二。

    問。

    不共般若者。

    指華嚴經可雲耶。

     十三。

    問。

    今章雲。

    若言說大品時。

    ○故有三乘意如何。

     十四。

    問。

    教理可知者。

    此文意如何。

     十五。

    問。

    上明三乘有三種然隻有二種。

    無一種标釋。

    不同如何。

     融本末已下 十六。

    問。

    會融無二。

    同一法界同教義釋可雲耶。

     十七。

    問。

    章雲雖具存壞(文)此文意如何。

     十八。

    問。

    今章雲由此镕融有其四句已下文。

    于融本末。

    修四句欤。

     十九問。

    直如别說者。

    指何章疏乎。

    教義攝益第二(略之)古今立教已下。

     二十。

    問。

    圓音章雲。

    圓音義。

    略修四門等事。

     二十一。

    問。

    今第一師。

    一圓教意。

    彼圓音章三義中。

    當何耶。

     二十二。

    問。

    依楞伽經何文。

    立漸頓二教耶。

     二十三。

    問。

    四漸四頓。

    如次于地前地上。

    可心得耶。

     二十四。

    問。

    遠法師。

    半滿二教師也。

    何漸頓二教師中出之耶。

     二十五。

    問。

    第四真宗教。

    第五法界宗。

    如何異耶。

     二十六。

    問。

    第三不真宗。

    第四真宗。

    法喻别不同無之如何。

     二十七。

    問。

    幹惠等十地者。

    其相如何。

     二十八。

    問。

    就天台立教。

    名頓教。

    名秘密教。

    是化法略名欤。

     二十九。

    問。

    深密三時教意如何。

     三十。

    問。

    深密第三時。

    攝終教事如何。

     三十一。

    問。

    就法分教○以理開宗此文意如何。

     三二二。

    問。

    圓滿經得名。

    通同教欤如何。

     三十三。

    問。

    章雲中間三者○三乘教也(文)始教頓三教。

    皆可名三乘教乎。

     三十四。

    問。

    空門為始教之義。

    深密經第三時通欤。

    如何。

     三十五。

    問。

    始終二教得名。

    依何道理乎。

     三十六。

    問。

    正立五教事。

    依可經論立之耶。

     一我法俱有宗已下 三十七。

    問。

    今章雲。

    我法俱有宗。

    此有二。

    一人天乘(文)人天乘非佛教。

    如何。

     三十八。

    問。

    今章彼立三聚法(文)抑三聚義。

    是積聚義欤。

    如何。

     三十九。

    問。

    抑于我有幾種類耶。

     四十。

    問。

    于外道所計離蘊我。

    可立大小耶。

     四十一。

    問。

    今章雲立五聚法(文)此中于無為。

    如此立藏名耶。

     二法有我無宗已下 四十二。

    問。

    薩婆多等意。

    于三世法體。

    許生滅義欤。

    如何。

     三法無去來宗已下 四十三。

    問。

    過未無體現在有體用義。

    大乘如何異耶。

     四現通假實宗以下 四十四。

    問。

    說假部經部成實三部三科相望。

    難假實一同哉。

     四十五。

    問。

    成實論師。

    即經部耶。

     五俗妄真實宗已下 四十六。

    問。

    欲妄真實義約三科心得乎。

     四十七。

    問。

    俗妄真實宗意。

    說出世部等者。

    等取何部耶。

     六諸法但名宗已下 四十八。

    問。

    于一切諸法上論假立名分實有也可雲乎。

     七一切皆空宗已下 四十九。

    問。

    清涼第七雲三性空有宗。

    今雲一切皆空宗。

    如何不同耶。

     八真德不空宗已下(宗家清涼)不同 五十。

    問。

    清涼第八雲真空絕相宗。

    今章得名。

    不同也如何。

     九相想俱絕宗已下(宗家清涼)不同 五十一。

    問。

    十宗七八九次第。

    兩師不同。

    依何道理耶。

     十圓教已下 五十二。

    問。

    于圓教中。

    有四法界等義所崇尚随又不同也。

    如何于圓教。

    不分四宗不同耶。

     五十三。

    問。

    以此十宗相攝五教事如何。

     五十四。

    問。

    乘教開合者。

    乘教二共開合欤。

     五十五。

    問。

    本末镕融。

    唯一大善巧法者。

    此文意如何。

     五十六。

    問。

    本教中可攝法華同教義乎。

     五十七。

    問。

    小乘中三。

    始别終同。

    以俱羅漢故爾者。

    以有入寂由。

    如何不釋始終同義耶。

     五十八。

    問。

    終教中三乘爾者。

    可有始别終同文義耶。

     二明二乘有三種已下 一。

    問。

    如此自一乘二三四五乃至無量等開事。

    依憑何成立乎答。

    宗家自由如此開釋非。

    今經于一世界中。

    說一乘二乘乃至無量乘等經文依。

    如此差異開釋。

    卷下引之。

    可見之。

     二。

    問。

    今愚法同回心事何意耶答。

    引攝意也。

    佛合愚法同回心三乘說意趣。

    舍劣得勝義故。

    佛意遠一乘為欲攝歸故。

    先漸大乘不共法聲聞等合說之也。

    是故遠約佛意。

    愚法回心合則一乘合意。

    是故皆三一合論義在之。

    是同教故也。

     三。

    問。

    以聲聞緣覺為二乘義。

    何以此義為同教耶答。

    合愚法同回心。

    是又引攝方便也。

    又為回心機說回心教。

    遠欲入一乘佛意。

    二乘佛意合即一乘合義。

    是故三一合論義。

    是又同教也。

     四。

    問。

    上開一乘下開愚法此文意如何答。

    下開愚法事。

    愚法引漸為令同大乘中二乘。

    回心外愚法立也。

    上開一乘事。

    引三乘為欲令同一乘故也。

    如此引攝方便。

    皆從佛意起故。

    是等皆三一合說故也。

    引愚法欲令進回心二乘佛意。

    遠為令趣一乘故也。

    依此道理當門。

    是又同教義也。

    同教義相皆準之可得心也。

     五。

    問。

    依何道理。

    名愚法二乘耶答。

    迷法空理故名愚法(文)就之若爾者。

    大乘中二乘。

    證法空理欤答。

    大乘中二乘。

    直雖不說法空理。

    有法空勝理信故。

    鹿苑證果聲聞緣覺。

    更不同不知有法空理。

    是故望愚法。

    迷法空理義無之。

    所诠先鹿苑之時。

    雖證我空理。

    于法空不聞其名。

    然至般若經說會。

    諸法皆空道理說故。

    般若所被二乘。

    皆信法空理也。

    如須菩提等是也。

     六。

    問。

    上二乘建立時。

    合愚法同回心故。

    于愚法許出界。

    今三乘建立時。

    于愚法不許出界見。

    于一處釋。

    前後緻相違。

    其意如何答。

    上約證道故。

    合愚法同回心。

    今約教道門之故。

    回心二乘出界。

    愚法不出界釋也。

     七。

    問。

    證道門前。

    回心愚法直出界雲意如何答。

    約教道門之時。

    回心信有法空。

    知有七八二識故。

    愚法二乘淺深不同也。

    于所證生空理體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